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谷胱甘肽转移酶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胱甘肽转移酶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宋尔卫欧阳能太陈积圣区庆嘉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有较高表达,有人认为它是癌肿的一种标记物,可用于早期诊断恶性肿瘤,但目前该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另外,已有大量研究证明GSTPi与肿...  相似文献   
62.
本实验通过用四氯化碳(CCl_4)诱发大鼠肝硬变模型,进行肝大部分切除.观察残肝的再生动态变化.发现四氯化碳诱发的中轻度肝硬变大鼠可以耐受70%的肝切除,其残肝有再生能力,但较正常鼠肝缓慢.术后1个月左右才恢复术前大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多种粘附分子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64例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肝癌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原发性肝癌各粘附分子的表达率分别为:E-钙粘蛋白 90.62%、细胞间粘附分子-1 93.75%、粘附分子CD44 50.00%、粘附分子CD44V 96.88%、整合素α5 100%、整合素β1 100%,CD44与其他粘附分子表达率的差异显著。(2)肝癌组织各粘附分子E-钙粘蛋白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粘附分子CD44、粘附分子CD44V 、整合素α5、整合素β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24±0.54、0.96±0.37、0.62±0.73、0.86±0.33、 0.97±0.49、1.41±0.24,其中粘附分子CD44与E-钙粘蛋白、整合素β1的表达量差异显著。(3)肝癌分期与粘附分子基因mRNA表达量的关系显示:E-钙粘蛋白、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量随分期增高而下降,其中粘附分子CD44Ⅰ-Ⅱ期和Ⅳ期的表达量差别显著;细胞间粘附分子-1、粘附分子CD44V,整合素α5、整合素β1的表达量随分期增高而增高,其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Ⅰ-Ⅱ期和Ⅳ期的表达量差别显著。(4)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生理特点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无包膜和结节数目有关,与AFP水平、肝硬化情况、肝功能状况无关。结论: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粘附分子CD44表达缺失率高。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结节数目、有无包膜相关。  相似文献   
6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健康人非贴壁单个核细胞用含IFN-γ、IL-1β、IL-2、CD3单抗诱导CIK细胞。以LAK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型特征;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析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2周后,CIK细胞的增殖率达到高峰,CD3+细胞占95%以上;第3周细胞生长进入平台期。诱导15d时,CD3+CD56+NKT亚群占16.5%,比例在2-4周区间内无明显变化。LAK细胞增殖缓慢,显著低于同期CIK细胞增殖率(P<0.01)。不同效:靶比例CI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特异性溶解率显著高于LAK细胞(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IK细胞高度表达HLA-DR和CD54抗原,NKT细胞体积较CD3+CD56-细胞略大,细胞表面有大量伪足。结论:CIK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其体外杀瘤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诱导14-21d,CIK细胞增殖率和CD3+CD56+阳性细胞率均达到高峰,此时期的CIK细胞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5.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能否用于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目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放射性配体法,了解肝癌及其癌旁组织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rhGH在肝癌治疗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中受体肝动脉存在病变的情况下肝动脉重建的方法。方法在二例肝移植病人中,选用受体脾动脉与供体肝动脉端端吻合以重建肝动脉。结果术后分别随访5个月和2年,肝动脉通畅,肝功能正常,无胆管并发症,无脾梗塞和脾功能异常。结论肝移植中受体的脾动脉可以用来行肝动脉重建。  相似文献   
67.
我院外科自1960~1989年间共收治135例中华分枝睾吸虫性胆道感染与肝胆管结石病,手术治疗77例。其中手术治疗中华分枝睾吸虫感染性肝胆管结石症43例(占55.8%)。为提高本病诊治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结肠癌容易发生肝转移。如果在结肠癌的症状和体征尚未能被发现之前通过检查先发现肝脏的转移灶,易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痛而延误结肠痛的治疗。我院外科从1990年1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1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例病人均在体检时经B超发现肝脏占位病灶,并按原发性肝癌收入院。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32~69岁,平均52.3岁。入院后检查:甲胎蛋  相似文献   
69.
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制备方法 .方法 以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第6天加入肝癌细胞BeL-7402的冻融抗原并以联合细胞因子鸡尾酒法[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1β+前列腺素E2(PGE2)]诱导成熟,对照组仅以鸡尾酒法诱导成熟.24 h后收获D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成熟表型CD80、CD83、CD86和LHA-D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IL-12的分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其诱导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结果 联合细胞因子可诱导的DCs成熟和IL-12的分泌(P<0.05),成熟的DCs有较强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原负载组DCs可诱导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结论 抗原负载的DCs可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提示以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 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附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35例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Ⅲa型16例,行肝门部胆管切除8例,行联合右半肝+右侧尾状叶切除7例,行联合右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左支吻合1例。Ⅲb型19例,行肝门部胆管切除8例,行联合左半肝+左侧尾状叶切除9例,行联合左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1例.行联合左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肝固有动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1例。结果本组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113个月。肝门部胆管切除病例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为37.5%,联合肝叶切除病例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73.7%,3例联合肝叶切除+血管切除病例均获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肝门部胆管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联合肝叶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6%。3例联合肝叶切除+血管切除病例术后均无胆肠吻合口漏、肝断面坏死、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肝叶切除,必要时行受累分叉部血管切除重建,有益于提高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