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孕妇,28岁。孕2产0,孕35周,孕期自感胎动少,否认孕期服药及接触有害物质。超声检查:宫内妊娠,单胎,仰卧位,呈张口状(图1),胎儿双顶径88mm,头围309mm,侧脑室未见扩张,脊柱连续性好,四腔心可显示,心率144次/min;腹围271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50例,分别检测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的PCT,另外还有44例健康对照组的PCT水平,分为三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50例AECOPD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ECOPD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临床缓解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检测水平可作为诊断COPD、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体外观察谷氨酸介导的神经元氧化性损伤中自噬的激活,以及抑制自噬对谷氨酸致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给予谷氨酸以及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干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泡的产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特异性蛋白LC3的表达。结果: 给予谷氨酸干预后皮层神经元细胞存活率下降,自噬体数目明显增加,自噬标志性蛋白LC3表达增加。给予3-甲基腺嘌呤后,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自噬水平下降。结论: 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毒性损伤中存在自噬相关性细胞死亡,抑制自噬可能对谷氨酸毒性损伤有抑制作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儿童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属于遗传性疾病,对于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尚无统一的认识。作者认为该病与先天之本肾密切相关,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提出从先后天之本论治该病。确立温补肾气,资助后天;补中益气,颐养先天;兼涤痰化湿,活血通络的治法,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5.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主要为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而建立的血管通路,手术对象是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从平均使用寿命看[1],一般头静脉-桡动脉内瘘超过7年,血栓形成是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永久性血管通路丧失功能的原因中占90%,发生率0.5~0.8次/(人·年)。"血栓"在中医属于"血瘀证",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应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防治血栓的形成,现将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颈源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颈部病变引起的血压增高,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头痛"、"眩晕"、"痹证"等范畴.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颈源性高血压的认识亦不断深入,认识到其是许多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变类型,占高血压的25%以上,并非"原发性"高血压病.本文主要就颈源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等进行深入剖析,并将近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今后临床进一步的诊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神经发育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设计临床调查表,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86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进行调查,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发育评估。结果86例患儿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2.4~62.5个月,中位数8.3个月。新生儿期筛查确诊的患儿33例,发病后临床诊断的患儿53例,患儿各能区多为轻到重度发育缺陷。其中,0~6月龄患儿28例,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性缺陷显著;>6~12月龄患儿24例,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缺陷显著;>12~36月龄患儿23例,语言、适应性、大运动缺陷显著;>36~72月龄患儿11例,语言、个人-社交、适应性缺陷显著;新生儿筛查发现的患儿在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性、个人-社交和语言方面发育商均不同程度高于发病后临床诊断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虽经积极规范治疗,大多数发病后诊断的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仍存在神经发育障碍,各能区存在轻到重度发育缺陷。不同年龄段患儿神经发育能区损害稍有不同,6月龄以下的患儿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性发育缺陷显著,6月龄以上患儿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缺陷显著。经新生儿筛查发现的患儿神经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T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98年至2015年CNKI,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TD的期刊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中医药治疗TD的方剂数据库,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熵聚类分析,总结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32首处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是:钩藤、白芍、僵蚕、甘草、天麻等,药物归经以肝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处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7个新方。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TD以健脾平肝、化痰熄风为主,调肺是关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研究中医药治疗TD方剂用药规律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策略对初始可切除型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胃癌肝转移全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库中2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初始可切除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231例, 女性51例, 年龄[M(IQR)]61(14)岁(范围:27~80岁)。根据外科治疗决策将患者分为根治组和姑息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治疗组的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种因素的HR, 通过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 评估不同手术策略对初始可切除型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模型, 评估并描述定量资料与预后间的详细关系。引入X-tile作为辅助工具, 确定定量资料在患者生存分析中的关键阈值。最后应用分层分析筛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潜在获益人群。结果 (1)282例患者中, 根治组118例, 均完成原发灶和转移灶的R0切除或局部物理治疗;姑息组164例, 包括胃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瘤姑息性切除52例, 仅胃原发肿瘤的根治性切除56例, 胃原发肿瘤的姑息性切除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中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porin 4 antibody,AQP4-Ig G)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yelin oligodendrocytes glycoprotein antibody,MOG-Ig G)阳性患者比例;研究两组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MRI影像,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及广州地区多个医疗中心收集的2068例患者。通过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血清AQP4-Ig G和MOG-Ig G检测,同时收集并分析比较两组抗体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AQP4-Ig G阳性患者681例,男女比例1:9.5,平均发病年龄为(41.7±14.9)岁;MOG-Ig G阳性患者110例,男女比例1:1.08,平均发病年龄为(27.0±17.7)岁,两组间性别分布及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4-Ig G阳性患者首发症状中视神经炎占38.4%;MOG-Ig G阳性患者中,视神经炎占53.5%。两组间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4-Ig G阳性患者最终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占42.14%;MOG-Ig G阳性患者最终诊断NMO占13.64%,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显示,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I影像学显示,AQP4-Ig G阳性患者多以颈胸髓病灶多见,而MOG-Ig G阳性患者多累及胸腰髓。两组患者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结论本项研究发现AQP4-Ig G阳性与MOG-Ig G阳性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MRI影像存在差异,提示AQP4-Ig G阳性和MOG-Ig G两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测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