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小腿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一困难问题。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交腿皮瓣、游离皮瓣移植等,前者手术次数多,病人痛苦大;后者操作复杂,且有失败可能。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85年2月采用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22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24个肌皮瓣),男性18例,  相似文献   
22.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lie法固定21例,Brooks法固定13例。结果:术后进行颈椎侧位X线片随访3 ̄63个月不等(平均9个月),34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适用于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  相似文献   
23.
几丁质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丁质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生物材料,采用几丁质生物膜治疗皮肤缺损,具有止血、制菌、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功能,临床应用53例62处创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4.
本文综述在非侵袭性技术下观察严重脊髓损伤,长期卧术,宇航等失生物力学功能情况下的骨代谢改变。  相似文献   
25.
Hangman骨折的颈后路CerviFix系统固定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后路CerviFix系统固定C_(2~3)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月在新鲜的Hangman骨折患者中选择6例C_(2~3)不稳(MRI示C_(2~3)椎间盘形状和信号无明显改变、前纵韧带连续)行颈后路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的CerviFix系统固定术。6例患者中LevineEdwardsI型2例,IIa型3例,IIb型1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D级1例,E级5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前脊髓损伤FrankelD级的1例术后恢复至E级,骨折于术后6~12周愈合;颈椎无畸形、活动无明显受限,颈部无明显不适,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方面的并发症;2例于术后1年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并且C_(2~3)仍保持稳定。结论颈后路CerviFix系统固定C_(2~3)选择性治疗部分Hangman骨折,术后可以获得骨折端良好的复位固定和C_(2~3)间稳定性的即刻重建,为骨折愈合和C_(2~3)间韧带修复创造条件,疗效满意。其适应证为C椎间盘和韧带解剖结构完整但不稳定的Hangman骨折。  相似文献   
26.
采用邻指侧面指动脉皮瓣修复30例手部创面,全部病例均将指神经保留在原位,以保护供指指端感觉功能不受损害。其中16例指端创面采用仅包含指神经背侧分文的指动脉皮瓣进行修复,使转移皮瓣有良好感觉功能。术后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皮瓣血管蒂长,通过局部转移可修复手掌、手背及邻近手指中小范围创面。本法操作简单,疗程短,术后外形及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27.
腕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一个关节。腕关节的损伤,就其复杂性而言,亦冠诸关节之首。1972年Linscheid等首先提出的创伤后腕关节不稳的概念,对于理介腕关节损伤的病理,改进其治疗有重要意义。一、腕关节韧带的解剖腕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掌关节及腕骨间连结。桡腕关节腔和中间腕关节腔多数不相通,仅有2/5常人因舟月骨间韧带或月三角韧带有缝隙而使上述两关节腔相通;豆骨和三角骨自成关节,但亦有1/5常人此关节和桡腕关节相通。  相似文献   
28.
舟状骨骨折外固定时腕关节取何种姿势的问题是骨科界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作者在尸体标本实验中测定了舟状骨的运动学特点,通过关节面染色和腕关节韧带解剖的观察分析了舟状骨和周围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受力状态,并观察了实验性舟状骨骨折在腕姿变化时的对位情况。本文提出以下见解:1.舟状骨的受力状态随腕关节挠尺偏程度的不同而分为压迫相和牵拉相,尺偏15°及在此界限向挠侧偏时为压迫相,大于15°尺偏时为牵拉相。2.在压迫相时,舟挠角的大小是决定舟状骨骨折部应力状况的“杠杆”,只要背伸腕关节使舟挠  相似文献   
29.
肱骨髁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因其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后常不易有效复位及固定,采用保守治疗或有限内固定,不利于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容易产生肘关节功能障碍,是创伤骨科领域的一个治疗难点.我院2005年5月~2008年4月对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双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0.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的原因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初次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8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2例,臭氧消融术1例;再次手术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采用Oswestry评分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评分.结果 11例全部为原手术节段间盘脱出,再次手术平均历时3.2 h,术中出血平均4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3 d.患者再次手术前Oswcstry评分平均52.3分,术后随访时评20.3分,72.7% 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治疗,同时解决腰椎减压和稳定,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