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纳入400例≥65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亚临床甲减45例,甲状腺功能(甲功)正常组共355例。筛查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2组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并初步探讨不同甲功状态对糖尿病视网膜发病的影响,同时观察他汀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结果亚临床甲减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相较于甲功正常组显著下降,但在排除他汀的影响后,上述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他汀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独立保护作用。结论亚临床甲减与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明确相关,他汀类药物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对南京地区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794人,按身高、体重和BMI,将受检者分为3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DEXA)测定受检者腰椎2-4、股骨上端及全身MBD。结果 腰椎、股骨和全身MBD随体重、BMI增加而增高。各组间腰椎、股骨和全身MBD均有显著差异(P〈0.01)。身高、体重、BMI与腰椎、股骨及全身的BMD呈正相关。体重比身高、BMI与BMD相关性好。结论 体重对绝经后妇女BMD影响较身高和BMI大,低体重是发生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低体重(BMI≤20kg/m^2)绝经后妇女采取适当措施防治OP,以免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估HbA1c在筛查和诊断T2DM中的有效性。方法对497例(男361例,女136例)体检FPG≥5.6mmol/L者行OGTT并测定HbA1c、血脂、尿酸、血压等代谢指标。结果(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统计分析,与OGTT诊断DM的相关HbA1c最佳切点为6.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另U是79.60%和82.20%,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95%CI0.831-0.916),HbA1c为6.5%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2.70%和93.50%。(2)按2010年ADA的DM诊断标准,分别按HbA1c≥6.5%或OGTT标准诊断DM,无论是否去除两组重叠部分,以HbA1c≥6.5%标准诊断的DM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以OGTT标准诊断的DM组,而FPG、2hPG均显著低于以OGTT标准诊断的DM组,其余代谢指标如血压、血脂、尿酸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HbA1c≥6.3%时应进一步行OGTT以明确有无DM,而HbA1c≥6.5%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诊断DM,与ADA的推荐一致。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道一例使用人胰岛素后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致严重低血糖的患者,在停用人胰岛素,选用胰岛素类似物替换治疗后随访3年,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MDRD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CKD定义为存在白蛋白尿或者eGFR< 60 ml/(min·1.73 m2)?白蛋白尿定义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CKD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 5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3.9 ± 12.0)岁,平均病程(6.6 ± 2.4)年,CKD及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31.0%和28.9%,调整性别?年龄后,高血压?糖尿病病程及贫血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CKD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32(95%CI = 1.275~2.929,P = 0.002)?1.029(95%CI = 1.001~1.058,P = 0.040)及1.696 (95%CI = 1.089~2.639,P = 0.01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KD及白蛋白尿高发,高血压?糖尿病病程及贫血与糖尿病患者发生CKD有关,为了预防或延缓CKD的发生与进展,应在糖尿病早期采取降糖?降压?改善贫血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降糖方案转换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方法在基线随访采用胰岛素治疗,后改用口服降糖药(OAD)治疗的为胰岛素改为OAD组(n=40);在基线随访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加用胰岛素治疗的称为OAD加用胰岛素组(n=100)。所有患者至少有3次随访(基线随访,转换随访和末次随访),每次随访均检测体质量、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空腹C肽。结果 (1)胰岛素改为OAD组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糖尿病病程较短,HbA1c水平较高,与OAD加用胰岛素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OAD加用胰岛素组中,患者转换随访与基线随访相比,FPG、2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均<0.05);患者末次随访与转换随访相比,FPG、HbA1c、总胆固醇(TC)下降(P均<0.05)。2hPG较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意义。(3)胰岛素改为OAD组中,患者转换随访与基线随访相比,FPG、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P均<0.05);患者末次随访与转换随访相比,体质量下降(P<0.05),FPG、2hPG、HbA1c、空腹C肽水平、TC、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年龄较轻且病程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改OAD治疗仍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发病年龄较大且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OAD治疗控制不佳时加用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不同贫血类型对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体检人群中筛选出388例老年贫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贫血病人按红细胞体积及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种类型,同时纳入65例老年正常血红蛋白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上述4组人群的甲状腺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及正细胞性贫血组的游离甲状腺素(FT4)与游离三碘原氨酸(FT3)水平下降,TSH水平升高,但大细胞性贫血组及正细胞贫血组与正常对照组的FT4、FT3及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组内比较发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的FT4水平显著低于其他2组贫血病人,FT3水平则较另2组贫血病人升高,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不同贫血类型老年病人间,其甲状腺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不同贫血类型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中药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肾小球硬化性损伤与糖代谢、足细胞、肾脏血流动力学、致纤维化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中药可以调节糖代谢异常,保护足细胞损伤,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下调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表达,缓解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等,从而延缓DN向终末期肾病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39.
为了更好地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我们于2002~2005年对无糖尿病史、体重指数正常及超重人群糖耐量、胰岛素分泌情况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现阶段江苏省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以及护士专科培训状况和需求。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江苏省58家医院70名护士的健康教育开展与专科培训情况。结果100%的三级医院和79%的二级医院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频率分别为6.17±8.19次/月和1.93±2.06次/月;教育形式主要有个别指导(67.1%)、发放小册子(58.6%)、讲座(51.7%)、病员体验活动(31.0%)。护士糖尿病专科培训实际频次显著低于期望频次(P〈0.01)。结论江苏省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普及率高,护士已成为主力军,但医院间和地区间存在差异。护士糖尿病专科培训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