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假性改善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 ,女性 ,6 4岁 ,因发作性胸闷、胸痛 2 0天 ,持续胸闷4小时于 2 0 0 0年 9月 10日 5 pm由急诊收入院。此前 2 0天因反复出现胸闷、胸痛症状 ,休息后减轻 ,外院就诊 ,拟诊“冠心病”给予静点丹参等治疗 ,症状无明显改善 ,胸部X片怀疑肺炎 ,应用青霉素等治疗 ,亦无明显效果。入院前 4小时上述症状突然加重 ,胸痛向后背部放射 ,急诊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年 ,长期服用氨氯地平 (络活喜 )、阿司匹林等治疗 ,有高血脂症 (具体不详 )。无糖尿病史及吸烟史。入院体检 :体温 36 8℃度 ,脉搏 74次 /分 ,呼吸 16次 /分 ,血压 135 /85mm…  相似文献   
22.
为对比研究链激酶(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与安全性,70例发病12h内入院的AMI患者,随机分为SK150万U/30min加速静脉溶栓组(40例)及UK200万U/30min静脉溶栓组(30例)。根据临床血管再通指标判断,SK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7.5%(31/40),其中发病6h内溶栓者再通率为89.3%(25/28)。而UK组再通率为56.7%(17/30),其中发病6h内溶栓者再通率为65%(13/20)。急性期5周病死率SK组为2.5%(1/40),UK组为6.7%(2/30)。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K150万U/30min的加速静脉溶栓与UK200万U/30min的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的。但SK加速溶栓的疗效优于UK溶栓。  相似文献   
23.
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前及住院时的治疗(指南)(下)[Thetaskforceonthemanagement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urHeartJ,1996...  相似文献   
24.
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检测、评估及治疗的专家委员会(成人治疗专题小组Ⅲ或ATPⅢ)的第三次报告制定了针对胆固醇检测及治疗的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的最新临床指南.整篇ATPⅢ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并广泛参阅了能为该指南的建议提供科学理论的文献.ATPⅢ是以既往ATP报告为基础的,它扩展了临床实践中强化降胆固醇治疗的适应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指南的目的是使人们知晓而非代替内科医生的决策,最终仍须制定出适应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冠脉内超声(IVUS)指导下进行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12例冠心病患者常规冠脉造影术后,对拟行直接支架置入术的血管行IVUS术,观察病变特性,记录病变处血管壁直径,病变狭窄处最小腔径及病变长度.根据IVUS测得的病变血管壁直径及病变长度选择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再行IVUS检查,观察支架贴壁性,两端有无夹层,测量管腔内支架最小径/最大径比值,决定是否进一步处理.近期随访有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和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结果经IVUS指导下,12例冠心病患者直接支架置入术全部成功.冠脉造影显示无残余狭窄,TIMI血流3级.2例患者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贴壁不满意,管腔最小径/最大径比值<0.7,经进一步高压扩张达标.最终IVUS显示全部支架贴壁及展开满意,管腔最小径/最大径比值≥0.7,病变处最小径由术前平均1.2±0.87 mm增至术后3.4±2.8 mm.1~4个月随访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结论 IVUS指导下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对TIMI危险评分[1] 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PCI)患者中的危险分层与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预测的价值作进一步探讨。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自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急诊室因STEMI连续行直接PCI的患者 15 6例 ,其中男性 99例 ,女性 5 7例 ,平均年龄 ( 63 7±9 3)岁。2 .TIMI危险评分方法 :TIMI危险评分中有 8个重要预测性的临床变量及相应的评分值为 :①年龄65~ 74岁 /≥ 75岁 ( 2 / 3分 ) ;②收缩压 <10 0mmHg( 1mmHg =0 133kPa) ( 3分 ) ;③心率 >10 0次…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AG显示为临界病变且行FFR检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收集41例患者的50处血管病变,与同时期行CAG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病例进行1:3匹配,分析其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无缓解、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结果 FFR介入治疗组共21例25处血管病变;FFR药物治疗组共20例25处血管病变;CAG介入治疗组共63例75处血管病变;CAG药物治疗组共60例75处血管病变.FFR介入治疗组术后的FFR平均值为(0.86±0.07),有4例4处血管(16%)的术后FFR≥0.94,达到了介入治疗结果理想的标准;有13例17处血管(68%)的术后FFR在0.80~0.94的可接受范围内;其余4例4处血管(16%)的术后FFR<0.80.FFR指导治疗的2组病例和CAG指导治疗的2组病例术后总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缓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随访过程中4组均无心源性死亡病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缓解情况在FFR指导治疗的两组中最为明显,明显缓解的比例高于CAG指导治疗的两组,而明显缓解+部分缓解的比例达到了100%,也高于CAG指导治疗的两组(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情况在FFR指导治疗的两组中也明显低于CAG指导治疗的两组,尤其是FFR药物治疗组无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而CAG药物治疗组在随访过程中由于心绞痛无明显缓解等原因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比例最高(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FFR检查可以准确的识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界病变是否缺血,用于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过程中的不同应用,探讨减轻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灌注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因STEMI于我院就诊,且急诊行PPCI的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PCI手术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介入对照组(n=74)、血栓抽吸组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59)、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46)。比较各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术后1hST段70%回落、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间、术后1周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术后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6.5%比20.3%,P0.05),最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显著升高(54.3%比23.0%,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10.2%比20.3%),最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有升高趋势(37.3%比23.0%),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CK-MB/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间、术后1周超声提示LVEF/LVDd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出血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在PPCI术中联用血栓抽吸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预防无复流现象,改善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29.
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s ,ACS)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16 5例ACS患者 ,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 89例 ,经内科治疗病情改善后再介入治疗的 76例。所有“罪犯”病变均予治疗 ,其中 4 1例患者同时接受了“罪犯”与非“罪犯”病变血管的治疗。介入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支架、直接植入支架及切割球囊扩张。结果  16 5处“罪犯”病变PTCA后植入支架 134枚 ,直接植入支架 4 8枚。术后残余狭窄均 <10 % ;前向血流达TIMI 3级 ;136例患者心绞痛消失 ,11例有不典型胸痛 ,2 4h后消失 ;术前仅有胸闷症状的 18例患者 ,术后 15例消失 ,3例减轻 ;无术中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病例。随访 139例患者 2~ 18个月 ,2 0例再发心绞痛 ,有 14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再狭窄 ,其中 11例再次行PTCA ,1例PTCA +支架 ,2例接受外科CABG ;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心功能恶化发生。结论 在条件具备的介入中心 ,由经验丰富和技术娴熟的介入治疗医生施行或在其指导下 ,对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近、远期临床效果较满意 ,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45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留取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清晨空腹血常规及生化,记录术前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基础肌酐值以及hsCRP等资料;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留取血样,测定血肌酐值.术后即刻记录手术所用对比剂剂量.结果:①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0.3%,其中53.3%发生于术后24 h,26.7%发生于术后48 h,20.0%发生于术后72 h;②单因素分析发现有对比剂肾病的患者对比剂剂量及hsCRP明显高于无对比剂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6.1%,术前hsCRP在对比剂肾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hsCRP水平对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对比剂剂量是影响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