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了解口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2011年收治的230例口腔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0例口腔感染患者检出细菌522株,其中厌氧菌344株,占65.9%,需氧菌178株,占34.1%;在厌氧菌中,主要检出的黑色素普氏菌127株,中间普氏菌88株,口腔链球菌34株,牙龈卟啉单胞菌29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22株,核梭杆菌16株,韦荣球菌14株,共生放线杆菌9株,福赛类杆菌5株;药敏试验表明,厌氧菌株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高度敏感,敏感率均>90.0%。结论口腔感染患者病原体以厌氧菌为主,可选用万古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2.
本文报告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CEA和CA72-4水平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1.1病人组:31人(男21,女10),均为我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胃癌病人(包括体征、胸透、胃镜、部分实验室检测指标,最后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1.1.2正常人组:35人(男23,女12),均为我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的正常人,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了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NO/NOS和ET含量变化。方法 :应用酶法和放免法检测了38例冠心病患者血NO/NOS及ET含量 ,并与 35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血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5 )。而NOS、ET又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治疗后一个月血NO、NOS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ET与正常人比较仍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NO/NOS、ET水平对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通过切除颈上交感神经节建立大鼠单侧颌面失交感神经支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改良型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切除SD大鼠单侧颈上神经节,建立失交感神经支配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失交感神经侧上睑下垂这一典型体征,检测建模是否成功。结果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及手术侧上睑下垂表现证实建模过程中手术切除颈上神经节组织,达到建模要求。结论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切除颈上神经节建立失交感神经支配大鼠模型是成功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的常见合并症之一,也是威胁母婴安全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随着危重医学的发展及麻醉技术的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分娩方式更多倾向于剖宫产。近年我院行心脏病患者剖宫产16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同期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共计30例,其中施行剖宫产者16例(53.3%),占同期剖宫产人数的0.7%。以缓解心脏负担,挽救生命为指征行剖宫产者8例。术前ASAⅢ~Ⅳ级,患者年龄为22~40岁。16例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3例,围产期心脏病8例。合并妊高征者6例。心功分级: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6例。术前有心衰史者7例。5例患者存在室性心律失常。1.2 麻醉方法 3例术前肌注安定10mg,其余均未用术前药。全部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点选择L_(1~2)或L_(2~3)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外源性的β-NGF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对骨改建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切取SD大鼠颅骨顶部左右两侧的骨质,建立配对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局部持续灌注β-NGF给药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缺损区组织中BMP-2的表达水平以及特殊染色技术(TRAP染色)检测骨缺损区组织中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通过图像处理软件IPP6.0分别测定两者积分光密度值(IOD),以探讨BMP-2与破骨细胞活性在β-NGF调节新骨形成和改建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 实验组BMP-2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水平在14天时I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RA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骨吸收的活性在第7,21,28天三个时间点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的β-NGF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可能是通过促进BMP-2表达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以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57.
Millard术式是目前国际上口腔颌面外科治疗单侧唇裂的主流术式.旋转推进法提出后,经包括Millard本人及许多医师改进,已形成多种改良术式,其中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旋转切口上方是否有附加回切切口、C唇瓣是用来延长鼻小柱还是用于修复患侧鼻底及填充在鼻翼下方以增加患唇高度[1].由于改良的术式种类很多,将无回切切口、C唇瓣用来缝合于鼻底及鼻翼下方的方法称为Millard I式,而将有回切切口、C唇瓣被用于修复鼻小柱的术式称为Mohler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西帕依固龈液治疗正畸患者牙龈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拟行正畸治疗的牙龈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西帕伊固龈液漱口,5次/天;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漱口,5次/天。观察记录患者正畸治疗后1个月牙龈炎的发生情况,分别测量各指数牙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固定正畸治疗后1个月,两组相比,实验组牙龈炎控制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0.9%生理盐水漱口相比,西帕依固龈液漱口有助于控制正畸患者牙龈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59.
背景:牙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新骨形成及改建与神经支配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失神经支配对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的可能调节作用。 方法:切除犬一侧下牙槽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失神经支配侧为实验组,以未切除侧为对照组,组织学染色检测术后2,4,8,12周时间点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拔牙窝骨缺损区的新生骨量面积百分比在术后2,4,8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2,4,8,12周,实验组颊舌侧牙槽嵴高度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说明失神经支配与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存在密切相关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0.
背景:咬合刺激对于颌骨的功能及改建至关重要,但人们对其调节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骨改建的作用尚缺少清楚的认识。 目的:应用形态学方法分析咬合刺激对胶原骨粉修复骨缺损中骨改建的可能调控作用。 方法:在成年SD大鼠左侧下颌骨及顶骨区分别建立标准骨缺损模型,随即植入胶原骨粉充填骨缺损区。术后12周,通过X射线、苏木精-伊红染色、Gomori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及骨形成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骨缺损区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下颌骨及顶骨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顶骨骨缺损区的板层骨形成量明显多于下颌骨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矿化度明显高于下颌骨骨缺损区,说明顶骨骨缺损区的骨改建优于下颌骨骨缺损区;顶骨骨缺损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及骨形成蛋白2积分吸光度值均低于下颌骨骨缺损区,说明顶骨骨缺损区的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活性低于下颌骨骨缺损区。表明咬合刺激可能通过影响骨的矿化及成熟而导致下颌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骨改建的延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