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目的]探讨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2年4月期间,本院采用CT引导下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24例(Herbert A1型7例,A2型13例,B2型4例,其中2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拇长、短伸肌腱之间作为进针点,CT引导下沿舟骨长轴线斜行钻入克氏针,观察导针位置并在AW 4.0工作站测量钻入导针的长度,据此长度经空心钻扩髓后拧入空心加压螺钉。[结果]手术时间21~45 min(平均32 min)。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患者腕背小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及瘢痕形成,X线片示螺钉位置好且断端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5~12周,平均9周。无1例发生舟骨缺血性坏死、螺钉断裂及桡腕关节炎等并发症,改良Mayo评分结果示14例优,3例良,2例可,优良率为89.4%。[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导针定位准确、内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且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2.
2019年10月5日至10月8日,第十五届国际软骨修复学会年会(the 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在加拿大温哥华凯悦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世界各国约850名学术代表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中国敖英芳教授、卫小春教授等也率团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3.
关节软骨属结缔组织,起源于胚胎时期中胚层的间充质,随着间充质细胞数量的增多,在粘附分子的作用下聚集形成肢体雏形[1].其中大多数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类圆形的软骨细胞,在SOX9和其他转录因子的作用下启动特征性的基因程序,分泌丰富的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随后关节软骨模型中心的软骨细胞,停止增殖开始肥大化,改变其基因程序而分泌X型胶原.同时肥大软骨细胞完成募集破软骨细胞,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他因子的作用下诱导生成血管,调节周围基质的矿化等任务.之后肥大软骨细胞凋亡,留下起支架作用的基质,以利于骨母细胞的侵入,为成骨提供有利环境[2].而软骨生长发育异常时会发生与骨生长有关的疾病,如:肢体的不等长和侏儒症等.随年龄的增长,软骨细胞经历类似于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软骨细胞分化过程:肥大分化、终末分化、矿化、最后发生凋亡,最终导致OA的形成[1].  相似文献   
1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两种非骨水泥假体:生物型组配式假体与涂层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骨缺损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文献检索PubMed、Ovid、CochraneLibrary、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组配式假体与涂层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Jadad评分35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组配式假体与涂层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2,95%CI(0.96,1.32),P=0.15;组配式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后假体塌陷的发生率低于涂层长柄假体RR=0.28,95%CI(0.08,0.95),P=0.04;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也低于涂层长柄假体RR=0.45,95%CI(0.22,0.94),P=0.03;两种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39,95%CI(0.21,9.39),P=0.74。[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应用组配式假体相对于涂层长柄假体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假体塌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5.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功能、矫正畸形最常用的手术。尽管随着假体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良,患者的满意度和假体的生存率逐渐提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于假体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磨损等并发症而行翻修手术。据瑞典关节登记系统统计,2008年瑞典共收治1.6万余例THA,其中10.6%为翻修手术,回顾1999年至2008年的翻修病例,数量增加了约20%。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关节置换手术的开展,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患者数量不在少数,而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都是一场灾难,如何能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被认为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手段,本文汇总分析国内外文献,通过C反应蛋白,血沉与白介素-6(IL-6)的对比,发现白介素-6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血清学检查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通过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分析髋关节正位DR片Singh指数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间的相关性,评价Singh指数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预测能力.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75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位DR片Singh指数与术后1年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 共获得资料完整病例175例,男81例,女94例.其中骨关节炎病例28例,男12例,女16例;股骨颈骨折病例106例:男38例,女68例;股骨头坏死41例:男30例,女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高(r=0.708,P〈0.01),股骨头坏死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低(r=0.642,P〈0.01),骨关节炎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最低(r=0.541,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女患者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可根据股骨近端Singh指数预测术后关节功能状态,但对于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Singh指数对术后关节功能预测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采用骨生物力学、骨密度测定方法综合评价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CAPE)对去势小鼠骨质疏松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取96只12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16 组,(每组6只)。分别研究CAPE预防骨质疏松部分:1周假手术组(sham PBS组)、去势组(ovx PBS 组);4 周、7 周的 sham PBS 组、ovx PBS 组、ovx CAPE(0. 5 mg/kg)组、cmc CAPE( 1 mg/kg)组。CAPE 治 疗骨质疏松部分:7周sham空白组和ovx空白组;造模7周后腹腔注射药物4周,包括11周sham PBS 组、ovx PBS 组、ovx CAPE (0.5 mg/kg)组、ovx CAPE(1 mg/kg)组。96 只小鼠均用 0.5% 的戊巴比妥 0.3 ml腹腔注射麻醉,5分钟后心脏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并对小鼠的双侧 肱骨、脊柱进行取材,取双侧肱骨进行三点弯曲实验,采用美国HOLOGIC骨密度仪分析小鼠脊柱骨 密度变化。结果(1)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检测发现,所有ovx组雌激素较sham组显著降低(P<0. 05) ? (2)骨密度:预防部分4周ovx组的脊柱骨密度值较sham组、OVx0. 5mg组及ovxlmg组明显降 低(P <0. 05)。(3)生物力学:预防部分1周、4周与治疗部分7周、11周ovx组较sham组、ovxO. 5mg 组、ovxlmg组的最大破坏应力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咖啡酸苯乙酯能明显改善去势骨质 疏松小鼠骨的力学性能,增加去势骨质疏松小鼠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 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骨化性肌炎为全身骨骼系统之外出现的骨结构,病理组织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同时还可以有软骨形成,属于异位性骨化,可导致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骨化性肌炎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予以概述,旨在探讨骨化性肌炎康复的最好方法. 1 骨化性肌炎的定义 骨化性肌炎的症状最早是由法国医师Guy Patin与1692年描述,1868年由Von Dusch医师给予命名.其实质为全身骨骼系统之外出现的骨结构,病理组织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同时还可以有软骨形成,属于异位性骨化[1].  相似文献   
120.
慢病毒介导SOX9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细胞中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SOX9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小鼠SOX9基因在小鼠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含有小鼠SOX9基因的质粒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连接目的基因与经Age-Ⅰ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的大肠杆菌对质粒进行扩增,筛出阳性转化子,经293T细胞包装,收集病毒后,通过基因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的方法对质粒进行鉴定。Lenti-SOX9-EGFP体外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是否成功,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同时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SOX9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SOX9基因慢病毒载体,Lenti-SOX9-EGFP能高效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经SOX9基因转染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结论:利用慢病毒介导SOX9基因成功地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而且SOX9基因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中得到表达,这为SOX9修复软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