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9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推进中文言语测听材料的标准化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听觉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和理解言语,因此早期听力学的发展是以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为基础的。二战结束后,言语测听在评估听力伤残和选配助听器时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走向规范化。用于言语识别阈测试的材料(扬扬格词表)和方法(阶梯式降低言语声级)得以确立,同时用于日常交流障碍评估的阈上英文单音节词识别率测试方法也逐渐普及,20世纪40—60年代因而被称为听力学发展历程中的“言语测听年代”。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了解DFNB59基因是否与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神经病(AN)中国家系的发病相关。方法:以一个现存4代9人的AN家系为研究对象,用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对所有家系成员DNA进行DFNB59基因第2、第4外显子的PCR扩增,1例AN病患者进行DFNB59基因全部编码区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对照进行突变位点鉴定。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基因区域均扩增成功,序列分析在DFNB59基因第2、第4外显子上未检测到T54I和R183 W2个已知的突变,整个基因编码区也未发现新的致聋突变。结论:该家系成员DFNB59基因上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位点,提示新基因参与家系A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3.
目的了解江苏省自然人群耳科疾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WHO方案,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对江苏省40个调查点8412人进行耳科和听力调查。结果耳科疾病的患病率为26.3%(全国标准化患病率为22.6%),其中外耳病2.4%,中耳病3.5%,内耳病(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2.0%。耳疾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需求:调查人群中6.9%需要验配助听器,2.4%需要药物治疗,1.2%需要耳外科非急诊治疗,1.0%需要其他治疗。结论耳科疾病的高患病率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更多关注。制订和执行科学的防治策略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防治中应更多关注农村、男性和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44.
目的:获得南京聋人学校在校学生中听神经病的患病情况,并对其发病特征作初步探讨。方法:358名学生接受了耳科检查、声导抗及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筛查,对通过TEOAE筛查的学生进行病史分析纯音测听、声导抗、诊断型TEOAE、DPOAE、ABR、ENG以及VEMP等全面的听力和前庭功能评估。结果:在可行听神经病评估的323名学生行TEOAE筛查时,1名学生单耳、2名学生双耳显示“通过”,经进一步检查,符合听神经病诊断。结论:听神经病并非罕见,在聋校中亦有发生,对其及早识别和科学干预,此类学生可能避免进入聋校,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45.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寻找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基本资料.方法新生儿在出院前接受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s,OAE)测试,通过者予以出院;对未通过者在1个月后再次复查OAE,仍未通过者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检查.所有ABR检查不通过者在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耳声发射测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通过标准1.5~6kHz的5个测试频率中的4个信噪比大于6dB.ABR通过测试的标准为波V反应阈值≤35dBnHL.结果2998例新生儿中2710位通过出院前的OAE测试,1个月后288例复查OAE,其中263例通过.需要ABR检查者共有25例,未通过者6例.经过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6例婴儿(占全体新生儿的2‰)有听力损失.结论新生儿听力普查十分必要,OAE和ABR联合应用的两步筛查法是较合适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46.
听力损失及其严重程度在耳科与听力学、预防医学、残疾评定与救助、职业健康、人口老龄化等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关注点。《世界听力报告》作为全球公共卫生政策性文件, 融合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理念, 将听力损失分级中的正常、轻度以及中度的认定标准各降低了5 dB, 在中度与重度分类间新增了一个"中重度"等级, 并增加了对完全失聪/全聋及单侧听力损失的描述。但同时强调该分级仅供流行病学使用, 且只适用于成人。而耳科临床往往结合具体病种采用特定的疗效评价或病例筛选方案, 听力学干预越来越多地依赖言语感知测试而非纯音测听的结果;听力残疾评定标准的制定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是国际惯例, 职业性噪声性听力减退的诊断也要充分考虑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因此不宜将这一听力损失分级不加思考地推衍到耳科与听力干预、听力残疾评定及职业健康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7.
眩晕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人群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其患病率年轻人约为1.8%,老年人则高于30.0%。  相似文献   
148.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听力日, 也是全国爱耳日, 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邀请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WHO全球防聋专家组成员、听力国际(Hearing International)副主席卜行宽, 请他谈谈国际、国内对预防聋和听力减退所作的防治工作和策略, 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