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米力农对心肌损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米力农对心肌损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12例胸部外伤致心肌损伤病人放置Swan-Ganaz导管,按0.4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米力农,分别在滴注前和滴注后6、12、24、48、72h测定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指标。结果 心脏指数(CI)自滴注6h后即明显升高(P<0.01),平均动脉压(MAP)从12开始有显著提高(P<0.05),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在6h后均呈显著下降(P<0.01),心率(HR)在测定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全身氧供给(DO2)在滴注6h后均呈显著下降(P<0.01),心率(HR)在测定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全身氧供给(DO2)在滴注6h后有明显升高(P<0.01),同时伴氧摄取率(ExtrO2)显著降低,全身氧消化(VO2)则在测定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结论 米力农能明显提高心肌损伤病人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全身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全身组织的氧供给,有利于维持微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6例综合 ICU(GICU)内肾移植术后因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比较机械通气后缺氧改善情况等 ,了解和判断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及影响抢救成功率的主要环节。结果 :16例患者中 ,15例应用了机械通气与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 PEEP,4~ 15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治疗 ,1例未用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1~ 87d,平均 (15 .4± 2 1.1) d〕与生存时间〔1~ 194 5 d,平均 (15 4 .4± 4 97.1) d〕不等 ;仅 1例痊愈 (6 .7% ) ,14例死亡 (93.3% )。死亡原因分析提示 ,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 ,病程短(≤ 3d)的患者 (3例 ) ,导致死亡的直接因素为非呼吸因素 (循环和中枢神经 ) ;未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例 )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为缺氧。分析 1例抢救成功病例的主要经验在于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并纠正了缺氧 ,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结论 :机械通气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的主要价值在于纠正缺氧 ,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困难可能是抢救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患者男性,52岁,因持续腹痛、腹胀伴发热、呼吸困难25天转入ICU.患者于2004年10月14日晚餐饮酒后突然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腹痛、呕吐,在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无好转,次日转入温州某医院就诊,测定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腹部B超提示胰腺广泛肿胀伴胰围液体渗出,留置胃管引出深咖啡色液体.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研究对象,按HP感染情况分为2组:HP阴性组(n=59)和HP感染组(n=101).HP感染组按感染程度又分为H...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脓毒辣性休克时全身氧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以改良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脓毒休克模型,观察大鼠血液动力学及全身氧供给(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O2、等改变。结果;在CLP后2h要继出现心脏指数CI降低、心率增快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升高,CLP后5h时平均动脉压开始明显下降(P〈0.01);O2在休克早期即随CI降低呈进行性下降,由于ERO2代偿升高,使VO2不依赖于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医院内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尤其在ICU病房[1]。真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及早识别高危病人,并实施早期经验性治疗有望改善预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ICU中经血培养检出真菌的4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我院ICU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的构成比、入侵途径及耐药情况,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上海长征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与对照组相比,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肿瘤、应用激素。结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索脓毒性休克时全身氧供给(DO2)与器官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间的变化关系。方法:以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复制脓毒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CLP前及CLP及2、4、6、7和8h共6组,测定全身DO2后,立即处死动物并取心、肝、肾组织标本,用生物发光法测定ATP含量。结果:DO2在CLP后呈进行性下降,早期DO2在一定范围内降 低时,心、肝、肾组织ATP含量变化不明显,呈非氧供依赖关系,当DO2分别降至某临界值后,随着DO2减少,组织ATP亦减少,呈氧供依赖关系,结论:全身氧供给与心、肝、肾组织ATP含量间均呈双相变化关系,但其各自的DO2临界值不同。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ROSC)30例患者,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院内心跳呼吸骤停,即刻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生存≥48 h、年龄≥18岁患者;入选病例排除因各种疾病终末期、晚期肿瘤、自然死亡因素所致心跳呼吸停止者,及发病前一周内伴有各种感染、休克、严重创伤者.随机分为A组(甲泼尼龙组,n=14):复苏后加用甲泼尼龙每日3 mg/kg,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续3 d;B组(对照组,n=16):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治疗.两组患者原发病因基本相仿.ELISA法检测两组心肺复苏即刻、ROSC后24 h、48 h、72 h、7 d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资料数据采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各不同时间点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两组心肺复苏后SIRS患病率和病死率采用Chi-square test,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心跳骤停至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平均间期[(8.9±4.6)min,(9.6±5.0)min]及心肺复苏即刻血清TNF-α、IL-1β、IL-6、IL-8、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ROSC后24 h、48 h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ROSC后72 h A组血清IL-8水平(114.33±149.72)仍低于B组(332.09±277.45)(P<0.05),ROSC后7 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两组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甲泼尼龙可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8释放,对复苏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供给与氧消耗关系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失血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供给 (DO2 )与氧消耗 (VO2 )关系变化。方法 按每次 4ml/kg ,每隔 0 5h分次从静脉放血 ,观察大鼠休克过程中DO2 ,VO2 ,氧摄取率 (ExtO2 )等变化。结果 失血 2 0h时平均动脉压开始明显下降 (P <0 0 1 )。在休克早期 ,DO2 呈进行性下降 ,ExtO2 出现代偿升高 ,VO2 维持相对不变 ,呈非氧供依赖关系 ;当DO2 降至2 7 64ml·min- 1 ·kg- 1 后 ,VO2 随DO2 线性降低 (P <0 0 1 ) ,即呈氧供依赖关系 ,并伴血乳酸浓度升高。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DO2 与VO2 间呈双相变化关系 ,氧供依赖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全身组织缺氧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