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选择性β_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LVEF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LVEF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服用比索洛尔2.5~5 mg/d,共8周。治疗前后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浆B型钠尿肽(BNP)、心房钠尿肽(ANP)、利钾尿肽(KP)、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治疗8周后,心率、血压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BNP、ANP及KP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40例患者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治疗LVEF正常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20例。氯吡格雷组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倍剂量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反应时间[(24.2±2.8)vs(15.3±2.4)s]和血凝块形成时间[(13.4±2.6)vs(6.6±1.8)s]显著增高,而最大幅度[(46.2±2.1)vs(69.5±3.2)mm]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3.3%(16/120)vs 32.5%(39/120),P0.01];但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双倍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使血小板抑制效果达标,但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背景人类和哺乳动物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网膜处于发育阶段,其各个亚层的正确排列以及细胞的准确定位是视觉信息正常传递的基础之一。频域光学相关断层扫描(SD—OCT)可活体测量并连续观察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目的了解视觉发育关键期内SD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新生SD大鼠30只,其中10只于出生后14、18、21、24、42d进行双眼眼底SD—OCT扫描,对视网膜厚度以及部分亚层包括内界膜(ILM)至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至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厚度进行生物测量。另取20只SD大鼠,分别于14、18、21、24、42d各处死4只大鼠并摘除双眼,制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对视网膜厚度以及部分亚层结构进行测量。并对两种方法测量数据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视网膜CirrusHD—OCT图像由内向外可显示视网膜IPL、INL、外丛状层(OPL)、ONL、光感受器内节/外节(IS/OS)层以及RPE层等结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视网膜厚度、ILM至IPL厚度、INL厚度以及ONL至RPE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25,P=0.000;F=3.973,P=0.007;F=17.529,P:0.000;F=7.038,P=0.000)。随大鼠日龄的增加,视网膜厚度、INL厚度及ONL至RPE层厚度均呈递减趋势。测量视网膜组织切片各对应层次厚度,并与OCT测量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的视网膜厚度、INL厚度以及ONL至RPE层厚度均呈正相关(r=0.794,P=0.000;r=0.784,P=0.000;r=0.681,P=0.000)。结论CirrusHD—OCT可以清晰地显示并测量大鼠视网膜各主要层次,且与组织学测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大鼠视网膜逐渐变薄,OCT测量主要表现为INL厚度和ONL至RPE层厚度减少。  相似文献   
24.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出现眼部征象者较少,特别是以眼内症状为首发者更为少见.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曾于2008年4月14日收治单眼前房积脓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1至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结膜囊的菌群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方法.2009年1至3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与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合作,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研究方法选择109例接受眼病筛查的1至4个月龄的健康小儿,进行双眼结膜囊分泌物取材并做细菌培养和鉴定.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膜囊细菌种类和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膜囊分泌物培养阳性的小儿26例(36只眼),占23.9%.共检出7种44株细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5株,革兰阳性杆菌18株,革兰阴性杆菌1株.其中类白喉棒状杆菌17株(17/44,38.6%),表皮葡萄球菌16株(16/44,36.4%),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6/44,13.6%).单眼分离出2种细菌者8只眼(8/36,22.2%),均为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不同月龄、性别及喂养方式的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1,X2=0.001,X2=1.182,P值均大于0.05).结膜囊培养阳性者26例(36只眼),培养阴性者83例(166只眼),两组小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受检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8,t=0.940,t=0.686,P值均大于0.05).本研究中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及喂养方式不影响结膜囊带菌状态(Wald X2=0.001,Wald X2=0.003,Wald X2=0.117,Wald X2=1.307,Wald X2=1.490,P值均大于0.05).结论 婴儿期结膜囊正常菌群已经建立,以表皮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为主要菌种.葡萄球菌与类白喉棒状杆菌有共生现象.小儿结膜囊带菌状态相关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究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对其主导眼选择及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 病例回顾研究.选取2012年至2015年于我院斜视与儿童眼病中心行斜视治疗的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外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以及内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非参数检验分别比较各组中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下斜肌功能亢进眼(或双眼亢进中较重眼)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结果 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与外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主导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总和分别为5和52,均较对侧眼的94和81轻(均为P<0.05);内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总和分别为15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各组下斜肌功能亢进眼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较重眼多不被选择用于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对于屈光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1至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结膜囊的菌群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方法.2009年1至3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与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合作,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研究方法选择109例接受眼病筛查的1至4个月龄的健康小儿,进行双眼结膜囊分泌物取材并做细菌培养和鉴定.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膜囊细菌种类和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膜囊分泌物培养阳性的小儿26例(36只眼),占23.9%.共检出7种44株细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5株,革兰阳性杆菌18株,革兰阴性杆菌1株.其中类白喉棒状杆菌17株(17/44,38.6%),表皮葡萄球菌16株(16/44,36.4%),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6/44,13.6%).单眼分离出2种细菌者8只眼(8/36,22.2%),均为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不同月龄、性别及喂养方式的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1,X2=0.001,X2=1.182,P值均大于0.05).结膜囊培养阳性者26例(36只眼),培养阴性者83例(166只眼),两组小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受检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8,t=0.940,t=0.686,P值均大于0.05).本研究中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及喂养方式不影响结膜囊带菌状态(Wald X2=0.001,Wald X2=0.003,Wald X2=0.117,Wald X2=1.307,Wald X2=1.490,P值均大于0.05).结论 婴儿期结膜囊正常菌群已经建立,以表皮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为主要菌种.葡萄球菌与类白喉棒状杆菌有共生现象.小儿结膜囊带菌状态相关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
心脉隆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脉隆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45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隆组和常规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测定脑钠肽(BNP)水平、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增加,BNP明显下降;心脉隆组较常规组LVEF值高,BNP下降明显,MACE发生率低。心脉隆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缩小。结论:心脉隆能改善老年CHF心室重构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甲状腺相关眼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甲状腺相关眼病视神经病变(DO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9例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和30例正常对照进行P-VEP检查.结果P-VEP的改变主要为P1振幅(PA)的降低(P<0.05).结论P-VEP比较敏感地反映TAO视神经功能的变化,可作为DO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心电图(ECC)及超声心动图(UCG)作一比较。方法应用非屏蔽室内的美国CMI公司的9通道心磁图仪(2409型),分别检测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70%)和106例健康人的心磁图,并分析心磁图参数。结果磁偶标准记分、源磁偶标准记分、磁偶角度变化、磁偶距离变化、磁偶极值变化比值等指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96例患者中,MCG出现异常改变的有81例(84.36%),ECG出现缺血改变的有51例(53.13%),UCC检出有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的有32例(33.33%),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P〈0.01)。结论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