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9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46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02篇 |
内科学 | 91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455篇 |
特种医学 | 345篇 |
外科学 | 153篇 |
综合类 | 533篇 |
预防医学 | 110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122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05篇 |
肿瘤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脊髓血管病在MRI、320-CTA及DSA中的特点,探讨三者在脊髓血管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脊髓血管病患者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DSA检查,33例行MRI检查,14例行320-CTA检查;同时行MRI及DSA检查31例,同时行320-CTA及DSA检查13例,同时行MRI、320-CTA及DSA检查13例。结果 DSA检查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20例,髓内动静脉畸形7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双侧甲状颈干发育异常1例,3例阴性。30例MRI检查考虑脊髓血管病,28例经DSA检查得到证实,2例DSA检查为阴性;1例MRI诊断为颈6~7椎体水平脊髓血管畸形,DSA检查诊断双侧甲状颈干发育异常;MRI诊断符合率为90.3%(28/31)。10例320-CTA检查诊断为脊髓血管病,其中8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2例为髓内动静脉畸形;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及1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320-CTA诊断与DSA诊断结果一致;3例320-CTA阴性结果与DSA一致;1例320-CTA考虑后颅窝延髓前及颈1~6水平硬脊膜动静脉瘘,但DSA检查为阴性;1例320-CTA考虑髓内动静脉畸形,DSA诊断为动静脉瘘;320-CTA诊断符合率为84.6%(11/13)。结论 MRI适用于脊髓血管畸形的初步筛查;320-CTA可以无创、快速、全面地显示脊髓血管病,为DSA检查进一步提供目标,缩短DSA诊疗时间,降低漏诊率,同时可以明确病灶在椎管内的具体位置,指导手术;DSA是诊断脊髓血管病的金标准,是进一步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颈内动脉BBA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成功接受Willis覆膜支架治疗。10例置入Willis 支架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2例置入Willis 支架后即刻造影有内漏,再次行球囊扩张处理后复查造影动脉瘤不显影。9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例住院期间并发交通行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mRS评分2分;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术后3~6个月DSA 随访10例,动脉瘤均无复发;1例电话随访病情稳定。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BBA技术可行,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7例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20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7例经术前栓塞后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27例肿瘤均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3例发生轻度颅神经损伤,康复治疗后恢复。结论 对于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精确的术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必要时行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后再行肿瘤切除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erebral ischemia on functional parameters of affected arteries and probe into the possible pathogenesis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ethods Intraluminal suture ischemic model was used by occlusion of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 rats.Two hours later,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egments were isolated from both ischemia and control groups for measurement of changes in vessel diameter induced by increasing pressure and vasoactive compounds.And then,distensibility,myogenic tone,reactivity to 5-HT and ACh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groups.Results In lower pressure range,ischemic vessels showed an increased myogenic tone(at 40 mm Hg,1 mm Hg=0.133 kPa,19.3%±0.4% vs 10.0%±0.2%,t=20.568,P=0.000)and decreased diameter.In higher pressure range,ischemic vessels showed an increased diameter.distensibility and decreased myogenic tone(at 120 mm Hg,12.0%±0.2% vs 21.8%±0.4%,t=-23.575,P=0.000).In normal pressure range,myogenic tone was not altered after ischemia. Both groups constricted to 5-HT and dilated to ACh,however,the response was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after ischemla.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contractile and diastolic function of affected artery was impaired after ischemia,a result that may contribute to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losing upstream cerebrovascular resistance and increasing perfusion on the micro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总结其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23例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2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住院时间为14~28d,平均19d。本组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者。3例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2例头部CT发现在胼胝体前部纵裂间形成小血肿者,其精神症状和下肢轻瘫的恢复时间较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长。结论无论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其效果均较好,但开颅显微手术夹闭仍是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脊髓脂肪瘤患儿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2010 - 2011年间16例脊髓脂肪瘤初次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术前及术后半年的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术中分型及松解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比较各型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根据术中栓系松解程度分为可完全松解型(A组,10例)及不可完全松解型脊髓脂肪瘤(B组,6例).术前无明显排尿功能异常者3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流动力学结果异常.术后半年进行再评估时发现所有患儿经手术治疗后均基本能保持原有神经功能,其中临床症状改善率达43.8%(A组6例,B组1例),加重25.0%(A组1例,B组3例).尿流动力学结果改善率62.5%(A组7例,B组3例),加重率25.0%(A组1例,B组3例).结论 脊髓脂肪瘤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于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期膀胱功能障碍的患儿,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手术干预.术后定期行该检查能够帮助监测患儿术后排尿情况,必要时及时处理.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脊髓脂肪瘤患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要点。方法对36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进行评估,恢复良好21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能减轻外伤性脑梗死造成的脑功能缺失,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前颅窝底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个病例术中均进行一期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其中39例使用钛网为修补材料,12例使用自身颞骨修补,术后定期随访,并行CT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至12个月,1例死亡;1例术后2周复发脑脊液漏,经腰大池置管引流2周后消失;1例颅内感染;1例眶颅穿通伤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眶内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其余47例恢复良好,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膜膨出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可有效防治前颅窝底骨折后引起的脑脊液漏及脑膜膨出,膜性重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