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舒更葡糖钠是一种新型选择性甾体类肌肉松弛药拮抗剂,能有效地拮抗罗库溴铵甾体类肌肉松弛药引起的肌肉松弛效应.本文报道舒更葡糖钠在1例高龄患者腰椎手术中拮抗全身麻醉肌肉松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患者女,46岁,体质量65kg,术前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术前理化检查无明显异常,无气管移位及明显受压。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85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9%。盐酸戊乙奎醚0.5m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4mg,芬太尼0.2mg,维库溴铵8mg,  相似文献   
33.
丙泊酚和异氟醚对支气管粘液运输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人支气管粘液运输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ASAⅠ~Ⅱ级病人 ,随机分两组 ,每组 2 0例。异氟醚组吸入 2MAC异氟醚 ,丙泊酚组静脉丙泊酚麻醉 ,两组病人分别在机械通气 1 0和 6 0min后 ,测量支气管粘液运输速度。方法是在小儿支气管镜直视下 ,在左主支气管背部粘膜上方注射亚甲蓝 ,标记染料在 0、2、4、6min的移动距离 ,计算支气管粘液运输速度。结果 异氟醚组机械通气 1 0和 6 0min后的测量值分别为 (1 4 1 0±1 4 5 )mm/min和 (1 0 1 0± 2 0 0 )mm/min ,通气 6 0min较 1 0min粘液运输速度显著下降 (P <0 0 5 ) ;丙泊酚组 1 0和 6 0min的测量值分别为 (1 4 1 0± 1 6 3)mm/min和 (1 4 70± 1 4 6 )mm/min ,通气 6 0min较 1 0min粘液运输速度上升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两组在机械通气 1 0min后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在 6 0min后 ,分别为 (1 4 70± 1 4 6 )mm/min和 (1 0 1 0± 2 0 0 )mm/min ,丙泊酚组运输速度显著高于异氟醚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抑制支气管粘液的运输速度 ;丙泊酚静脉麻醉加快粘液运输速度 ,有保护气道粘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EA)、脊-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全麻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手术在变换体位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麻醉效果、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不同麻醉方法麻醉下行PCNL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3组病人在体位变换前后MAP、HR的变化.结果:EA组CSEA组在体位变换前后,血压下降明显,需要使用缩血管药物,全麻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椎管内麻醉可以用于PCNL手术,但循环系统波动大,需要使用缩血管药物.全身麻醉更安全、更舒适.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支气管粘液纤毛运输的速率。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2组于机械通气10、60min时,测定支气管粘液纤毛运输速率。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将18号硬膜外导管插入右主支气管背部上方粘膜,通过其注射1%亚甲蓝约0.015ml,标记纤维支气管镜,记录染料注射即刻、2、4、6min时的移动距离,计算支气管粘液纤毛运输速率。结果与机械通气10min比较,机械通气60min时瑞芬太尼组支气管粘液纤毛运输速率降低(P〈0.05),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组机械通气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0min时支气管粘液纤毛运输速率降低(P〈0.05)。结论与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支气管粘液纤毛运输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丙泊酚对蟾蜍上腭纤毛摆动频率 (CBF)的影响。方法 取 30只中华大蟾蜍 ,每只在显微镜下将上腭粘膜分离成多个约 2mm× 2mm大小粘膜块 ,并分为四组 ,生理盐水稀释丙泊酚 ,终浓度分别为 0 0 1、1、10和 2 0 μg/ml,每组粘膜块随机加入一种浓度丙泊酚。在加入前、及加入后 5、30和 6 0min ,使用相差显微镜及成像分析技术测量纤毛上皮的CBF。结果  0 0 1μg/ml组及 1μg/ml组 ,CBF在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10 μg/ml组和 2 0 μg/ml组 ,CBF在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各组间的CBF基础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其他时间点比较 ,丙泊酚浓度增加 ,CBF也增加 ;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增加蟾蜍上腭纤毛摆动频率。  相似文献   
37.
异丙酚对离体气管纤毛摆动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离体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频率(CBF)的影响。方法 从8例喉癌病人气管造口手术中获取离体气管标本,每例标本分离出4块纤毛摆动活跃的组织块。生理盐水稀释异丙酚,终浓度分别为0.01、1、10、20μg·ml~(-1),组织块依上述浓度分为4组,每块标本随机加入一种浓度异丙酚,在加入前及加入后5、10和20min,使用相差显微镜及成像分析技术测量纤毛上皮的CBF。结果 0.01μg·ml~(-1)组及1μg·ml~(-1)组,CBF在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0μg·ml~(-1)组和20μg·ml~(-1)组,CBF在各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间的CBF基础值差异不显著(P>0.05);在其他时间点比较,异丙酚浓度增加,CBF也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异丙酚增加离体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频率。  相似文献   
38.
气道黏膜是气管插管后机体保留的最重要的自然防御系统,粘液纤毛运输系统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有害粒子,如果其功能受损,将导致肺不张、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很多种麻醉药和镇静药对粘液纤毛运输功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对病人离体气管上皮纤毛摆动频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喉癌根治术的男性病人8例,气管造口手术中获取离体气管标本,每个标本分离出3块纤毛摆动活跃的组织块。瑞芬太尼用生理盐水稀释为0.01、8、80μg/L,每例病人的3块标本随机加入上述一种溶液,按浓度分为3组(n=8):R0.01组、R8组、R80组。于加入瑞芬太尼前(基础值)、加入瑞芬太尼后5、10、20 min时,采用相差显微镜及成像分析技术测定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频率。结果与基础值比较,R8组、R80组各时点纤毛摆动频率降低(P〈0.05)。与R0.01组比较,R8组、R80组加入瑞芬太尼后各时点纤毛摆动频率均下降(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降低病人离体气管上皮纤毛摆动的频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转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以期找到更适合于肝癌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ASAⅠ-Ⅱ级Child Pugh分类为A级的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n=16)和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B组,n=16)。B组于T8-9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ml确定麻醉平面后,行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之后每小时硬腹外导管推注1%利多卡因5-7ml,直至术毕。同时输注异丙酚8-10mg/(kg·h)+瑞芬太尼1mg/h+卡肌宁30mg/h维持麻醉深度。A组持续输注异丙酚,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卡肌宁,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分别在麻醉前(T1)、术毕(T2)、手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抽取患者静脉血3ml,测定肿瘤转移因子(CK20mRNA)、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均比麻醉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RP均明显比麻醉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RP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A、B两组术毕、术后1天、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能减轻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降低肿瘤转移因子阳性率和较迅速恢复免疫系统的影响,提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是肝癌切除术较为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