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原发性肺类癌47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类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收集1998~2009年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检查及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男31例,女16例。年龄26~68岁。28例为中央型,19例为周围型。3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22例行镜下活检。本组患者均行外科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典型类癌2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1.4%;不典型类癌1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8.4%。随访截止至2009年10月,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82.5%;不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48.5%。结论肺类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可诱发类癌综合症,影像学表现以中央型肺癌多见。肺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切除后预后良好。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类癌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典型类癌预后好于不典型类癌。放化疗效果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32.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已被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1例,所有手术操作均在胸腔镜下完成,其中右上肺叶切除12例,左下肺叶切除5例,右下肺叶切除2例,左肺上叶切除1例,右肺中叶切除1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32.7±16.2)min,术中出血(110.5±24.6)mL;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3.1±1.3)d;术后住院时间(5.2±3.2)d。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对幼猪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麻醉胸腔镜手术对幼猪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家猪8只,体重(7.1±0.7) kg。吸入1%异氟醚维持麻醉,颈部气管切开行左主支气管插管。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和动脉导管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从(15.8±1.5) mm Hg(1 mm Hg=0.133 kPa)升至(19.5±2.3) mm Hg(P<0.05),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及其它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幼猪可以较好地耐受单肺通气麻醉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34.
齐康  初向阳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7):176-178,134
DNA结合抑制因子4(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4,Id4)是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的抑制因子。研究发现Id4基因在多种生物进程及肿瘤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参与正常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调控细胞周期及增殖,并在肿瘤形成中起到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关于Id4基因的研究尚存在许多分歧,本文就Id4基因在机体发育及肿瘤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脉管癌栓对术后肺癌病人的影响。方法以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胸外科73例存在脉管癌栓的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病例为实验组行回顾分析,并以同时期、同TNM分期及同病理类型无脉管癌栓患者219例为对照组,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其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用COX比例危险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肺癌脉管癌栓对术后生存影响的危险度为1.890;实验组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32%,49.77%,24.89%,小于对照组生存率(P=0.009,B=9.983);实验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44%、55.32%,55.32%,小于对照组(P=0.000,B=23.85)。结论脉管癌栓是影响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及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7年我院胸外科经手术治疗69例P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PS的术前诊断率为65.2%(45/69);术前行胸片和肺CT平扫41例,诊断率为53.7%(22/41);术前行增强CT薄层扫描28例,诊断率为82.1%(23/28).61例叶内型PS行肺叶切除术,8例叶外型行隔离肺局部切除术.术中发现异常供血动脉55例,来源于胸主动脉,8例来源于腹腔干,5例来源于膈肌动脉,1例来源于肋间动脉.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PS的误诊率较高,胸部增强CT薄层扫描有利于PS的诊断.手术是治疗P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404例早期肺癌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操作孔组(203例)和开胸组(201例),单操作孔组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采用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引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单操作孔组清扫淋巴结数及淋巴结转移例数与开胸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操作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119±50)ml比(166±78)m1],术后带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4.9±2.2)d比(5.5±2.7)d,(10.1±2.6)d比(12.9±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7.4%(15/203)比13.9%(28/2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而其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分子标志物在指导肺癌个体化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抗微管类药物靶点TUBB3(tubulin, beta 3 class III)/STMN1(stathmin 1)基因表达水平与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KRAS(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BARF(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PI3K(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为NSCLC预后及药物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46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通过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TUBB3、STMN1基因mRNA表达水平,通过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KRAS、BRAF、PI3K基因突变,对检测结果应用SPSS 19.0软件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分析基因表达与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抗微管靶点TUBB3和STMN1存在很强的共表达性,TUBB3基因高表达时,STMN1趋向于高表达(P=0.006)。EGFR E21突变与TUBB3存在负相关关系:EGFR E21无突变时TUBB3趋向于高表达(P=0.004,6)。KRAS E2突变与STMN1存在正相关关系:KRAS E2突变时STMN1趋向于高表达(P=0.038,6)。结论抗微管耐药相关因子TUBB3和STMN1与EGFR通路的关键因子突变相关,提示了EGFR突变和KARS突变是调控TUBB3/STMN1表达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化疗药物耐药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39.
王彬  王波  初向阳  张连斌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9):1192-1195
  目的  探讨原发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3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随访资料。  结果  13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8例,女5例,男女比例1.6∶1;发病年龄21~67岁,中位年龄5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部不适6例,咳嗽2例,发热2例,胸痛1例,还有2例无明显不适症状;有1例合并有干燥综合征。胸部CT表现为3例有肺实变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3例有斑片影,4例中出现团块影,还有3例可见磨玻璃结节影,其中10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均有病变,另有4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胸腔积液。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辅以化疗,4例患者单纯行化疗,方案主要为CHOP方案或R-CHOP方案,3例患者仅行对症支持治疗。13例中1例失访,随访时间1~11年。1例于确诊4年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于11年后死亡,1例因化疗不良反应于确诊后2年内死亡,余10例至今仍生存,且无疾病进展。  结论  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改变,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对于那些病变局限,尤其是常规方法无法取得病理的患者,手术切除病灶既能明确诊断,又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该病的诊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讨论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的临床特点、外科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 2014年7月23例在我院接受手术的PME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3例中,高度恶性7例,低度恶性1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全肺切除4例,肺叶切除17例,开胸活检术2例.高度恶性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明显短于低度恶性组的44个月(P<0.01);高度恶性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的(71.4%vs 6.3%,P<0.01).术后6例接受化疗.结论 手术是治愈PMEC的唯一方法,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恶性程度,高度恶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