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影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85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所见、电生理监测及疗效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的预后因素.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病程长短(P=0.034)、术中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P=0.029)、面神经表面有血管压迹(P=0.000)以及术后异常肌反应(AMR)完全消失(P=0.013)是影响面肌痉挛术后完全缓解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应全程探查面神经,寻找是否有神经压迹,对责任血管的准确判断及电生理监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损伤对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与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5)动眼神经不损伤;切断吻合组(n=15)在海绵窦内锐性切断右侧动眼神经主干后立即用11-0无创缝线行端端对位缝合;压榨损伤组(n=15)用显微持针器完全夹闭海绵窦段动眼神经主干,持续5 s.术后观察动眼神经功能并进行神经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结果不同损伤均可导致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分布散乱,亚核分布结构改变,神经纤维和髓鞘的结构破坏,轴突芽生及再生纤维分布的特异性降低,而且上述改变在神经切断组更加明显.观察期中瞳孔括约肌及眼外肌的功能恢复速度与最终的恢复水平,神经压榨组都明显优于神经切断组.结论动眼神经轻度损伤较重度损伤功能恢复更好,这与幸存神经元数量较多,结构容易修复,神经元和再生纤维对眼外肌支配的特异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损伤对SD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经幕下和眶上裂切断和修复动眼神经,术后通过前庭眼反射评估眼外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恢复程度,经右侧上直肌注射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中脑动眼神经核团内神经元分布,进行动眼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 经眶上裂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眼外肌支配的特异性较高,其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经幕下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结论 动眼神经损伤部位距离眼外肌越近,最终的神经功能恢复就越好,这与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部位时的迷行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急症,有80%~85%的患者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指证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在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2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随访的相关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梗死,3例出现局部淤血,其余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未有一过性脑卒中或脑梗死发生.[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可靠的,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并由技术娴熟的专科医师操作,手术的疗效才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9例患者在介入栓塞后根据Hunt-Hess分级不同分为4组.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腰穿放脑脊液和单纯药物治疗,分别比较每组内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腰大池引流治疗与腰穿放脑脊液、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在Hunt-HessⅢ级组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早期生活自理病例比例高,在Hunt-HessⅣ~Ⅴ级组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患者死亡率低(P<0.05).结论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能有效降低治疗前Hunt-HessⅢ级和Ⅳ~Ⅴ级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7.
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30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近期疗效满意,1例症状复发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可迅速有效地改善症状,脑脊液通过瘘孔进入生理性循环,可避免感染和过度分流,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在局麻或全麻及全身抗凝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随访1~16个月。结果  22例共23个动脉瘤,栓塞21个,其中16个100%栓塞(76.2%),4个90%栓塞(19.0%),1个50%栓塞(4.8%);1个伴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栓塞失败。死亡1例,余术后随访无SAH发生。4例动眼神经麻痹中3例完全恢复,1例稍有好转。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在局麻或全麻及全身抗凝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随访1-16个月。结果22例共23个动脉瘤栓塞21例,其中16个100%栓塞(762%),4个90%栓塞(19.0%),1个50%栓塞(4.8%);1个伴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栓塞失败。死亡1例,余术后随访无SAH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8个动脉瘤),其中43例行单纯GDC栓塞术,3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GDC栓塞术, 术前、术后造影对比,术后随访1~58个月.结果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47个,其中36个100%栓塞(76.5%),6个90%栓塞(12.8%),2个80%栓塞(4.3%),1个50%栓塞(2.1%),2个栓塞失败(4.3%),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4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GDC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