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养胃抗瘤冲剂治疗胃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雯平  孙桂芝 《中医杂志》1996,37(6):350-352
  相似文献   
52.
欢迎订阅     
外科手术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即使在现代已公认采用综合疗法方可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长处,相互补充,取得最佳疗效阶段,但外科治疗对绝大多数乳腺癌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切口的创面大,切除的组织多,患者的病情、个体情况、施术者技术等客观条件的不同,术后难免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其中切口不愈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3.
朴炳奎治疗乳腺癌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朴炳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专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笔者从师2年,深感其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兹将朴老师治疗乳腺癌的验案3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解毒方抑制鼠卵巢上皮癌ID-8细胞株增殖的作用,并观察本方对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形成血管过程的作用,为本方发挥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增殖与检测方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本方对于ID-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将含中药血清、磁珠分选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分组共培养,观察血管生成情况差异。结果:与空白组比较,10%,20%含药血清均能够抑制卵巢上皮癌ID-8细胞株的增殖,此抑制作用在培养96 h时最明显;在72,96 h时,20%含药血清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10%含药血清组(P0.05,P0.01)。与Tregs(-)各组相比,Tregs(+)各组HUVECs细胞呈现明显的血管网状结构,中药含药血清组血管成网不明显,VEGF抗体联合含药血清组血管成网情况最差。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对小鼠卵巢上皮癌ID-8细胞株的增殖过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干预血管的形成,这也许与本方影响Tregs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5.
健脾益肾颗粒减轻528例肿瘤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颗粒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8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益肾联合化疗组(治疗组265例)和单用化疗组(对照组263例)。治疗组化疗时加服健脾益肾颗粒,对照组单用化疗,2组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观察2组有效率、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61.4%、对照纽为60.5%,2组治疗后卡氏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功能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纽其NK细胞活性、CD3^+(%)、CD4^+(%)、CD8^+(%)、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益肾颗粒能明显减轻化疗毒性,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160例乳腺癌术后血行转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血行转移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观察我院自1995年-2000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5年的160例患者,并对肝郁气滞、脾虚痰湿、淤毒内阻和气血双亏四种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淤毒内阻型乳腺癌5年发生血行转移率高达45.0%,而其他3型的转移率分别为15.0%、17.5%和22.5%,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5年发生血行转移率27.5%;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Her-2及雌激素受体情况与辨证分型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辨证分型与血行转移密切相关,血行转移主要与淤毒内阻有关;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Her-2及雌激素受体情况与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这一结论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来预测肿瘤的转移倾向及早期采用攻邪消癌、活血化淤的方法预防乳腺癌的转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7.
外科手术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即使在现代已公认采用综合疗法方可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长处,相互补充,取得最佳疗效阶段,但外科治疗对绝大多数乳腺癌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切口的创面大,切除的组织多,患者的病情、个体情况、施术者技术等客观条件的不同,术后难免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其中切口不愈最为常见。放疗是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治疗的重要措施,也是保乳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性溃疡是乳腺癌术后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及放疗后皮肤组织出现不利于组织再生修复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给溃疡创面愈合带来了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58.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89年8月~2000年6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6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全组63例,均为住院病人。男39例,女24例,年龄29~82岁,平均59岁。随机分为3组,其中中药组25例,中药配合全身化疗组(化疗组)12例,中药配合动脉插管化疗组(介入组)26例。初次住院时主要症状和体征:上腹痛49例,左腰背痛27例,消瘦(体重下降≥2kg)37例,上腹肿块25例,黄疸30例,腹水16例,胸水5例,午后发热14例,多伴疲乏,纳差,舌质多淡暗或青紫。癌胚抗原(CEA)升高29例,均经B超或/和CT证实,其中4例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1例胰腺肿物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59.
我国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首位。本指南工作组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参考国内外最新发表的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客观评价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治证据,广泛征求中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本指南,旨在为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癌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卵巢癌在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腹膜转移-肠梗阻-死亡是晚期卵巢癌主要转归模式。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确切,但理论基础尚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溯本求源,在三焦-膜腠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体会,提出卵巢癌-腹膜转移的三焦定位,及三焦功能失调在卵巢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并提出疏利三焦气机、和调脏腑气血,清化伏毒是中医维持治疗卵巢癌的主要策略,从三焦-膜腠系统角度丰富了卵巢癌中医理论,为卵巢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