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3篇 |
免费 | 187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166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487篇 |
内科学 | 292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19篇 |
特种医学 | 153篇 |
外科学 | 206篇 |
综合类 | 1107篇 |
预防医学 | 508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53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395篇 |
肿瘤学 | 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1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整体的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学科已向独立学科发展,护理工作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疾病防治护理扩大到全面预防保健护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疾病也随之增多。该疾病的发展会给患 相似文献
62.
维甲酸和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对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前脑室下带(SVZ)区,按NSCs的常规培养方法分离、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此来观察ATRA、BDNF、GDNF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次代神经球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原代及次代神经球均显示nestin阳性,并可分化为MAP-2阳性神经元样细胞及GFAP阳性胶质细胞样细胞。1μmol/LATRA可促进NSCs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的比例达(29.14±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1.2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ATRA联合应用10ng/ml的BDNF或GDNF,与单独使用ATRA比较,并不显著提高NSCs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的比例。结论ATRA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ATRA联合应用BDNF或GDNF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绝经后肥胖女性中骨密度(BMD)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自然绝经1~5年的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25kg/m2),年龄40~55岁,按照双能X线检测结果选择正常骨量组39例,骨量减少组37例和骨质疏松组19例.所有受试者测定体脂、BMD、骨矿含量(BMC)和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 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和平均绝经时间显著高于正常骨量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BMD和BMC均显著低于正常骨量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ED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和骨量减少组(分别为5.45±2.99、7.76±3.70和7.32±3.41,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的BMD、BMC均与EDD相关(P<0.05和P<0.01).结论 肥胖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对绝经后肥胖女性低骨量人群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4.
阿尼西坦颗粒剂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阿尼西坦颗粒剂在正常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于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阿尼西坦颗粒剂和胶囊剂 (60 0mg)经时血药浓度。结果 :用 3p87程序拟和 ,符合一级吸收、单室模型。阿尼西坦胶囊剂和颗粒剂的药代动动力学参数 :Ka分别为(0 0 76± 0 1 9)min 1 、(0 348± 0 0 54)min 1 ;t1 / 2 分别为 (2 2 .69± 2 .45)min、(2 7.78± 1 .50 )min ;Cmax分别为 (61 .2 4±4 .1 5)ng·ml 1 、(76 .2 4± 3 .60 )ng·ml- 1 ;Tmax分别为 (2 2 .94± 1 .66)min、(1 1 .94± 0 .58)min ;AUC分别为 (3735 .78±1 92 .3)ng·min·ml- 1 、(3754 .98± 1 63 .58)ng·min·ml- 1 。经统计学处理 ,两制剂药代动力学参数t1 / 2 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Ka、Cmax、Tmax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阿尼西坦颗粒剂相当于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为 1 0 0 50 %±2 59%。结论 :经方差分析、配对双单侧t检验 ,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系统性评价初发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内旋位固定与外旋位固定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0期)、MEDLINE(1966年至2013年10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13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13年10月)、Pub Med(1966年6月至2013年10月)、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期刊,收集关于初发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内旋位固定与外旋位固定疗效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7篇,包含6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初发性肩关节脱位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3,95%CI:1.16~5.11,P=0.02),外旋位固定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再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内旋组。结论初发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应用外旋位固定可明显降低患者肩关节脱位的复发率,优于传统的内旋位固定法。 相似文献
66.
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门静脉造影 (SCTP)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 0例疑肝脏疾病者进行了SCTP检查 ,其中表现正常者 2 0例作为对照 ,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 80例 (3 2例并肝癌 ) ,肝细胞性肝癌 42例 ,其他 2 0例 ,快速团注对比剂的同时行SCT容积扫描 ,利用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得到门静脉立体图像。结果 ①SCTP图像好坏与扫描延迟时间合理选择和扫描参数设计密切相关 ;②能清楚地显示 1~ 5级门静脉血管结构 ;③精确定位肝内病灶 ;④可检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范围和估计严重程度 ,以及显示多种疾病。结论 SCTP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单玉荣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21(1):47-48
目的 研究风湿骨痛片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流动相:甲醇 水冰醋酸 三乙胺(62∶38∶1∶0.3) ;检测波长:250nm。结果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0% ,RSD=1.09%。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风湿骨痛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70年代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团队经过充分研究,将亚砷酸(三氧化二砷)为主要成分的癌灵注射液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发现其尤其适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鉴于其存在的副作用,又于1995年开始,联合上海瑞金医院陈竺教授开展了三氧化二砷毒性反应发生机制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创立了亚砷酸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基本解决了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高白细胞血症和长QT间期综合征等临床医学中的疑难问题。该系列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介绍了采用快闪随机存储器的高精度、大容量生理信号记录仪的设计方法与电路结构,并对其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人胎儿期鼻粘膜的免疫屏障.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4例20~40周胎儿鼻粘膜的T淋巴细胞、T4细胞亚群、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及IgA、IgG、补体C3、溶菌酶、HLA-DR抗原等,以8例正常成人鼻粘膜为对照组.结果:胎儿鼻粘膜中有少量散在的T淋巴细胞、T4细胞亚群、B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但NK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胎儿鼻粘膜大部分溶菌酶阳性,少部分HLA.DR标记阳性,IgA、IgG、补体C3均阴性,对照组为阳性.结论:胎儿期已形成了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基础,此时期防御屏障主要是NK细胞、巨噬细胞、溶菌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