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利用人类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 hEFs)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系并对其全能性进行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Nanog和Lin28全能性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导hEFs,获得iPSCs,并对其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染色,以及检测表面标记,端粒酶活性,EB分化和畸胎瘤形成等,同时进行核型分析以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析。结果:所获得的iPSCs表达多能性细胞的表面标记,具有高的端粒酶活性,可在体内体外向内中外三胚层分化,与hESCs相似。经STR分析证实,iPSCs确实来源于hEFs而非胚胎干细胞的污染。结论:4种全能性基因转入hEFs可诱导获得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iPSCs,有助于进一步的表观遗传学重编程以及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2.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rule muscular dystrophy,DMD)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fton genetic diagnosis,PGD),阻断DMD患儿的出生.方法 针对患者的DMD基因的48号外显子缺失位点采用巢式PCR分别对患者和携带者的单个淋巴细胞、行体外授精一胚胎移植治疗的健康志愿捐献者的单个卵裂球细胞进行扩增,建立稳定的经单细胞基因诊断DMD的方法 .再对在该中心进行超排和体外授精一胚胎移植治疗的DMD携带者的胚胎活检后完成PGD,根据诊断结果 选择健康的优质的胚胎移植入子宫.结果 携带者的单个淋巴细胞的PCR扩增成功率为90.5%(95/105),健康志愿捐献者的单个卵裂球细胞PCR扩增成功率为85.7%(54/63),假阳性率为0(0/28).分别对3例DMD携带者施行了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病例1移植了2枚未受累的优质胚胎,且成功妊娠单胎并已于2005年4月分娩了1个健康的女婴;病例2移植了2枚优良胚胎,不幸的是未能妊娠.病例3诊断为未受累的仅有的2枚胚胎因胚胎质量差而未能移植.结论 该组采用的方案可对DMD基因的48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DMD家庭进行PGD,达到了阻断DMD惠儿出生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3.
绵羊、小鼠和牛等体细胞克隆动物的出生,证明了克隆技术在人类应用的可能性。由于宗教、伦理及法律方面的原因,以及克隆技术本身的缺陷可能对克隆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使这一技术在人类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大多数实验人员均不主张在现阶段对人类进行克隆。但是,如果利用克隆技术将需要进行器官或组织移植病人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内,构建核移植胚,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发育,并经过适当处理,对其进行诱导,使其定向发育成供病人移植所需的器官或组织,不但可解决器官和组织来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克服异体器官和组织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提高器官和组织移植的成功率。我室自1999年9月开始进行人类体细胞克隆实验,旨在为研  相似文献   
114.
706例供精者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染色体分析在精子库供精者(Donor)筛查中的作用,防止供精人工受精后出生遗传病患儿。方法 应用染色体G显带,对706例Donor的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 706例Donor染色体中,染色体异常12例[inv(9)],共有多态76例(Yqh 73例,16qh 3例)。结论 供精者个体存在染色体异常且以9号染色体倒位为主,供精者个体存在较高频率的大Y,其临床意义有待于积累更多资料。  相似文献   
115.
卵巢低反应将影响辅助生殖助孕治疗结局。文献[1]报道其在体外受精控制性超排卵助孕治疗中的发生率为9%~24%。年龄增长、卵巢或输卵管手术史等是卵巢低反应的相关或风险因素[2]。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对在我院首次接受控制性卵巢刺激(COS)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  相似文献   
116.
应用实时扇形超声监测了23例体外受精病例经hMG/hCG促排卵的卵巢滤泡。用hCG前直径≥15mm的滤泡平均数为2.6个/人,各周期最大滤泡平均直径为18.5±2.6mm。卵抽吸日直径>15mm的滤泡平均数为3.2个/人;各周期最大滤泡平均直径为21±2.7mm。19例按方案完成者共回收卵101个,中间和成熟型占90.1%;受精率70.3%;化学妊娠3例;临床妊娠1例,于1988年6月7日分娩一男婴。  相似文献   
117.
试管婴儿     
生殖是人类和生物界绵延其种族生命的共同现象,而有性生殖则是进化中的最高形式。但是人类自然的有性生殖有时发生缺陷,或者不符合人类的要求,所以改变或改造自然生殖过程的研究就成为敢于开拓新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全力以赴的主要目标。首先是人工授精的研究,接着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即俗称“试管婴儿”。本文简述IVF—ET各个环节的改进,随后简单介绍由此而发展的各种生殖工程新技术:胚胎冷冻贮存、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合子或胚胎输卵管移植、胚胎赠送、代理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初步建立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及鉴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受精后 4~ 12周的人胚中分离原始生殖嵴 /腺获得原始生殖细胞 ,以昆明种小白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 ,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培养。结果 :获得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集落。传至 6代后 ,细胞集落呈典型的鸟巢状 ,碱性磷酸酶检测呈阳性 ,表达SSEA 1,SSEA 3,SSEA 4 ,TRA 1 6 0和TRA 1 81抗原 ,同时在体外能自发分化为多种细胞。结论 :初步建立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成功的将人原始生殖细胞在体外传 6代 ,仍保持未分化集落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专科医院门诊护士多元化培训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依据辅助生殖专科医院门诊护理特点,制订培训目标,采取一对一培训、集中授课、情绪管理培训等多元化方式,结合21d效应理论的应用,对门诊在职的16名门诊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规范化培训。结果培训结束时护士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护士自评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多元化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辅助生殖专科门诊护士规范化作业的依从性,提高护士的专科核心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对控制性超排卵中卵巢反应低下的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8例符合卵巢反应低下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激素组(21例)和对照组(17例),均采用短方案降调节,其中生长激素组从周期第2~3d每天注射4IU生长激素直至HCG日,比较两组超排卵过程及结局.结果 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超排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各时期内分泌结果、促性腺激素的使用时间、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以及移植胚胎数目均无显著性差异,最终GH组获得了42.1%的临床妊娠率,而对照组仅为13.3%.两组中,超排周期第二天血清GH、抑制素、IGF-Ⅰ、IGF-Ⅱ及IGFBP3水平均无显著差异;超排周期第6天两组患者的抑制素水平无显著差异;注射HCG日中,GH组血清IGF-Ⅰ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0);IGF-Ⅱ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GH组血清IGFBP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00);两组患者卵泡液中IGF-Ⅰ、IGF-Ⅱ及IGFBP3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在促排过程中加用生长激素可以显著提高血中IGF-Ⅰ水平,降低IGFBP3水平,妊娠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