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K4和p16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对细胞周期调控研究具有突破性的进展之一是确立了细胞周期素(cy-clin)的周期性累积与分解对细胞周期进程的调控作用。cyclinD类似于癌基因,在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结合后刺激细胞分裂、增殖。p16蛋白是一种抑癌基因产物,与cyclinD竞争并同CDK4结合,阻止细胞分裂、生长[1,2]。鉴于银屑病与角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异常有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CDK4及p16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一、资料和方法1.标本:16份银屑病患者石蜡标本为我院1994年7月至1995年10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这些患者均为进行期,男…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Th17/IL-23免疫轴相关细胞因子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为二者的鉴别诊断寻找新指标。方法 选取2003年6月—2009年2月住院确诊的克罗恩病55例、肠结核患者55例,免疫组化ABC法测定克罗恩病、肠结核患者病变肠黏膜组织IL—17、IL-23P 19、ROR-γt的蛋白表达,1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IL-17、IL-23P 19、ROR-γt在克罗恩病组、肠结核组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在克罗恩病组和肠结核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h17/IL-23免疫轴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组织中均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发病过程;但在蛋白水平尚难于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作出鉴别。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嗜酸乳杆菌治疗DSS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以及对转录因子STAT1, T-bet及GATA3的影响, 了解嗜酸乳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5% DSS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 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 模型组、阴性对照组(菌粉保护剂组)、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组)、嗜酸乳杆菌低剂量组(1×109 CFU/L)、中剂量组(1×1010 CFU/L)、高剂量组(1×1011CFU/L)、正常组. 用DAI评分和病理组织学积分检测各干预组疗效, 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STAT1、T-bet、GATA3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bet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DAI积分及组织病理学积分要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 嗜酸乳杆菌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干预后, 小鼠DAI积分及组织病理学积分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6.20±2.64, 5.00±1.21, 5.72±2.63,5.81±1.32 vs 7.81±1.02; 4.25±2.05, 2.56±1.81, 2.20±1.12, 3.10±2.60 vs 5.80±2.94, 均P<0.05); 嗜酸乳杆菌低、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干预后转录因子在核酸水平较模型组STAT1、T-bet的表达降低(均P<0.05); GATA3的表达升高(均P<0.05), 但仍低于正常组. 而T-bet的蛋白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都与mRNA有相同趋势, 较模型组降低(0.27±0.04, 0.23±0.02, 0.18±0.04, 0.27±0.11 vs 0.30±0.04;0.263±0.045, 0.234±0.015, 0.114±0.025,0.252±0.024 vs 0.322±0.064, 均P<0.05). 其中又以嗜酸乳杆菌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 嗜酸乳杆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有治疗作用, 可抑制转录因子的表达, 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STAT1、T-bet信号分子的激活来抑制Th1型免疫反应, 减少对GATA3的抑制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趋化因子RANTES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了解其治疗UC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生理盐水,NS)组,阳性对照(美沙拉嗪)组,模型对照组,嗜酸乳杆菌低剂量(106CFU/ml)、中剂量(107CFU/ml)组、高剂量(108CFU/ml)组。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病理组织学积分检测各干预组的疗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和MCP-1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RANTES、MCP-1和STAT1基因的表达。结果嗜酸乳杆菌可改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一般情况,降低DAI积分;与模型、阴性对照组相比,RANTES和MCP-1蛋白、基因的表达均下降(P<0.05);转录因子STAT1基因表达也下降(P<0.05)。其效果与美沙拉嗪相当,其中以嗜酸乳杆菌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嗜酸乳杆菌对急性期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有治疗作用,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转录因子STAT1的激活,进而减少结肠黏膜趋化因子RANTES和MC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乐复能在体外对LPS 介导的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 及NF-κB mRNA 表达的影响, 以期为乐复能治疗克罗恩病等免疫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30 例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 分别按以下 5 种方法(5 组) 进行体外实验:A 组为空白对照组;B 组为单纯LPS 刺激组;C 组为LPS 与乐复能同时加入组;D 组为先加入LPS 刺激, 后加入乐复能组;E 组为先加入乐复能, 后加入LPS 刺激组。干预后用ELISA 法检测培养液内TNF-α 浓度, 然后采用RT-PCR 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内NF-κB mRNA 表达情况。结果:基础状态下, 体外培养的健康人单核细胞分泌少量TNF-α[(470.23±35.24) pg/mL)], 加入LPS 刺激后, TNF-α 的分泌明显增加[(1446.76±72.36) pg/mL)], 在LPS 刺激后再加入乐复能, TNF-α 的分泌明显减少[(1446.76±72.36) pg/mL vs (946.46±46.12)pg/mL, P<0.01], 下降约29.7%。而乐复能在LPS 刺激前或与LPS 同时加入培养细胞内时, 对TNF-α 分泌无影响[(1446.76±72.36) pg/mL vs (1275.62±87.75) pg/mL, P>0.05;(1446.76±72.36) pg/mL vs (1383.62±86.96) pg/mL, P>0.05]。乐复能明显下调经LPS 诱导的单核细胞内NF-κB mRNA 表达(0.2829±0.0365 vs 0.4994±0.0604, P<0.01), 而对于未提前接受LPS 刺激的单核细胞, 乐复能对其NF-κB mRNA 表达无影响(0.4716±0.0616 vs 0.4994±0.0604, P>0.05;0.4767±0.0600vs 0.4994±0.0604, P>0.05)。结论:乐复能在体外能抑制LPS 介导的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 具有调节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抑制TNF-α 分泌功能可能与其下调单核细胞内NF-κB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结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结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难治性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6例,给予小剂量氟西汀或帕罗西汀(10mg/d),疗程12周;采用症状严重度与频率指数、汉密尔例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6名患者均完成了抗抑郁药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严重度与频率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HAMD、HAMA评分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小剂量抗抑郁药是治疗难治性结肠易激综合征的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机体内免疫细胞功能状况以及与肿瘤细胞之间的关系,检测了38例原发性肝癌,33例肝炎后肝硬化,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表明:肝硬化组三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肝癌组IL-8升高显著,IL-12和NO水平无显著升高,认为此与肝癌患者机体内巨噬细胞存在严重功能障碍有关,动态检测三项指标对原发  相似文献   
48.
γ 氨基丁酸受体系统中α ,β亚基与配体结合时均产生相同的效果 ,使脑细胞静息膜电位增大 ,表现为抑制作用。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存在内源性BZ样物质BZD及抑制BZD与GABA BZ受体结合的神经肽DBI。患肝性脑病时BZD水平升高 ,而DBI水平降低 ,血氨通过星状细胞分泌神经类固醇兴奋GA BA BZ受体复合物产生脑细胞的抑制从而阐明了肝性脑病患者脑细胞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手术患者蒙特利尔分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克罗恩病手术患者(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按蒙特利尔分型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对比非手术的克罗恩病患者(非手术组)125例各亚型的临床特征。结果手术组17~40岁(A2)28例(65.1%),大于40岁(A3)者14例(32.6%)。16岁以下(A1)者只有1例;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病变累及回肠末端(E1)18例(41.9%),结肠(TJ2)11例(25.6%),回结肠(L3)13例(30.2%),上消化道(IA)1例(2.3%);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行为:手术组无狭窄无穿透(B1)1例(2.3%),狭窄(B2)26例(60.5%),穿透(B3)16例(37.2%);与非手术组的B1亚型79例(63.2%)、B2亚型44例(35.2%)和B3亚型2例(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4和P=0.000)。结论克罗恩病手术患者的年龄和病变部位的亚型与非手术患者相同,但其疾病行为主要为狭窄和穿透亚型.是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全覆膜支架在医源性食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医源性食管穿孔患者,先以胃镜确定穿孔位置,再在胃镜下采用国产全覆膜支架常规置入,封堵瘘口,常规禁食,抗感染,留置胃管,有气胸者行闭式引流。结果所有5例患者中2例在3周后拔除支架,3例在3个月后拔除支架,瘘口均完全愈合。结论全覆膜支架治疗医源性食管穿孔,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