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可缓解疼痛,矫正内翻畸形,增加稳定性.本研究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改良Giebel槽式钢板(德国Link公司)固定的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早、中期疗效满意.本文主要探讨胫骨HTO的远期疗效及术后胫骨后倾角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川芎嗪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中药川芎嗪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14只 ,随机分对照组、实验组 ,每组 7只。应用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在恢复血流再灌注当时 ,实验组静脉输注川芎嗪注射液 ,对照组静脉输注 0 9%生理盐水。测定缺血前、缺血后、再灌注后血浆丙二醛 (MDA)、乳酸脱氢酶 (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制备骨骼肌标本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在恢复血流并注射川芎嗪后 1小时 ,其血浆MDA、LDH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而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可见实验组骨骼肌损害轻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表明中药川芎嗪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3.
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关节疾患。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软骨的退变及胶原网架机械特性的衰退是重要原因。Ⅸ型胶原是关节软骨中两大主要成分(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的桥接分子,对维持关节软骨的完整性和机械特性有重要意义。所以,Ⅸ型胶原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阐明这一机制,将会给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4.
关节液中多糖含量与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膝关节外伤后,关节液中糖胺多糖含量与关节镜下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关系,探讨糖胺多糖作为一种生物标记物早期诊断和监测由创伤造成的骨性关节炎病变的可能性。方法1999年5月至2001年9月收集由创伤造成的单侧膝关节外伤病例74例(年龄范围15~70岁,平均年龄39岁),患膝已渡过急性炎症期并无炎症的病人(均为受伤2个月后),可有程度不等的关节功能障碍。于关节镜手术前抽取关节液,采用Alcian blue染色法用酶标仪测定糖胺多糖含量;并在关节镜下,采用Outerbridge分期评定软骨损伤程度。结果关节镜下软骨有轻度损伤的病例较无损伤的病例糖胺多糖含量高(P<0.05);在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较轻时,糖胺多糖含量与软骨损伤程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553,0.05>P>0.02)。结论当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较轻时,糖胺多糖可以早期诊断关节软骨损伤,并可用来监测骨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以及作为评价疗效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5.
自体骨膜移植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大致分两类,即内源性修复和外源性修复。内源性修复也称骨髓刺激术,外源性修复包括生物移植和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前者包括骨膜、软骨膜移植,软骨细胞移植和骨-软骨移植;后者是体外构建种子细胞-载体复合物注入缺损区或者利用种子细胞悬液注入缺损区再用骨膜或软骨膜覆盖封闭软骨缺损的开口。两者均涉及到骨膜的成软骨作用。骨膜移植应用于临床治疗软骨损伤已有近20a历史,它有取材方便、对机体损害小等特点,但存在许多影响因素,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就骨膜移植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施行TKA并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8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9例,女119例;年龄39~89岁,平均71.2岁。按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分为4组:非肥胖组(BMI≤25.0 kg/m2)38例45膝,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0.0±8.2)岁;超重组(BMI 25.1~27.0 kg/m2)40例48膝,男10例,女30例,平均年龄(72.6±7.4)岁;肥胖组(BMI 27.1~30.0 kg/m2)37例43膝,男7例,女30例,平均年龄(70.4±6.0)岁;病理性肥胖组(BMI〉30.0 kg/m2)33例39膝,男3例,女30例,平均年龄(71.7±6.4)岁。分别记录各组术前和随访时KSS评分,膝前痛及手术时髌骨软骨损坏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后KS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大幅提高,优良率97.1%。在膝评分方面,术前及术后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0.789,术后P=0.133);在膝功能评分中,肥胖组的术前功能评分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0.036,术后P=0.225)。术后膝前痛发生率为9.7%(17/175),其中14膝为Ⅰ级,3膝为Ⅱ级。各组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4,P=0.862)。发生膝前痛的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7.4±3.6)kg/m2,无膝前痛的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7.5±4.4)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1,P=0.951)。各组髌骨软骨损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70,P=0.314)。结论 :不同BMI患者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都有大幅提高,都能从TKA手术中获益,并且肥胖患者术后疗效可以与非肥胖患者一样好。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观察周期性张应变力(CTS)对体外培养不同年龄兔软骨细胞产生糖胺多糖(GAG)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9只,按照年龄分为幼年组(2月龄)、成年组(8月龄)及老年组(31月龄)(每组3只),无菌条件下取双膝关节,将各年龄组兔膝软骨细胞进行消化分离和体外培养。将每个年龄组兔原代软骨细胞分别培养于2个BioFlex 6孔培养板上,随机分为CTS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样本),同置于培养箱内,CTS组每天CTS (sin1 0%,0.5 Hz,6h/次)作用6h,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CTS组与对照组在首次作用后第12、24、36、48、60、72小时分别吸取培养细胞上清液,Alcian blue染色沉淀法测定上清液GAG含量,比较两组GAG分泌的变化。结果 CTS组与对照组相比,各年龄组兔软骨细胞GAG增加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在起始时,两组GAG的增加量与年轻组的增加量无明显差异,但从第48小时起老年组增加量开始低于年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S可以促进兔软骨细胞产生GAG,且CTS刺激后年轻细胞比老年细胞产生更多的GAG。  相似文献   
128.
研究背景:软骨细胞作为关节软骨组织的唯一细胞成分,其力学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关节软骨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中,细胞周基质(PCM)、细胞膜及细胞骨架等在维持软骨细胞力学特性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与软骨细胞比较,利用微管吸吮技术定量分析体外酶解消化兔膝关节软骨单位(chondron)的黏弹性力学特点。同时,通过分析软骨细胞和软骨单位随年龄增长力学特性的变化,探讨软骨单位在关节软骨发育成熟及退变力学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新西兰白兔按年龄分为三组:幼年组(2月龄)、中年组(8月龄)及老年组(31月龄),各组10只。无菌条件下剖取双膝关节全层软骨,其中右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常规0.4% Pronase酶和0.025% II型胶原酶依次消化为软骨细胞;右膝关节软骨采用0.3% dispase酶和0.2% II型胶原酶联合搅拌消化3h为软骨单位。利用微管吸吮结合半无限体细胞力学模型定量分析急性消化不同年龄软骨细胞及软骨单位黏弹性力学特点,包括平衡模量E∞、瞬间模量E0和表观黏性μ等黏弹性参数。 同时,将不同年龄软骨单位进行体外贴壁单层培养过夜,采用倒置显微镜、HE染色以及Ⅵ型胶原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析不同年龄软骨单位体外组织形态学特点。 结果:在0.3~0.4 kPa恒定微管负压状态下,不同年龄软骨细胞均表现为典型的黏弹性固体特性。定量分析表明,老年组软骨细胞黏弹性力学较幼年组和中年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但幼年和中年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软骨细胞比较,体外消化软骨单位细胞周基质成分完整,并且较好地保留了不同年龄软骨单位原位的组织形态学特点。与软骨细胞比较,将微管负压提高到1.0~1.1 kPa,幼年组和中年组软骨单位同样表现为黏弹性蠕变行为。但软骨单位蠕变幅度和时间明显降低,且中年组和幼年组软骨单位黏弹性力学参数(E∞, E0 和μ)较同年龄软骨细胞明显提高(P<0.001)。同时,随年龄增长,软骨单位体外黏弹力学特性逐渐增高。其中,中年组软骨单位较幼年组比较力学特性明显提高(P< 0.001),老年组软骨单位在同样的负压状态下,未发生任何的蠕变变形行为。 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将体外软骨单位作为整体结构进行定量微观吸吮力学分析的实验方法。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软骨单位及细胞周基质在关节软骨发育成熟及退变机制中的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9.
背景: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采用胎牛血清培养基易去分化,有必要寻找合适培养基来提高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质量。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兔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0.4%链霉蛋白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分离成年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将获得的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DMEM/F12培养;对照组以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传代培养至4代。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前4代软骨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慢,但软骨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对照组软骨细胞出现去分化现象。提示体积分数10%异体兔血清培养利于维持软骨细胞增殖和形态的稳定,是较好的获取大量优良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0.
研究表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都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目的:观察Ⅰ/Ⅲ型胶原膜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膝股骨滑车直径3.8 mm、深2 mm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为2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对照组缺损区植入单纯Ⅰ/Ⅲ型胶原膜.结果与结论:膝关节股骨标本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植入8周时为类透明软骨修复,12周时接近于正常软骨;对照组植入8周时以纤维样组织修复为主,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实验组植入后8,12周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表明运用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