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BECM)和(或)细胞因子(VEGF SCF EPO)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D3细胞)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的促进作用,先将ESC-D3细胞形成4天胚状体(Day 4 embryoid body,4dEB),再诱导4dEBs生成造血干/祖细胞。实验分4组,第1,2和3组分别为BECM VEGF SCF EPO,BECM和VEGF SCF EPO组,第4组为自发分化对照组。检测各组造血干/祖细胞特异抗原、造血转录因子表达以及造血集落的形成。结果显示,BBCM和(或)细胞因子诱导生成的细胞均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kit,Sca-1,Thy-1和CD34)和造血转录因子(c—myb,SCL和β-H1)基因mRNA,培养后可产生HPP-CFC和BFU-E。从诱导ESC-D3细胞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和生成的集落总数看,BBCM联合细胞因子组诱导效率均显高于单用组和对照组。结论: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显促进胚胎干细胞早期造血分化,且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与细胞因子联合时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利用人类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hEFs)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系并对其全能性进行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Nanog和Lin28全能性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导hEFs,获得iPSCs,并对其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染色,以及检测表面标记,端粒酶活性,EB分化和畸胎瘤形成等,同时进行核型分析以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析。结果:所获得的iPSCs表达多能性细胞的表面标记,具有高的端粒酶活性,可在体内体外向内中外三胚层分化,与hESCs相似。经STR分析证实,iPSCs确实来源于hEFs而非胚胎干细胞的污染。结论:4种全能性基因转入hEFs可诱导获得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iPSCs,有助于进一步的表观遗传学重编程以及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
54.
白假丝酵母菌25SrDNA基因分型与粘附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白假丝酵母菌25SrDNA基因型分布,并分析白假丝酵母菌各基因型与粘附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6株白假丝酵母菌,转沙保罗氏培养液纯培养24 h,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白假丝酵母菌25SrDNA基因,根据PCR产物电泳图谱进行基因分型;分别测定各基因型粘附力.结果 PCR产物电泳结果显示76例白假丝酵母菌可分为A、B、C 3种基因型(其中A型48例,B型8例,C 型20例).测序结果显示,B型和C型产物比A型产物多出1个379 bp的序列(Ⅰ类内含子).根据有无内含子将菌株分为无内含子组(A型)和有内含子组(B型+C型),无内含子组粘附力明显强于有内含子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25SrDNA基因型与粘附力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内含子的插入可能影响白假丝酵母菌的粘附力.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精子发生相关新基因KLHL-10突变与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上不明原因的、非阻塞性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分别为11例、196例和118例)共325份外周血标本以及100份正常生育男性的外周血标本,抽提其DNA,采用PCR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及测序等手段对全部DNA样本进行KLHL-10基因的突变筛查。结果:在少精子症患者组及正常生育男性组中各发现1例及3例在1号外显子有C88→A的新的杂合突变,系同义突变;在少精子症患者组、弱精子症患者组及正常生育男性组中各检出3例、1例及4例在2号外显子有C424→A的新的杂合突变,也系同义突变;尚未发现有该基因的错义突变或微缺失。结论:KLHL-10基因错义突变或微缺失不是引起本组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该基因在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改良超长方案降调节结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和常规长方案降调节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术 (IVF/ICSI-ET) 助孕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改良超长方案的132例和常规长方案588例PCOS患者,对两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抱婴率、流产率、治疗费用等重要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与常规长方案组相比,改良超长方案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上升(P<0.001);用药天数缩短且患者治疗费用显著减少(P<0.001);抱婴率上升、流产率下降(P<0.05)。结论:改良超长方案结合HMG超排卵能有效改善PCOS不孕患者行 IVF/ICSI-ET 的妊娠结局并节约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开展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应用,建立一套实用的植入前胚胎性别鉴定的技术。方法运用显微操作建立人类胚胎(3~10细胞阶段)显微活检技术和制备单个细胞间期核标本技术,并运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人胚单卵裂球进行性别鉴定。结果初步建立了人类胚胎(3~10细胞阶段)显微活检技术和单个细胞间期核标本制备技术,并对人类早期胚胎单卵裂球进行了性别鉴定。结论本套技术具有快速诊断(6小时)、仅需微量标本(1个细胞)及不需细胞培养等特点,性别鉴定准确度高(100%)。  相似文献   
58.
孙璇  卢光琇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43-2346
血管在人体的绝大多数组织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血管的重要组成细胞,同时还参与血管形成的调节、血压调节、脂代谢、血管内膜增生、肿瘤、炎症和血栓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在治疗血管性疾病和促进缺血组织生长等应用中潜能巨大,其相关研究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9.
目的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分析1例额外标记染色体(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MC),探讨这些技术的联合使用在识别新发生的标记染色体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1例智力低下患儿,通过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其染色体核型。针对发现的SMC,通过CGH分析其起源,通过FISH技术证实。同时应用N带和C带技术分析SMC的随体组成和着丝粒组成。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分析该SMC的表型效应。结果染色体G带分析显示患者为携带SMC的嵌合体,核型描述为mos.47,XX,+may[31]/48,XX,+2mar[29]。CGH分析显示患儿基因组中有15q11→q14片段重复,以15q探针与患者中期分裂相进行FISH检测证实SMC来源于15号染色体。应用检测缺失型Prader-wiU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的UBE3A探针与患者中期分裂相检测显示SMC有两个UBE3A杂交信号,对照的PML位点没有信号。N带显示SMC携带双随体,c带分析SMC为双着丝粒。综合上述结果,患者核型为:mos.47,xx,+der(15)(pter+q14::q14→pter)[31]/48,XX,+2der(15)(pter→q14::q14→pter)[29].ish der(15)(WCPl5+,UBE3A++,PML-)。结论CGH对于检测出不平衡染色体结构重排具有提示作用,结合FISH和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为确定SMC的结构组成提供了可信的技术平台,为分析这类异常核型个体的表型、预后和复发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两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患者的致病原因。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患者的多囊肾病1基因(PKD1)3′端单拷贝区进行了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分析,并对有异常峰形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在1例患者中发现第42外显子的C11901A有一个无义突变,导致原丝氨酸3897变为终止密码子;而另一例患者第35外显子的C10737T有一个错义突变,导致原苏氨酸3509变为甲硫氨酸。在正常对照中发现两种同义突变分别为第42外显子的G11824A及C11860T。结论用DHPLC和DNA测序方法对两名患者进行PKD1的突变检测中,发现一个新的无义突变、一个错义突变以及两种同义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