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DTI技术诊断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FCD患者的临床、MRI及DTI等资料.DTI经过图像后处理,获得平均扩散系数(MD)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图及彩色编码张量图,于FCD的皮质下白质区及对侧相应皮质下白质区设置椭圆形ROI,测量每个ROI的MD及FA值.病灶侧与对侧MD、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以T_2 WI图像为参照,ROI设置同DTI,以ROI中的任一点作为种子点,获得通过该ROI区域的所有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像.结果 12例患者MR平扫均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增厚及灰白质界限不清,其中7例显示皮质下白质稍长T_1、稍长T_2信号,2例皮质下白质萎缩,3例皮质下白质无明显异常.DTI分析显示FCD邻近皮质下白质与对侧比较FA值明显下降(患侧0.31±0.05,对侧0.42±0.08,t=-3.995,P<0.01),MD值明显上升[患侧(1.02±0.16)×10~(-3)mm~2/s,对侧(0.86±0.13)×10~(-3) mm~2/s,t=2.65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TT显示10例FCD患者皮质下白质纤维束较对侧明确减少,2例较对侧可能减少,主要表现为皮质下白质纤维稀疏,与深部白质纤维间联系减少.结论 FCD除了导致脑皮质结构异常外,也影响局部皮质下白质纤维的发育,DTI是常规MR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黄酮类化合物为多种中药材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范围,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仅对某种或若干有效/指标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未必能反映其总黄酮量,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测定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是中药材及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目前,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及近红外光谱法等。本文对中药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道癌的MRI表现,总结MRI在食道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MRI检查已知食道癌31例,并将MRI所见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食道癌MRI表现为食道壁增厚、软组织肿块。T1WI呈略高于或等于肌肉信号,T2WI呈略低于或等于脂肪信号,增强图像上呈不均匀对比增强,邻近结构受侵犯时,显示外膜境界不清,本组用MRI术前分期准确性为28/31。结论 MRI检查对食道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磁共振成像对脊髓损伤诊断、治疗的效果观察张旭鸣,包强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脊髓损伤我院于1993年7月~1994年11月收集了经磁共振(MRI)检查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进行分析,认为MRI对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 MRI的广泛应用及增强扫描增多 ,由 MRI检出的脑膜炎不断增多。本文旨在探讨脑膜炎的 MRI表现及评价 MRI对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并与 CT对比。1 资料与方法收集 1993年 7月至 1998年 10月经临床、化验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炎 40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2 7例 ,女13例 ;年龄 3个月~ 6 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 31例 ,发热2 5例 ,颈抵抗感 17例 ,克氏征阳性 9例 ,部分伴有呕吐、头晕、昏迷、肢体无力等。病程 2天至半年。 40例中 ,普通细菌性脑膜炎 15例 ,病毒性脑膜炎 11例 ,结核性脑膜炎 7例 ,新隐球菌性脑膜炎 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壳聚糖纳米粒(GA-CS-NPs)的最佳制备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GA-CS-NPs,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及处方,通过形态观察、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的考察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佳处方组合为甘草次酸(GA)质量浓度为0.2 mg/m L,壳聚糖(CS)质量浓度为2 mg/m L,CS溶液与三聚磷酸钠(TPP)溶液(1.0 mg/m L)的体积比为20∶3,所制备的GA-CS-NPs平均粒径(310.27±10.02)nm,包封率(51.42±0.43)%,载药量(6.87±0.47)%。质量评价结果表明,GA-CS-NPs外观圆整、均匀,在低温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论离子交联法制备GA-CS-NPs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电导率-伪三元相图法优选玉红膏纳米乳处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玉红膏纳米乳的处方,为改善该制剂的质量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在恒温磁力搅拌下,改变体系的组成,观察电导率变化,利用二次回归模型确定相变临界点,通过制作经典三元相图筛选玉红膏纳米乳的最佳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选择亲水亲油平衡值11.26的混合乳化剂,乳化剂-助乳化剂(2.603∶1),甘油-无水乙醇(3∶1)的混合物为助乳化剂,精制芝麻油为油相,娃哈哈纯净水为水相,油相-水相-混合乳化剂(28.99∶63.74∶7.27)。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简单、载药量高,适用于提高玉红膏的质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0例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的MRI表现。结果 10例中共发现病灶15个,单侧单发6例,单侧多发2例,双侧多发2例,大部分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部。与邻近正常腮腺或对侧腮腺相比,15例中有14例病灶的MRI表现为T1WI上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为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所有病灶内囊变区未见强化。7个病灶可见假包膜,呈等或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后均呈环状轻中度强化。结论 MRI对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有助于明确肿瘤的部位、数目及累及的范围,与邻近周围组织(特别是腮腺内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对临床手术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期提高大黄酸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以大黄酸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大鼠口服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结果 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34.37±3.61)nm,Zeta电位为(-18.41±0.07)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0.37±1.52)%和(1.32±0.09)%;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大鼠口服大黄酸混悬液和纳米粒后,ρmax分别为(5.788±0.15)和(11.607±0.56)mg·L-1,tmax分别为(0.193±0.01)和(1.102±0.13)h, AUC0→t分别为(8.077±2.98)和(34.583±3.93)mg·h·L-1,t1/2β分别为(3.319±0.23)和(21.721±6.13)h。结论 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大黄酸的药动学行为,有效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