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反复高热惊厥(FS)中的变化规律,探讨NOS/一氧化氮(NO)体系对反复FS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FS。实验分两步进行。时第1批大鼠,采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海马nNOS cD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NOS蛋白表达;对第2批大鼠,记录惊厥强度。潜伏期、持续时间及惊厥时肛温,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 反复FS后海马nNOS c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热对照组,同时nNOS蛋白表达也出现一致性增高;随惊厥次数的增加。FS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呈波动状,惊厥持续时间呈延长趋势,NOS抑制剂的干预使惊厥潜伏期呈延长趋势,惊厥持续时间的延长趋势较FS组降低。惊厥强度和惊厥时肛温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反复FS后,光镜下可观察到海马神经元出现组织学改变,抑制剂减轻了神经元损伤。结论 反复FS诱导nNOS的基因表达,NOS/NO体系的上调可能参与反复FS脑损伤发展。  相似文献   
62.
高危新生儿中颅内出血的发病情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HCN2基因是否为中国儿童单纯性家族性热性惊厥(FC)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60例北方汉族单纯性家族性热性惊厥患儿,对位于染色体:19p13.3区域的HCN2基因的外显子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用以寻找可能的突变。对发现突变的区域,加入101名来自同一地区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3~8外显子均没有发现突变,找到1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其中8个还没有报道(714T→C、723T→C、8581→C、915C→T、921C→T、963C→T、IVS4 6C→T、IVS5-157G→A)。选择9个SNP作为遗传标记,进行相关分析。各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FC组(60例)和对照组(101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N2基因可能不是单纯性家族性热性惊厥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4.
本文报道伴中央—颞区棘波灶的小儿良性限局性癫痫17例。男13例,女4例,起病年龄3~4岁4例,5~10.5岁13例。本症有特殊发作型式,脑电图有典型表现。多采用鲁米那治疗,经随访复查,智力多数正常,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5.
66.
用基因组DNA制备独特型抗淋巴瘤核酸疫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观察从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基因组DNA及RNA分别构建的表达载体作为核酸疫苗诱导小鼠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分别提取人B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细胞的基因组DNA及RNA,将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片段克隆到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中作为独特型核酸疫苗,其中DNA 核酸疫苗用LipofectAMINE转染COS细胞,多面手用RT-PCR观察转录及剪接的情况。两种不同来源的核酸疫苗分别肌内注射免疫小鼠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独特型抗体的生成。结果发现,基因组DNA来源的核酸疫苗在COS细胞中能成功地转录,转录产物大小为477bp,其中86bp的内含子区域被剪接;两种疫苗免疫动物后均可诱导针对Namalwa细胞特异的抗独特型抗体,并于第6周达高峰。结论提示,淋巴瘤基因组DNA和RNA来源的IgHV基因片段均可制备核酸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抗淋巴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7.
A型着色性干皮病中XPAC基因的无义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国内一A型着色性干皮病家系中XPAC基因的突变。方法 PCR扩增XPAC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行DNA测序。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以DdeⅠ内切酶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PCR结合DNA测序发现患者XPAC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异常:第631位碱基由胞嘧啶突变为胸腺嘧啶,使第21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R211X),导致其编码的XPA蛋白缺失了C端的63个氨基酸。其父母皆为杂合子。RFLP结果证实了此突变的存在。结论 本A型着色性干皮病家系中存在XPAC基因突变,突变致使XPA蛋白功能缺陷,DNA损伤的修复功能受损,导致临床上出现皮肤老化和癌变。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对国内首例外胚叶发育不良-皮肤脆性综合征的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研究。方法:收集家系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斑菲素蛋白1(plakophilin1,PKP1)基因的编码区全部外显子,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以SmaⅠ或BsrSⅠ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应用逆转录(RT)-PCR进一步明确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先证者PKP1基因有3个突变。第5外显子供体端杂合剪接突变(INS5+1G>T),第5外显子杂合的同义突变(1053T>A),这两种突变位于同一条等位基因上,由母亲遗传而来。第10内含子剪接受体端杂合突变(INS10-2A>G),由父亲遗传而来。这3种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突变可能导致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降解。结论:在1例外胚叶发育不良-皮肤脆性综合征的先证者中检出有PKP1基因的复合性杂合突变,它们分别由无症状的致病基因携带者父母遗传而来。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T细胞受体(TCR)β不同独特型抗原决定簇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人类CEM淋巴瘤细胞免疫反应的情况。方法 RT-PCR扩增CEM细胞特异性重排的TCRβ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然后以此为模板,扩增编码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到pcDNA3中作为DNA疫苗。肌肉注射法免疫小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生成情况。结果 CEM细胞TCRβ共包含5个抗原决定簇,其DNA疫苗免疫的6只小鼠全部产生了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最高滴度1:480);含4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免疫的6只小鼠中有4只产生了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但滴度均较低(最高滴度1:80);仅含2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未能使小鼠产生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结论 包含TCRβV区全长,共有5个抗原决定簇的独特型DNA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细胞的独特型特异性抗体;含有4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仍可诱导特异性抗体的生成,但这种反应较弱,而仅含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则不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