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凝血因子V(FV)于1947年由Owren发现,为一种FXa的促凝性非酶性辅因子。它是一个由21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330ku。由重链和轻链组成,重链区由两个结构相似的A1区和A2区组成,轻链区由A3,C1和C2组成。  相似文献   
52.
心房颤动患者高凝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高凝相关指标及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房颤患者是否有心力衰竭分为两组:房颤1组为无心力衰竭者(30例),房颤2组为有心力衰竭者(30例)。具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窦性心律患者(40例)为窦性心律组,另选33例正常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在慢性房颤患者、心脏病无房颤患者和健康正常人中,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结果房颤1组患者D二聚体为474.5μg/L(220.0~843.9μg/L),房颤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为657.9μg/L(365.8~1 448.6μg/L),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271.6μg/L(186.6~426.2μg/L)和正常对照组179.5μg/L(131.4~235.1μg/L),(P<0.05)。房颤1组患者血浆Fg(3.74±0.76)g/L和房颤2组患者血浆Fg(4.25±0.95)g/L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3.26±0.80)g/L和正常对照组(2.97±0.72)g/L,(P<0.05)。与房颤1组比,房颤2组患者D二聚体、Fg显著升高(P<0.05)。与左房内径<40 mm的房颤患者比,左房内径≥40 mm的房颤患者D二聚体、Fg升高(P<0.05)。结论房颤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并且心力衰竭和左房扩大增加房颤的高凝状态,这些异常可能与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或)栓塞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53.
~~继续教育园地(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系列第5讲)——抗血小板药物的药理、药效和临床应用@包承鑫$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300020天津  相似文献   
54.
海南地区人群中FⅧ Val 34 Leu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海南地区汉族人群、黎族人群、脑梗死患者、冠心病患者FⅧ Val 34 Leu分布特点。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核苷酸顺序测定检测205名汉族正常人、236名黎族正常人、196例脑梗死患者、188例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非心肌梗死,55/133)FⅧA链Val 34 Leu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黎族人群、脑梗死组未发现Val 34 Leu多态性,在冠心病组中发现1例Val 34 Leu杂合子。结论:FⅧ Val 34 Leu变异在中国人群中不是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没有关联,不是中国人群中防止动脉血栓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5.
参与血栓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一些止血基因因子的变化与血栓形成明显相关,如蛋白C(PC)、蛋白S(PS)缺陷、莱顿五因子(FactorV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1];另一些因子变化的病因虽尚不清楚,但其血浆中蛋白浓度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包括FⅧ、FⅪ、FⅤ等,其中FⅧ水平增高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目前最令人关注,因为其发生率和相对危险远高于PC、PS和抗凝血酶(AT)的缺乏。本文对FⅧ水平升高与动、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FⅧ水平升高与血栓形成的关系1.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近年的一些回…  相似文献   
56.
肿瘤与高粘滞综合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肿瘤与高粘滞综合征包承鑫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300020)包承鑫研究员恶性肿瘤常伴有高粘滞综合征和血栓形成。在恶性肿瘤中,血栓形成的发病率约5%,而出现高粘滞综合征的发病率则更高。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的发病机制。因此,在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PAgVR)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比浊法研究了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对洗涤人血小板的激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有赖于外源性Ca2+的存在。PAgVR的作用可被EDTA-Na2完全抑制而不受肝素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此外,磷酸川芎嗪(tertramethylpyrazine,TP)能显著抑制AgVR的作用,但阿司匹林(治疗量)及二磷酸腺苷清除剂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CP/CPK)则不能抑制其作用。结论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是通过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TXA2途径,也不依赖于血小板内源性ADP的释放,而是与血小板活化园子(plateletactivatefactor,PAF)有着某种共同途径。  相似文献   
58.
动脉血栓形成常与受损血管部位的高剪切应力及血液紊流有关,所形成的栓子主要由血小板组成,仅夹以少量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色泽淡白,故称白色血栓。在治疗上,主要是使  相似文献   
59.
The term thrombophilia includes any inherited and acquired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tendency to venous thromboembolism ( VTE ), the presence of inherited thrombophilic defects exposed carriers to increased risks for VTE compared with noncarriers.  相似文献   
60.
遗传性蛋白S(PS)缺陷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有先天性易栓症的家族中占10%^[1,2]。PS缺陷家族的杂合体有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近年来,人们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PS缺陷的病理机制、疾病的诊断及其相应的治疗措施方面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将PS的功能、分布结构、PS基因、PS缺陷症的发病人群、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缺陷症的分型作一综述,并总结了目前PS突变数据库的突变类型及突变家系数量、分型特点等。最后介绍了目前实验室对遗传性PS缺陷症的表型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基因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