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积累婴幼儿桡血管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婴幼儿桡动脉穿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20例40侧婴幼儿尸体上肢防腐标本上和32例64侧婴幼儿活体上肢上,分别解剖和超声观测桡动脉、桡静脉和桡神经浅支的位置关系及血管的内径。结果:(1)桡动脉两侧有伴行桡静脉,桡神经浅支偏向桡动脉的外侧;超声诊断仪显示桡动脉、桡静脉无重叠现象。(2)桡动脉在前臂前区下1/3部变浅,可供穿刺的桡动脉暴露长度为(50.6±5.1)mm。(3)桡动脉、桡静脉的内径18~24月龄及25~36月龄分别为(1.43±0.08)mm、(1.52±0.07)mm及(0.78±0.07)mm、(0.87±0.12)mm。(4)皮肤表面距桡动脉前壁的深度18~24月龄及25~36月龄分别为(5.21±0.19)mm及(5.54±0.19)mm。结论:穿刺部位宜选在桡动脉暴露段上1/3处。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尾状核头进行三维空间形态和位置的解剖学研究.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57只整脑114个尾状核头在三维切面上作2mm厚的连续切片,并在各脑片上直接进行观测。结果:尾状核头的前后径为14.0±1.7mm、左右径为8.3±1.0mm、上下径为17.7±3.7mm、体积为3127.6±5.2mm3,“靶心”坐标值:x轴为11.9±1.1mm、y轴为22.3±2.1mm、z轴为9.8±3.5mm,通过还原、重建,绘出空间投影轮廓图。结论:尾状核头的空间形态位置对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卢洪煊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6,(1)
本文调查了41只整脑82个丘脑底核的空间形态和位置。在三维切面上作2毫米厚的连续切片,获得资料:丘脑底核的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体积、“靶心”坐标值;通过还原、重建,绘出三维切面的空间投影轮廓图。丘脑底核为向前平伸的椭圆形灰质块,在脑内空间的整体构型呈后上斜外下倾前内偏转态。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屏状核的形态大小及其位置,为临床提供基础研究的资料。方法对成人21只整脑42个屏状核的空问形态和位置进行了调查,在三维切面上作2mm厚的连续切片。结果屏状核的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mm)分别为19.95±9.75、1.19±0.17及16.12±1.52,(P>0.05);屏状核的靶心坐标值为(24.97±0.98,11.22±2.96,5.79±2.95)。结论屏状核还原、重建、绘出空间投影轮廓图,所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对脑外科手术定位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壳与苍白球的空间位置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61只成人整脑122个壳和苍白球的形态与位置,明确两者在脑内空间的位置关系,为脑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三维切面上作2mm厚的连续切片,获得原始资料,通过统计,并经还原、重建和叠加.结果获得二核团的空间投影轮廓叠加图.结论揭示了壳和苍白球在三维切面上的空间投影轮廓的重叠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