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GLA基因的新突变出现在两个典型Fabry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2个Fabry家系的GLA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2个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证实的Fabry家系,家系1中连续3代有12人发病,均表现为发作性肢体疼痛;家系2中连续5代有8人发病,多数患者在经末期出现显著的多器官损害表现。对2个家系中的先证者和部分亲属进行PCR扩增其GLA基因的所有7个外显子包括侧翼序列,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先证者1的GLA基因第1外显子G132T(TGG→TGT)突变,造成W44C替换;先证者2的第6外显子G874C(GCT→CCT),造成A292P替换。两个先证者的母亲都有同其儿子一样的突变,且均为杂合性。结论 经文献检索,两个Fabry家系各存在一个新的GLA基因点突变。同一基因的不同位点的突变导致的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女性患者和男性一样出现症状,推测这可能是等位基因随机失活导致的显性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43只10w龄性成熟SD雌性大鼠行去势手术,2w后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溶媒花生油灌胃)、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500ng/g·BW·d)、大剂量组(大豆异黄酮2500μg/g·BW·d)、中剂量组(大豆异黄酮500μg/g·BW·d)和小剂量组(大豆异黄酮50μg/g·BW·d).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6周后测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C)、低密度脂蛋白(LDL),并测量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结果给大豆异黄酮6周后,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腰椎骨密度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大剂量纽骨密度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骨密度增加的程度和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相似,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豆异黄酮对股骨骨密度无明显影响.大鼠去卵巢后TC和LDL下降,给大豆异黄酮后使TC和LDL进一步下降,以大剂量组最为显著,中剂量组的作用与阳性时照组相似,小剂量组无作用.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增加去卵巢大鼠的腰椎骨密度,进一步降低由于去卵巢引起的血清TC和LDL下降,它的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比.因此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它是否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3.
97例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患者的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临床类型的线粒体脑肌病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特点以及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临床和病理诊断为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的97例患者,提取其肌肉和/(或)白细胞mtDNA,用Southern杂交检测mtDNA的大片段缺失、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常见类型的点突变(包括A3243G、A8344G、T8993G、 T8993C、T3271C突变)、并对部分患者进行mtDNA伞长测序寻找有无其他的突变位点.结果 97例患者中有81例患者存在mtDNA突变,突变类型包括单一的大片段缺失21例,多发的大片段缺失4例,A3243G突变43例,A8344G突变6例,T8993G、T8993C、T3271C突变各1例.KSS/CPEO与单发的mtDNA大片段缺失相关、MELAS与A3243G点突变、MERRF与A8344G点突变、母系遗传的Leigh 病与8993位点的突变相关.另外在4例线粒体肌病患者中发现细胞色素b编码基因A15316G (T194A)、G15221A(D159N),ATPase6编码基因G9196A(D224N)和16SrRNA C2835T突变各1例.结论 国人不同类型线粒体肭肌病的mtDNA突变类型与国外外的报道道基本一致.虽然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表刑和基因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件,但不同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反映了线粒体病的异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94.
connexin 26基因突变与国人遗传性无综合征耳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国人遗传性无综合征耳聋与缝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Cx 26)基因突变相关性,从分子水平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收集国人35个无综合征耳聋家系中138名成员,99例散发的无综合征耳聋患者以及100份健康对照个体的外周血DNA样本共337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and conformational  相似文献   
95.
本课题组在对小儿癫痫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以小儿癫痫及相关疾病为重点,在小儿神经电生理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临床应用成果。 1.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儿癫痫的24小时EEG监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一Hartnup病家系的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SLC6A19)的突变.方法: 提取Hartnup病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LC6A19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 Hartnup病患者SLC6A19基因存在异常:第6外显子第850位碱基由鸟嘌呤变为腺嘌呤,使第284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转变为精氨酸(R),即G284R错义突变.其弟与患者突变相同.其父母均为G284R突变杂合子.结论: 该Hartnup病家系由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SLC6A19)的G284R错义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97.
TCR独特型DNA疫苗诱导抗淋巴系统肿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观察TCR独特型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用CEM淋巴瘤细胞系和BALB/c小鼠作模型,RT-PCR扩增CEM系特异性重排的TCR Vβ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作为DNA疫苗。用肌内注射法免疫小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抗体生成和用MTT法测定CTL活性以检测抗独特型的细胞免疫。结果发现,接种DNA疫苗后第4周开始小鼠血清中即可检测到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相似文献   
98.
Nonaka肌病的GNE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2例Nonaka肌病的GNE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例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证实的Nonaka 肌病,用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GNE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例1家系中3代共7人也作该基因的突变检查。结果例1在GNE基因外显子8出现1 525C→T纯合突变;例2在外显子2出现527A→T杂合突变和外显子9出现1714G→C杂合突变,上述突变分别造成GNE出现H509Y的纯合突变以及D176V和V572L的复合杂合突变。例1的家系中患者的父母分别为H509Y的杂合突变。结论我们这2例Nonaka肌病患者的发病均是由GNE 基因突变所致,其中H509Y突变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同时也证实我国Nonaka肌病也存在日本患者GNE的热点突变。  相似文献   
99.
斑驳病c-kit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2例散发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例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ki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位点以TaqⅠ酶及SmaⅠ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检测。结果:2例患儿c-kit基因分别于第1862位C→A及第1784位T→C,使密码子GCT→GAT和CTG→CCG,导致Ala621Asp及Leu595Pro突变。2例患儿父母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不存在此两种基因突变。结论:Ala621Asp及Leu595Pro均为新生(denovo)突变,此突变是2例散发斑驳病患儿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0.
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国内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PCR扩增3个家系中成员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行DNA测序.以100例无关正常人作对照.结果:PCR结合DNA测序发现3个家系中患者均存在DSRAD基因的异常:家系A中第3220位碱基发生了C→T的杂合突变,对应1074位的精氨酸被半胱氨酸替代;家系B与家系C中发现的突变相同,为第3325位碱基发生了G→T的杂合突变,对应1109位的天冬氨酸被酪氨酸替代.家系中未患病者及无关正常人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此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存在DSRAD基因的特异性突变,突变可能使蛋白功能缺陷,导致临床上出现皮肤色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