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国肝癌外科 40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进步[1] 。 90年代以来 ,确立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综合治疗肝癌的概念。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有了更好的效果。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综合治疗的方法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如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梗塞(TACE)为代表的介入放射治疗、射频、微波、超声聚能、激光、液氮低温冷冻、酒精注射 (PEI)、内外放射等 ,使得一些原来预后甚差的中晚期肝癌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和改善生存。本文重点讨论介入放射学在肝癌外科中的应用。1 TACE等综合治疗在肝癌二期切除中的应用1 1 概念 肝癌二期切除的概念是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TACE)、B超引导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和微波射频消融(RFA)对肝癌病人在肝移植前等待期间的作用。方法将本组在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27例肝癌肝移植病人分为术前抑瘤组(18例)和非抑瘤组(9例);抑瘤组TACE9例(其中TACE+PEI1例)、PEI7例和RFA2例。结果抑瘤组肝移植平均等待时间为14.56±5.29周(3-21周),非抑瘤组为4.67±2.74周(2-11周),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42);抑瘤组病人的肝移植手术率100%(18/18),非抑瘤组81.8%(9/11);抑瘤组肿瘤复发率50%(9例),非抑瘤组肿瘤复发率77.8%(7例);抑瘤组和非抑瘤组术后2年累计生存率49.3%和32.3%(P=0.065),而术后2年累计无瘤生存率为43.5%和11.8%(P=0.044)。结论肝癌病人在肝移植前等待期间行TACE、PEI和RFA等治疗有较好抑瘤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3.
肝脏良性与恶性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进展,高素质超声仪、CT、MRI、ECF等在体检和临床上的应用,肝脏占位病变较前易于发现。尽管如此,如何鉴别肝脏良性与恶性占位病变,在临床上给予适当的处理,仍是现代肝外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4.
王慧玲  陈伟  区金锐 《广东医学》2007,28(7):1057-1060
目的 评价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在是否伴微静脉浸润的肝细胞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76例肝细胞癌资料.按照有无微静脉浸润和术后有无行TACE治疗分为4组:有微静脉浸润的单纯手术组(A组)100例;有微静脉浸润的手术 术后TACE治疗组(B组)42例;无微静脉浸润的单纯手术组(C组)97例;无微静脉浸润的手术 术后TACE治疗组(D组)37例.分别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的生存期.结果 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1,3,5年生存率为83%,58.4%和22.9%,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0.5%,70.9%和54%,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7个月,1,3,5年生存率为84.5%,65.3%和27.9%,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4.6%,71.9%和39.6%,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Cox回归分析提示,在有微静脉浸润患者中,肿瘤大小、肝硬化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TACE是保护因素.若无微静脉浸润,则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肝硬化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辅助性TACE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有微静脉浸润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但对无微静脉浸润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的改善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62例SA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早期手术组中,总手术死亡率57.1%,其中开腹手术组和CT引导下穿刺引流组(穿刺引流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75%和3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274)。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其中开腹手术组和穿刺引流组并发症分别为100%和0。在延期手术组中,总手术死亡率18.5%,与早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39),其中开腹手术组和分期微创手术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71.4%和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9%,与早期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1);开腹手术组和分期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0,两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00)。结论 分期微创手术治疗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一个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6.
胰腺假性囊肿的分类及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胰腺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临床常见疾病.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手术后或胰腺外伤所致的胰液外渗或胰管断裂所形成的局部包裹性囊肿,亦有少数患者继发于恶性肿瘤或无明显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PPC的治疗手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观察携带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基因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趋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促血管生成素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促血管生成素基因导入SMMC7721肝癌细胞系,采用小孔趋化分析实验观察肝癌细胞系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原代培养2~3代之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促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转染前、后SMMC7721肝癌细胞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分别为(21±2)个/HPF和(62±3)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转染后与转染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趋化作用可以被相应抗体所阻断。结论Ang-1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是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因子;Ang-2对血管内皮细胞没有明显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手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手术应用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1至2 0 0 1年采用不同血流阻断方式进行肝切除 1 5 6例 ,对手术情况及术后肝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球囊导管区域性血流阻断组平均术中输血明显少于PTC法肝门阻断组及半肝血流阻断组。 (2 )术后 1周时患者肝功能比较 ,区域性血流阻断组、Pringle法肝门阻断组、规则半肝切除组的肝功能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 )球囊导管区域性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术中失血少 ,对肝功能影响小。 (2 )球囊导管区域性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初步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2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2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1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其中仅7例患者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其他均为健康体检时所发现.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胰尾切除术、2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囊腺癌患者仅可行姑息手术,其余20例患者随访11~96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任何影像学检查都不能准确判断胰腺囊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及时手术探查是防止肿瘤癌变的重要手段,除了已经获得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之外,都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