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83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1篇
  2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鼠源抗胃癌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克隆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扩增与人胃癌细胞特异结合的鼠源性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方法 用RT-PCR方法从分泌鼠源抗人胃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扩增出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测序仪测定其基因序列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所获得的基因由354bp组成,编码11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证实该基因可变区序列符合小鼠Ig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结论 获得的鼠源抗胃癌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为kⅢ  相似文献   
12.
通天口服液治疗不同类型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通天口服液治疗不同类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紧张型头痛病人 1 2 1例 ,分为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组 44例和慢性紧张型头痛组 77例 ,口服通天口服液 1mo,治疗后 2mo内动态观察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 :治疗 1mo后 1 2 1例病人临床总有效率为90 .9%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组临床有效率为 98% ,慢性紧张型头痛组为 87% (P <0 .0 1 )。停药 1mo后全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3 .5 %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组临床有效率为 93 % ,慢性紧张型头痛组为 78%(P <0 .0 1 )。无效的 2 0例多为慢性紧张型头痛组病人。 2组病人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通天口服液治疗紧张型头痛安全、有效 ,对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优于慢性紧张型头痛  相似文献   
13.
探讨影响性病诊治中护患关系的伦理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建立和谐的新型护患关系.护理道德义务、保护性病患者个人隐私、护士的职业进取心、性病患者的疾病知情权等因素是当前影响性病诊疗中护患关系的主要伦理学因素;因此,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权、提高自身护理专业水平、普及健康教育等伦理学措施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最终规范性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14.
151例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尚未研究清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9月~1999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51例初治上颌窦恶性肿瘤病例,包括鳞癌72例,腺癌44例,肉瘤16例,其它病理类型19例;按UICC1997年分期:Ⅱ期7例,Ⅲ期55例,Ⅳ期89例;手术联合放疗66例,单纯手术14例,单纯放疗25例,其它治疗方式者39例,7例放弃治疗本研究所有病例均随访5年以上.统计用SPS10.0软件包完成,用Kaplan-Meier 法分析临床、病理参数等各单因素对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年龄≤40岁和年龄>40岁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7%和33.3%(P=0.030).(2)鳞癌、腺癌、肉瘤及其它类型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0.2%、57.5%、24.3%和50.7%(P=0.011).(3)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7%、45.8%和32.7%(P=0.029).(4)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4.4%和44.1%(P=0.005).(5)有无远处转移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4.3%和41.1%(P=0.011).(6)未治、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手术联合放疗和其它治疗方式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4.3%、42.9%、32.3%、50.8%和29.1%(P=0.004).(7)单因素分析表明以上6个因素是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联合放疗(P=0.004,OR<1)、临床分期(P=0.025,OR>1)、鳞癌(P=0.016,OR>1)、肉瘤(P=0.025,OR>1)是影响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鳞癌、肉瘤较腺癌及其它病理类型的预后差,肉瘤的预后较鳞癌差;临床分期越晚者预后越差;手术联合放疗为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伤寒与温病舌脉特征之辨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与温病为两个不同的外感病学说体系。二者在舌象与脉象方面各有不同的特征。总的来说,在舌象方面,伤寒以舌淡苔白为主,温病以舌红苔黄为主。各因病程传变而有不同变化。在脉象方面,伤寒以浮、迟、微等脉象为主,温病以数脉为主。各因病位及病情不同而兼脉有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H区村落为现场,以中老年慢性病人群为对象,了解患慢性病村民生活方式现状,分析村落人际间的交往方式对慢性病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探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以社会历史研究法为基本方法,以社会学实地研究为支撑,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在对H区3个乡镇的14个行政村的60名慢性病村民进行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对H区6个乡镇的48个行政村768名慢性病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村落基于血缘地缘的人际交往方式与因其产生的生活方式对慢性病的预防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在人际交往根脉与生活空间狭小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交往方式使患慢性病村民“积习难改”,对消除慢性病产生负向作用。结论 村落人际交往方式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立足村落环境,因势利导,提升慢性病村民健康素养,改善饮食习惯,科学运动健体,让村民真正拥有健康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CSI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3例诊断为CSID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3例患儿年龄1岁4个月至1岁7 个月,单纯母乳喂养期间大便正常,断母乳改奶粉喂养、添加米糊、粥后开始腹泻,粪便为黄色稀水样、稀糊样,每天7~10次。入院查体均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3例蔗糖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同餐前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最大升高值(%)分别为0.1(2.0%)、0.1(2.6%)和0.9(19.1%) mmol·L-1,并出现排黄色稀水样粪便;葡萄糖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同餐前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最大升高值(%)分别为1.5(30.6%)、2.3(65.7%)和4.4(107%)mmol·L-1,均未出现腹泻。3例患儿诊断CSID后停用蔗糖和淀粉类食物,1~2 d后粪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疑诊CSID患儿,可根据典型的病史特点(断母乳后出现腹泻),回避蔗糖和淀粉类饮食后腹泻迅速缓解,蔗糖激发试验阳性可作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建设是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深入发掘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中医临床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医学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所需、发展之要。我们从“梳理思政教育元素、课程设计、课程反馈”三方面构建了中医临床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实现了专业课知识传递与德育相融合,以期在医学临床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9.
熊果酸对乳腺癌细胞caspase-3和PAR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三萜类中药成分熊果酸(UA)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作用,并通过分析UA作用后MCF-7细胞的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多聚糖(PARP)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处理细胞株,采用MTT法、活细胞原位光镜和荧光染色技术、流式细胞技术(FCM)、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图象分析技术,研究UA对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UA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CF-7细胞增殖,半数生长抑制剂量(IC50)为(22.6±3.0)μmol.L-1,诱导caspase-3和PARP表达增加,使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核质浓集,有凋亡小体。结论:UA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涉及到caspase-3和PARP依赖性凋亡调节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