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肺结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CT表现特点及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均有激素治疗史),合并活动性肺结核31例,行肺部CT扫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肺结核的CT表现.结果:肺结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发病率为5.6%.其中粟粒性肺结核9例(29.0%),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1例(35.5%),结核性胸腔积液7例(22.6%),空洞伴两肺气道播散3例(9.7%),两上肺索条状、结节状浸润灶5例(16.1%),两肺弥漫实变灶、磨玻璃影2例(6.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肺结核的发病率高,CT上以粟粒性肺结核、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表现为主,反映了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低下.  相似文献   
12.
本期读片窗答案蒋蕴毅,邹爱华,华佳本例术前拟诊左肾下极良性占位可能.手术:左肾下极有一直径5cm圆形肿块向肾外突出,肿块包膜表面光滑,质地不硬,与周围无粘连,肿块与左肾下极实质分界清楚无浸润,探查左肾动脉、静脉和左输尿管上端均未见病理变化,肾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结肠水灌肠MSCT对大肠癌与大肠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大肠癌与大肠炎的结肠水灌肠MSCT征象、病变径线值及CT值变化特点,探讨此种检查方法对大肠癌与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6例行结肠水灌MSCT检查的患者,大肠癌34例,大肠炎12例.分析大肠癌及大肠炎各种征象(如浆膜浸润征、表面毛糙征、肠壁分层征等),计算出各种征象的出现率.测量所有大肠病变的纵径、横径及增强前后的平均CT值,比较肠癌与肠炎病变径线值及增强前后CT值变化有无差异.结果:结肠水灌肠MSCT上大肠癌征象如表面毛糙征、浆膜面浸润、局部系膜浸润及血管纹理增生具有较高的出现率,上述征象与肠旁结节征、系膜网膜结节征出现率均明显高于肠炎,肠壁分层征则相反.大肠炎病变纵径明显大于肠癌,横径小于肠癌.肠炎与肠癌增强前后CT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肠癌平均CT值高于肠炎,但强化幅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大部分MSCT征象、病变径线值及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与肠炎均有显著差异.结肠水灌肠MSCT显示大肠癌与肠炎各种征象更敏感、丰富、全面、准确,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轻型颅脑损伤(mTBI)微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在13~15分、CT检查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外伤后1~7d内行MRI以及SWI扫描.分别记录SWI检出微出血灶的数量及部位.根据是否有微出血存在,将病例组分为微出血阳性组[SWI(+)]以及微出血阴性组[SWI(-)];对两组GCS评分进行对照分析.将病例组微出血灶数目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例mTBI在SWI序列可见54处微出血灶,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枕叶灰白质交界处.SWI(+)组以及SWI(-)组的GCS评分分别为13.4±0.5、14.7±0.4,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微出血灶个数与GCS评分有相关性(r=-0.821,P=0.000).结论:SWI能显示轻型颅脑损伤中CT以及常规MRI图像不能发现的微出血性病变,提示创伤性轴索微损伤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面肌抽搐与三叉神经痛的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压迫病因的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2 0例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患者MR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1) 6 3例面肌抽搐患者MR显示 12 6侧面听神经共发现 5 8侧存在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 ,17侧可疑接触 ;5 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显示 114侧三叉神经共发现 4 5侧存在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 ,12侧可疑接触。 (2 )统计学分析结果 :面肌抽搐患者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31 6 6 ,P <0 0 0 1) ;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4 2 98,P <0 0 0 1)。 (3)根据手术结果 ,MR诊断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度为 94 % ,准确度为 83% ,阳性似然比为1 88。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 ,对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实验性兔急性肾功能衰竭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兔后腿肌注50%甘油等渗盐水10ml/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功能衰竭(ARF)动物模型,分别在注射前与注射后6h行CT灌注成像,使用GEPerfusion 2软件测量肾皮质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RBF)、血容量(R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临床常规指标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其灵敏性。结果:注药前后RBF为(867.75±149.89)ml.min-1.100g-1VS(557.05±222.83)ml.min-1.100g-1,RBV为(74.69±12.84)ml.100g-1VS(41.72±18.93)ml.100g-1,MTT为(4.70±1.27)s VS(4.92±1.04)s,PS为(26.24±5.20)ml.100g-1VS(54.73±10.77)ml.min.100g-1。前后对比,肾皮质RBF、RBV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S值显著增高(P=0.01),MTT较注药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注药前后6h的血肌酐、尿素氮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显示出实验性兔ARF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较常规血肌酐、尿素氮检查灵敏,对ARF前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体内25羟维生素D[25(OH)D]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白天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治疗>6个月的终末期肾衰患者为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行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25(OH)D的水平,根据K/DOQI指南标准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分析各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之间人口学、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25(OH)D浓度的因素.结果 11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25(OH)D水平(23.27±10.22)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5(OH)D水平(34.82±9.5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腹膜透析患者中25(OH)D水平正常组22例(20%),不足组67例(60.9%),缺乏组21例(19.1%),提示大部分腹膜透析患者存在25(OH)D水平不足、缺乏.入选腹膜透析患者,女性25(OH)D 水平缺乏比例(31.91%)明显高于男性(9.52%).腹膜透析患者中25(OH)D缺乏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组,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缺乏组的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不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2883,P<0.0001),与血磷(r=-0.5156,P<0.0001)、甘油三酯(r=-0.2254,P=0.01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004,P=0.0014)成负相关.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25(OH)D水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与血磷、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建议对于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腹膜透析患者予合理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增长的水脂分离方法,使其可以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更可靠.方法 对获取的两幅场向量图分别进行隔行隔列降采样,得到四幅子图像.每幅子图像分别运用区域增长算法获得误差向量图,然后再利用空间相邻像素相位平滑的性质来合并获得的四幅子误差向量图,从而获得一幅平滑的误差向量图,并实现水和脂肪的准确分离.结果 提出方法分别应用于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仿真数据表明本文方法产生的误差更小.真实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膝盖、腹部和大腿等部位都能够准确的实现水和脂肪的分离.结论 相对于原始全局区域增长方法,提出方法更加可靠和稳定,能够在不同解剖部位实现准确水脂分离.  相似文献   
19.
马鹏  蒋鹏  华佳  陈利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06-3707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的200例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实验组:30 s内匀速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对照组:30 s内匀速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两组均在静脉滴注药物10 min后以丙泊酚2 mg/kg进行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术中体动次数、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较实验组呼吸抑制明显(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术中体动次数、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镇痛效果确切,呼吸抑制轻,术后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皮肌炎软组织病变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确诊皮肌炎患者的双侧大腿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WI、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 (1)本组28例双侧大腿病变基本呈双侧对称性分布,软组织形态结构未见破坏.炎性病灶在抑脂STIR序列上表现最为明显.(2)MRI提示肌炎者15例,筋膜炎者28例,皮下结缔组织炎者10例,上述三大主要异常表现间有不同程度合并;其它少见表现包括骨髓水肿4例、髌上囊积液4例、肌肉萎缩3例.(3)急性活动期患者5例,以弥漫性肌炎为主,同时合并筋膜炎和典型的皮下结缔组织炎;亚急性过渡期5例,肌炎、皮下结缔组织炎减轻,筋膜炎明显;慢性缓解期18例,以不同程度筋膜炎为主,可伴肌肉萎缩.结论 MRI可作为皮肌炎临床诊断、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