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对脂肪酸合成酶及肝脂肪酶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0、10、100及1 000 ng/mL)RBP4培养基于预肝母细胞癌(HepG2)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S)及肝脂肪酶(HL)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FAS及HL活性.结果 ①不同质量浓度RBP4处理12 h后,100 ng/mL RBP4处理组HepG2细胞FA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87);以100 ng/mL RBP4处理12 h后的HepG2细胞FAS mRNA表达较培养1 h显著升高(P<0.05);培养24 h较培养1 h有升高趋势(P=0.098).②不同质量浓度,RBP4刺激HepG2细胞10 min后,1 000 ng/mL RBP4处理组HL mRNA表达较对照组及10、100 ng/mL RBP4处理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0.01、0.05);20 min后,1 000及10 ng/mL RBP4处理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30 min后,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epG2细胞体外培养给予不同质量浓度RBP4孵育24 h后,10、1 000 ng/mL RBP4处理组的FAS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随着RBP4浓度升高FAS酶活性呈升高趋势;而HL酶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100 ng/mL RBP4能增加FAS mRNA的表达,RBP4可能影响FAS酶活性,FAS酶活性随着RBP4质量浓度的增加有增强趋势.高质量浓度RBP4短时间干预可增加HepG2细胞HL mRNA的表达,未见RBP4对HL酶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脂联素基因(apM1)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无亲缘关系的344例汉族不同程度代谢异常者,根据代谢异常程度分为代谢综合征组180例(MS组)与代谢异常组164例,选择同期50例无代谢异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3组apM1基因外显子2+45和外显子3+331 2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检测血脂等指标。结果中国汉族人apM1基因外显子2+45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有TT,TG,GG 3种基因型;3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G+)与非G等位基因携带者(G-)血清脂联素、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汉族人外显子3+331位点不存在基因多态性,均为TT基因型。结论中国汉族人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45位点的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无相关性;外显子3+331位点不存在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功能是调节胆汁酸平衡.近年来研究发现FGF19在糖脂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肝脏糖原与蛋白质合成,抑制糖异生及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合成.随着对FGF19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科4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抢救治疗的过程及整体护理的对策。结果4例患者,除符合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外,尚伴有肝、肾、心脏以及肌肉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其中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心搏骤停1例,入院后经积极补液扩容、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抗凝、保护心肌、心肺复苏或急诊透析等抢救治疗并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工作,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加强暴发性1型糖尿病危重期的护理工作,强化恢复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抢救成功率,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比较MDRD公式、胱抑素C公式及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的表现,尤其是在高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155名糖尿病患者,以99mTc-DTPA GFR为金标准,比较MDRD公式、胱抑素C公式及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估测GFR方面的优劣。观测指标包括偏倚、精确性及准确性,并对各公式检测结果与金标准进行相关性及线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公式对肾功能不全及高滤过的诊断效能。 结果 MDRD、胱抑素C及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总体人群中的绝对偏倚分别为18.98、28.74、18.04,肌酐-胱抑素C公式的偏倚显著低于其他公式(P<0.05),精确度最好(P<0.01)。与MDRD及胱抑素C公式相比,肌酐-胱抑素C公式的15%及50%准确性更高(P<0.05),ROC曲线显示,肌酐-胱抑素C公式能够更加准确的筛选超滤过患者(AUC=0.862, P<0.05)。 结论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中国糖尿病人群中的适用性优于MDRD及胱抑素C公式,肌酐-胱抑素C公式可用于筛选超滤过的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6.
上海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调查   总被引:217,自引:2,他引:217  
目的 分析上海社区20~74岁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各组的患病现况及其伴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情况。方法 由1999~2001年上海华阳和曹杨社区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基线调查资料中,取有完整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等资料的20~74岁人群共2048人(男性896例,女1152例)列入本次分析。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根据WHO(1999)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结果 (1)上海社区20~74岁人群MS患病率为17.14%,男性在45岁以上及女性在50岁以上MS患病率明显升高,65~69岁患病达到高峰。(2)MS中最多见的表现形式是高血糖(或IR) 血脂异常 中心性肥胖及高血糖(或IR) 血脂异常 中心性肥胖 高血压。(3)胰岛素抵抗在MS及各组分的伴发频率分别为:MST1.65%、糖尿病61.11%、糖调节异常38.27%、高血压35.76%、血脂异常38.40%、中心性肥胖38.39%及微量白蛋白尿37.98%。结论 上海社区20~74岁人群中约1/6者患MS,胰岛素抵抗在MS及各组分中普遍存在,尤以糖尿病及MS为甚。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 343例(男性223例,女性12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应用冠脉狭窄指数(CSI)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1)女性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男性[(306.3±76.9对358.9±85.2)μmol/L,P<0.01],而男女性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的患病率未见明显差异.(2)女性≥3项代谢异常亚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1项代谢异常亚组(P<0.01)及2项代谢异常亚组(P<0.05),而男性尿酸水平与代谢异常数目无明显关系.(3)将男、女人群的尿酸值分为4分位数,女性位于上1/4位点者的CSI评分高于下1/4位点者[7.0(2.5~12.0)对2.0(0.0~6.0),P=0.025].女性多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327.0±81.9对284.9±78.6)μmol/L,P=0.033].(4)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β=0.042,P=0.007)和血脂异常(β=0.836,P=0.037)为男性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人群中血压异常(β=1.127,P=0.039)及血脂异常(β=0.901,P=0.009)为影响冠脉病变的主要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较高的女性,代谢异常组分聚集较多,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故尿酸水平可作为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of blood uric acid level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tic changes,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its components. Methods A total of 343 individuals ( male 223,female 120)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had complete data on MS and serum uric acid were collecte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was assessed by the coronary stenesis index (CSI). MS was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lood Lipid Abnormality in Chinese Adults. Results (1)The mean uric acid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women than in men [ ( 306.3±76.9 vs 358.9±85.2 ) μmol/L, P<0.01 ]. The prevalence of MS and its components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2) The uric acid level in women with 3 components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1( P<0. 01 ) or 2 ( P<0.05 )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disorders, but not in men. (3) Quartiles of concentration of uric acid were comput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lowest quartile of uric acid, women in the highest quartile had higher CSI score [ 7.0 (2.5-12.0) vs 2. 0( 0.0-6.0), P= 0. 025 ]. Moreover, the uric acid level was higher in women with multivessel lesions than nonCAD patients [ (327.0±81.9 vs 284.9±78.6) μmol/L, P = 0.033 ]. However,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uric acid level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 in men. (4)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age (β=0.042, P=0. 007) and dyslipidemia(β=0.836, P=0. 037 )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AD in men, and hypertension(β=1. 127, P=0.039) and dyslipidemia(β=0.901, P=0.009)in women. Conclusions In women with higher uric acid level, the clustering of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was increased, and the coronary artery lesion was more severe. High uric acid level might be a marker of CAD for women.  相似文献   
108.
上海地区中国人血脂紊乱类型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中国人脂代谢紊乱的类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830例年龄≥40岁(男300例,女530例)正常人和血脂紊乱者,后者分为7个亚组,包括单纯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组(亚组Ⅰ)、单纯高甘油三酯(TG)组(亚组Ⅱ)、单纯高胆固醇(TC)或高低密度脂蛋白(LDL)组(亚组Ⅲ)、低HDL合并高TG组(亚组Ⅳ)、低HDL合并高TC或高LDL组(亚组Ⅴ)、高TG合并高TC或高LDL组(亚组Ⅵ)、低HDL合并高TG及高TC或高LDL组(亚组Ⅶ),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IR)。结果: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伴有高TG的各血脂异常 亚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较为明显,总体脂、腹部脂肪对血脂紊乱的影响较为显著;体脂对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部分是通过TG介导的,结论:TG升高可作为个体存在胰岛纱抵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9.
传统的糖尿病诊断和筛查方法包括测定空腹血糖(FPG)、随机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负荷后2h血糖(2hPG),由于存在个体变异度高、重复性差、受进餐和体力活动影响大、需要计时等缺点,限制了糖尿病诊断和筛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糖化血红蛋白(nbA1c)是血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游离氨基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0.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故障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由专职护士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17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监测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明确CGMS在糖尿病血糖管理中的重要地位;CGMS安装时注意操作规范,合理保存和使用探头;监测过程中强化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并及时排除故障报警,同时建立CGMS临床应用的管理流程.本组238例(11.0%)发生校正错误报警,31例(1.4%)发生断开报警,5例发生高电压报警,1例发生电池低电量报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