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paradyne床,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法入选病人80例,随机分两组,试验组42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应用侧翻身肺部动力治疗系统,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肺部物理治疗。结果vap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病人最后转归等数据,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aradyne床治疗可以减少vap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2.
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气囊上滞留物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成本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ICU2004年5月~2006年3月机械通气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SSD组(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50例,对照组(未引流组)50例,记录发生VAP的时间、细菌培养的结果,呼吸机通气日,ICU住院日。结果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SSD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3.
莫伟胜  卜会驹  郭发良 《吉林医学》2014,(13):2854-2855
目的:观察在相同镇静深度下,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与丙泊酚三种不同镇静药物对危重症患者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每组30例,使用相同维持剂量的吗啡作为基础镇痛前提下,分别使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与丙泊酚镇静处理,镇静目标RAMSYA分级Ⅲ~Ⅳ级,监测患者入院时及使用镇静72 h后的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L-6、IL-10及TNF的浓度。结果:咪达唑仑组与丙泊酚组比较,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浓度在丙泊酚组较咪达唑仑组明显下降(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比较,IL-6、IL-10及TNF均明显下降(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丙泊酚组比较,T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及IL-10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相同镇静深度和镇静时间条件下,右美托咪定对促炎性反应因子TNF、IL-6及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丙泊酚对TNF、IL-6的抑制作用强于咪达唑仑,两者对IL-10分泌影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度烧伤并发高钠高氯血症的临床疗效及意义,为临床治疗重度烧伤并发高钠高氯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度烧伤并发高钠高氯血症的病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度烧伤并发高钠高氯血症副作用低,病人回复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皮质激素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ICU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反应低下和正常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分别应用5mg/(kg·d)和2.5mg/(kg·d)氢化可的松,比较其APACHEⅢ评分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的变化。结果: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反应正常患者的各项参数均低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反应低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反应低下患者中应用5mg/(kg·d)氢化可的松的患者参数低于应用2.5mg/(kg·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反应正常的患者中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可作为早期判断脓毒性休克预后的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反应低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适合使用相对较大剂量的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G试验在对治疗危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期间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IPFI患者,对所有入选病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抢先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G试验、留取血液标本做血清G试验。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有效组与无效组,分别比较两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留取的标本与治疗前BALF G试验、血清G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后G试验结果变化与疗效有明显的关系。在治疗有效组中,无论BALF G试验还是血清G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在无效组中,BALF G试验及血清G试验结果均有所上升。治疗3 d后,在治疗有效组中,BALF G试验较治疗前留取的标本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试验结果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ALF的G试验能有效提高对IPFI患者治疗的疗效评估的敏感性,对协助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的疗效评价乃致对治疗措施的作出及时合理调整起到较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的肺复张方法用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和负影响.方法 肺外源性ARDS患者44例,按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时段分别应用控制性肺膨胀(SI)、呼气末正压递增(IP)、压力控制(PCV)三种肺复张方法,记录肺复张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指标的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复张后患者短时间内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都明显增加,IP法改善较SI、PCV两种方法更明显[肺复张后1h氧合指数:227±42比190±19、186±21;肺静态顺应性:(59.4±12.5)ml/cm H2O(1cm H2O=0.098 kPa)比(50.1±9.3)、(49.7±10.6)ml/cm H2O;P<0.05],肺复张后2h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后患者短时间内均有心率增快,CVP上升,MAP下降,SI法变化幅度较IP、PCV两种方法小[肺复张后10 min心率:(94.0±10.3)次/min比(116.0±14.8)、(107.0±5.7)次/min;CVP:(13.7±3.1)cm H2O比(18.4±6.7)、(15.4±2.7)cm H2O;MAP:(87.0±12.1)mmHg(1mm Hg=0.133 kPa)比(73.0±4.8)、(81.0±6.6)mm Hg;P<0.05],肺复张后20 min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外源性ARDS行肺复张,IP法在肺顺应性和氧合改善方面效果最明显,SI法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