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9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431篇
内科学   31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852篇
预防医学   416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71篇
  6篇
中国医学   296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早期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开始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并探讨抗病毒治疗最佳时机.方法 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7-2012年河南省加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基本和随访信息,并按照基线免疫学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早期治疗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500 cell/μl)和常规治疗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 cell/μl),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进行全死因回顾分析.结果 共纳入16 282例艾滋病患者,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治疗组(5.78/100人年vs.1.64/100人年),中位生存期低于早期治疗组中位生存期(2.07年vs.3.15年).常规治疗组6年累积生存率低于早期治疗组(77.39%vs.92.10%,x2=156.00,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开始治疗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初始治疗方案和基线症状数为常规治疗组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开始治疗时的性别、初始治疗方案和基线症状数为早期治疗组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河南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存率,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形态学特征,为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手标本,通过巨微解剖、血管铸型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虎口背侧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布;②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与虎口背侧血管的吻合特点。另1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虎口背侧血供属多源性,由虎口掌侧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和虎口背侧动脉(第1掌背动脉)分支供养。①第1掌背动脉恒定起自桡动脉,走行于第1掌骨间隙,分出桡侧、尺侧和中间3个终支,有桡神经浅支发出的同名指背皮神经伴行;②虎口掌侧动脉向虎口背侧发出尺侧、中间和桡侧穿支,与第1掌背动脉分支形成恒定的吻合,营养虎口背侧皮肤。 结论 以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为蒂,可形成跨区域供血虎口背侧皮瓣转位修复示指近侧段、鱼际部和拇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3.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血清尿酸(S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A)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健康体检人群20874例并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凝固、分离后取上清,采用酶比色法检测SUA水平同时进行HUA诊断,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SUA水平和HUA检出率变化,比较不同SUA水平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发生率。结果60岁以上男性SUA水平低于18~60岁组;50岁以上女性SUA水平高于18~50岁组,60岁以上女性SUA水平高于51~60岁组;且各年龄段男性SUA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874例受检者中共检出HUA患者4584例,占比21.96%,男性和女性HUA检出率分别为29.39%和13.80%,其中男性60岁以上年龄段HUA检出率明显低于18~60岁组,女性HUA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1~60岁年龄段HUA检出率高于18~50岁组,60岁以上年龄段HUA检出率高于18~60岁组,且18~60岁年龄段男性HUA检出率高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段男性HUA检出率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HUA家族史、BMI增加、GFR降低、饮酒史、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均为HU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60岁以上男性SUA水平明显降低,50岁以上女性SUA水平明显升高,针对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分别制定相应参考值范围有于提升HUA诊断和治疗水平,对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125.
目的探讨口服造影剂胃超声检查在胃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就诊、经口服造影剂胃超声检查诊断的胃息肉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确诊为胃息肉。对患者的超声表现、分型及诊断符合率等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67例患者超声检查共发现胃息肉69个,息肉最大径5~34 mm,平均(15.6±4.8)mm。经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34个、增生性息肉23个、炎性息肉9个、脂肪瘤1个、腺瘤恶变2个,超声诊断与胃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5%(66/69)。胃息肉超声表现为起自黏膜层凸向胃腔的丘状、球状、乳头状、杆状及不规则形结构,边界多清晰;形态上无蒂28个(Ⅰ型12个、Ⅱ型16个),有蒂41个(Ⅲ型18个、Ⅳ型23个);肿块内回声表现为低回声58个、高回声10个、混合回声1个;彩色多普勒显示14个有内部血流信号。本组胃息肉分为肿瘤性(包括腺瘤性、脂肪瘤和恶变者)37个和非肿瘤性(包括增生性和炎性)32个,2组在息肉大小、回声分布均匀性、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基底有无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36、0.036、0.000)。 结论胃息肉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体积较大、内部有血流信号、回声欠均匀的有蒂息肉需警惕存在恶变可能。口服造影剂胃超声检查方法便捷、患者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6.
腹部的闭合性损伤是普通外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小儿天性多动,且自我的保护意识差,受伤机率大大增加,其中又以腹部损伤发生的概率较大,占据器官损伤25%.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医学三维重建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广泛用于整形外科、骨科及肝胆外科等.为进一步了解数字医学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应用效果,笔者就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不明性质肿物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病例,以评价该技术在儿童病例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该技术在儿童病例应用的技术要点.方法 对收治的31例儿童不明性质肿物病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使用自制定位标记物标记.结果 31例均成功获取病变组织,技术成功率100%,其中30例(96.77%)组织标本获得病理诊断.21例(67.74%)病灶穿刺部位出现少量液性密度阴影,其中1例出现气胸,肺组织压缩为20%,经过保守治疗后吸收好转,其他病例均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应用于儿童不明性质肿物病例有适应证广、准确性高、创伤小、副作用少、简单快捷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蓝麻汤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中都中医皮肤病医院收治的92例扁平疣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咪喹莫特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蓝麻汤联合咪喹莫特乳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43%,37/46)高于对照组(58.60%,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 <0.05)。两组均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2.17%),对照组复发6例(13.04%),复发的症状均较以前为轻,复发的7例患者继续用蓝麻汤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按照前述方法治疗,治疗时间往后延长2周,痊愈5例,显效1例,1例无效改用其他方法。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3%,10/46)高于观察组(6.5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蓝麻汤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9.
不同干预因素对供皮区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按循证医学的原则去探讨较厚供皮区的较好覆盖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①不同生物敷料覆盖供皮区的观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将8例患者16鼓皮供区分为8个区组,每组4个创面。观察区分别行"L"、"Z-S"、"Z-Y"、"Z-J"覆盖。②复合皮与凡士林油纱覆盖供皮区的对比观察:选取后躯作供皮区,取皮厚度0.6mm,共23例,将1鼓供区创面一分为二,共46处创面,形成23个对子,随机选取1组应用"F"覆盖,对照区单用"L"。③皮下注液对取皮厚度的影响:当同时切取2鼓时,1鼓注液另一鼓不注液;当切取1鼓时,其中1/2注液,另1/2不注液。皮下注液完成后,同一医师用同一皮鼓切取同厚皮肤(0.6mm)。取皮结束时供皮区均应用凡士林油纱覆盖。用活检器分别取自游离皮肤组织注液区和非注液区各一块,置体积分数10%的中性缓冲甲醛中固定。结果从愈合天数上观察不同覆盖物中以"Z-S"组愈合最快,其次是"L"组,自愈最慢的是"Z-Y"组。"Z-J"组供区愈合后外观瘢痕增生程度及患者自诉瘙痒、疼痛程度明显减轻。"F"组瘢痕增生程度及患者自诉瘙痒疼痛程度最轻,外观接近正常皮肤;取皮前皮下注液后使得皮肤线向外推移,较少或不伤及网状深层,便于取得较薄的中厚皮,从而有于供皮区愈合。结论对于中厚或厚中厚供皮区如条件允许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皮所形成的复合皮移植效果最好,桀亚敷料皮加自体微粒皮或生物敷料A加自体微粒皮进行供皮区覆盖、皮下注液后取皮等方法均有助于提高供皮区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30.
用组织比学,电镜细胞化学,生物化学和腹腔巨噬细胞(PM)吞噬功能测定等方法观察了中药“863”对 D—氨基半乳糖(D—Ga1N)诱发大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D—Ga1N 使肝脏某些酶活性降低,肝糖元、SH 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Ca~( )含量升高.“863”能促使肝脏某些酶的活性增强,使肝搪元、SH、SOD、Ca~( )的含量及 PM 的吞噬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