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2篇 |
免费 | 109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33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282篇 |
内科学 | 325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17篇 |
特种医学 | 4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37篇 |
综合类 | 676篇 |
预防医学 | 260篇 |
眼科学 | 44篇 |
药学 | 24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52篇 |
肿瘤学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53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95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30例听力正常者(60耳)和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中耳炎组36例(45耳)行耳蜗电图(ECochG)和纯音听阈(Audiometry)测定。结果:传导性听力损失ECochGAp波锋潜伏期(PL)在90dB声强刺激时与正常听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在90dB声强刺激时ApPL与正常听力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并伴AP振幅减小,行波增宽。Ap反应阈与听力损失程度呈一致性改变。并讨论了ECochG和纯音测听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2.
患者男,34岁,10天前因"胸闷、憋气加重"就诊于我院。4个月前因"胸闷、憋气"于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肾功能不全,血肌酐362μmol/L(正常参考值44~132μmol/L),尿酸637μmol/L(正常参考值149~416μmol/L),给予对症治疗好转,但血肌酐仍持续升高。患者既往运动不耐受10余年;右侧神经性耳聋7余年(重度),左侧神经性耳聋1年(中度);认知力、智力、记忆力和计算力进行性减退5年;血压升高4月;否认糖尿病史。母亲患有糖尿病和神经性耳聋,父亲无重要病史。育有一女,体健。 相似文献
83.
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肩峰下空间宽度的三维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的上臂主动和被动外展过程中的肩峰下空间宽度进行三维测定,分析肩峰撞击症患者潜在的冈上肌功能缺陷。方法 用开放MRI对 10例健康受试者和 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在臂外展过程中,有或无肩部肌肉参与下进行肩部成像。在成像过程中,在肱骨远端施加一个 10N的外展力,三维图像重建后,测出最小的肩峰-肱骨距离。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 外展 60°时,肌肉的参与会导致肩峰-肱骨距离减少( -32%,P<0 05),而在外展 120°时,此距离则增加 ( +44%,P<0. 05)。外展 90°时,肌肉的参与未造成肩峰-肱骨距离变化。然而在 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中,肌肉的活动导致肩峰下空间宽度较正常的对侧肩减小。结论 肌肉收缩和上臂的外展位置可以造成肩峰下空间宽度的改变。然而,对于早期的肩峰撞击症患者来说,在肌肉放松时外展肌的功能不全表现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2020年12月—2022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分别以发热和乏力7 d,间断头晕20余天,发热和咳嗽、气短1 d及发热伴咳嗽、咳痰6 d入院,均出现高热,伴乏力、食欲不振及轻微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皆出现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血钠下降。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单叶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3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黏膜充血和肿胀。就诊初期均误诊为细菌性肺炎,误诊时间5~10 d,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等检查并追问病史发现鹦鹉和禽类接触史,确诊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确诊后均给予莫西沙星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常表现为高热和乏力,影像学检查以肺部斑片实变影为主,易出现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能快速准确诊断,早期给予多西环素和(或)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对该病认识、详细病史询问及认真、细致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减少或避免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6.
诊室血压与家测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在20世纪40年代Ayman等首先观察到高血压患诊室血压与在诊室外测量值有差别,其原因未明;直至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在临床上的应用,欧美学才开始探究引起这种差别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Mancia等通过连续直接动脉内测压,发现医生给患测压时会使血压明显升高,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白大衣效应”(white-coat effect;WCE)或“白大衣现象”(white-coat phenomenon,WCP).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致痫灶位置与脑软化灶的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例患者致痫灶位于外伤软化灶周围(2~7 cm);5例为颞叶癫痫,其中4例为颞叶内侧型(3例受伤时年龄1.5~5岁,术后病理显示海马胶质细胞增生)、1例为颞叶外侧型.13例患者均在皮层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治疗,4例同期行颅骨修补术.经2~5年随访,总手术有效率92.3%,优良率84.6%. 结论 外伤性癫痫致痫灶常位于软化灶周围;小于5岁的重型颅脑损伤易导致海马硬化;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疗效较好,一经诊断,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8.
蒿甲醚及其在预防日本血吸虫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蒿甲醚是青蒿素的甲基醚衍生物,青蒿素是由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具有抗疟作用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或蒿甲醚属于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系新类型的抗寄生虫药物。观察发现,蒿甲醚有明显的预防血吸虫病的作用,因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全氟辛酸(PFOA)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外周血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哮喘模型(A)组、哮喘+PFOA低剂量(AP10)组、哮喘+PFOA中剂量(AP50)组和哮喘+PFOA高剂量(AP100)组,根据不同分组分别制作哮喘模型及PFOA暴露模型。留取肺组织标本后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标本制作,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4及IFN-γ水平,并以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GR的蛋白表达。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哮喘小鼠气道及血管周围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及黏液分泌,AP各组表现更为明显。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哮喘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破坏明显。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A组及AP各组外周血炎症因子IL-4升高,IFN-γ明显降低(P0.05);与A组相比,AP10组及AP50组无明显差异,而AP100组外周血炎症因子IL-4升高,IFN-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哮喘小鼠肺组织GR表达较正常小鼠降低(P0.05),而A组与AP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GR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肺组织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结论:哮喘小鼠气道PFOA急性暴露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加剧肺部炎症,促进气道及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并破坏肺组织超微结构,且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90.
阿立哌唑治疗氟哌啶醇所致女性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氟哌啶醇所致女性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氟哌啶醇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氟哌啶醇治疗的同时,分别加阿立哌唑(30例)及安慰剂(30例)治疗,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PRL)水平、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同时观察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6周末,阿立哌唑组PRL26.1±9.4μg/L较治疗前99.4±31.3μg/L下降(P=0.000),安慰剂组PRL91.3±38.3μg/L与治疗前96.9±30.8μg/L无显著性差异(P=0.230);2治疗6周末,阿立哌唑组PRL下降值73.2±27.2μg/L高于安慰剂组5.7±25.3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00);3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均低,对原氟哌啶醇治疗的疗效均无不良影响。结论阿立哌唑可安全、有效治疗氟哌啶醇所致的女性高催乳素血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