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81.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观察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及上颌第一、二前磨牙根尖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100例患者上颌牙齿及上颌窦区螺旋扫描数据进行MPR重建,计数上颌第一、二前磨牙根尖数及上颌第一、二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的数目及深度,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31例患者157只第一、二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内,上颌第一磨牙腭根最多,上颌第二磨牙腭根最少;男性发生上颌磨牙根尖突入上颌窦的比率高,占本组男性患者的41%,而女性发生率低,占本组女性患者的15%;双侧对应根尖突入上颌窦深度是对称的(P均>0.05).结论 MDCT重建可准确获得牙齿根尖情况,从而减少断根尖漏入上颌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2.
脾脏肿瘤3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2例经外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经23例进行CT检查,5例转移性脾肿瘤行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术后病理后,良性肿瘤12例,原发作恶性肿瘤15例,转移性肿瘤5例,均行脾切除术,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预后好,恶性肿瘤预后差。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脾脏肿瘤主要诊断方法。良性肿瘤应行脾切除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强调以手术为中心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3.
16种伞形科药用植物果实的电泳鉴别陈永林,薛凤荣,赵华英,许欣荣,霍德兰,初晓(中草药学教研室,山东省中医院,药学系90级)以果实入药的伞形科药用植物如小茴香、蛇床子、芫荽子等药物皆为双悬果,因外观特征较相似,故在临床应用和药材栽培过程中常会混淆。我...  相似文献   
384.
新癀片在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 10月~ 1999年 12月 ,我们采用新癀片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体温 >38 5℃ )患者 46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无经济条件接受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患者 ,粒细胞绝对值 <1 5× 10 9/L ,体温 >38 5℃为观察对象。 46例患者 ,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14~ 78岁 ,平均 47 5岁 ;发热病程 4~ 11天 ,平均 (5 30± 0 82 )天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7例 (粒细胞绝对值 <0 5× 10 9/L)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 ) 8例 (粒细胞绝对值 0 6~ 0 5× 10 9/L)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化疗后 31例 (粒细胞…  相似文献   
385.
目的 探讨AMPK在华蟾素(cinobufagin,CBG)诱导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BG组、CBG+AMPK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CBG+AMPK siRNA干扰组(干扰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LIVE/DEADTM Viability/Cytotoxicity Kit试剂盒观察细胞死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HMGB1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MPK、磷酸化的AMPK(p-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 2.5,5,10,25,50,100,250,500 nmol·L-1的CBG处理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IC50为(53.03±5.36)nmol·L-1。25,50 nmol·L-1的CBG显著增加p-AMPK表达。与对照组比较,CBG组细胞凋亡比例、cleaved-caspase 3表达、CRT和HMGB1含量增加,Bcl-2表达下降;与CBG组相比,抑制剂组和干扰组细胞凋亡比例、cleaved-caspase 3表达、CRT和HMGB1含量明显下降,Bcl-2表达增加。结论 CBG通过激活AMPK诱发免疫原性死亡,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86.
我院是青岛市大型综合医院之一,有床位1000余张,年门诊量60余万人次。抗感染药物在我院无论是用药量还是用药金额都是医院用药的主体,本文以我院1995年西药库发出的抗感染药品为依据,对其品种、数量、金额作了全面的调查,并依据WH()规定的DDD计算出各种药物的使用频度,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城市用药水平、用药趋向、国家的医疗制度与用药的关系。1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1.l医院抗感染药品消耗数据:利用《药剂管理网络系统财输入计算机的各种药物的批发价格、消耗数量、消耗金额进行数据合并、排序分类、统计等处理。1.2DDD…  相似文献   
387.
目的评价国产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B-iNHL)和老年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9月10日在山东省内10家三甲医院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国产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诊B-iNHL和老年M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所有患者均已完成至少4个周期诱导治疗。结果共入组B-iNHL与年MCL患者72例,中位年龄为55(24~7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评分)0~1分者占76.4%,ECOG 2分者占23.6%。滤泡淋巴瘤(FL)占51.4%,边缘区淋巴瘤(MZL)占33.3%,老年MCL占11.1%,不能分类占4.2%。Ann Arbor分期:Ⅲ期占16.7%、Ⅳ期占65.3%。4个周期诱导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6%,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83.3%,部分缓解(PR)率为15.3%。仅1例MCL患者治疗中进展,1例FL患者复发。考虑到PET/CT评估与CT评估的差异,即使按照CT评估,其CR率为63.9%。中位随访11(4~22)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96.8%,总生存(OS)率为100.0%。主要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3~4级白细胞减少(27.8%,其中8.3%的患者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3~4级淋巴细胞减少(23.6%),3~4级贫血(5.6%)及3~4级血小板减少(4.2%)。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恶心/呕吐、皮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20.0%。结论国产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B-iNHL和老年MCL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88.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体外反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血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58/64)优于对照组(76.56%,49/64)(χ2=4.614,P <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心胸刺痛、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出汗、证候总积分、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值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14.06%,9/64)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20/64)(P <0.05),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体外...  相似文献   
38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式,MM仍是一种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几乎所有患者均会经历复发难治阶段,新药如免疫调节剂(IMiD)、蛋白酶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等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1]。泊马度胺作为第3代IMiD,尽管其化学结构与其他IMiD(如来那度胺)类似,但具有独特的抗癌、抗血管形成和免疫调节特性[2]。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泊马度胺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MM(RRMM)。泊马度胺可与多药联合发挥抗肿瘤作用,而目前国内尚无仅针对VPd方案(硼替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的大样本临床报道,本研究回顾性纳入58例应用VPd方案诱导治疗的RRMM患者,对其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预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近年来随着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和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等的提出,使得对于该病的预后判断更为准确,据此制定病人的治疗策略也更趋合理.随着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重要的预后因素也得以不断地确认.本研究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