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就奥马哈系统的历史发展以及在我国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将奥马哈系统应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糖尿病病人中,制定适用于不同糖尿病人群的评估—干预—评价方案,并与电子档案相结合,设计一套完整的糖尿病奥马哈电子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为病人提供连续、全面、低成本的高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为准确掌握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人员发表论文的水平,全面了解科研学术现状,为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同方数据库》等2003~2012年收录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在全国公开出版刊物发表的科研项目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2年发表科研项目论文213篇,国家级项目论文56篇,省部级项目论文45篇,厅级项目论文76篇,国际合作项目论文29篇,其他项目论文5篇。科研项目论文涉及3大类学科及其它相关学科,项目资助论文分布在58种期刊上,刊载论文6篇以上的期刊有11种。科研项目论文合作论文有212篇,平均合著率99.53%。结论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10年以来,中心领导重视学术研究,在科研创新、科研立项、成果申报等工作中取得了较大成效,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水平实现新突破,带动了科研项目论文的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发生管腔狭窄或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或CTO病变进行分组,比较各分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PPCI资料、住院期预后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5例急性STEMI患者中共有185例(53.6%)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110例(31.9%)为双支血管病变,75例(21.7%)为三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合并CTO病变20例(10.8%),占同期PPCI总量的5.8%(20/345)。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0.01),原发性高血压、心源性休克、植入≥2枚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值均<0.05),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间梗死相关血管(IRA)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CTO病变患者的心力衰竭构成比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1),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间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期间总体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10.4%(36/345),病死率为8.1%(28/345),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4/345)。单支血管病变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间病死率、再发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脑卒中发生率、MACE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CTO病变患者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和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患者中年龄≥75岁、发生心源性休克、发生心力衰竭、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合并CTO病变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者(P值分别<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回归系数=2.15,OR=8.58)和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回归系数=1.97,OR=7.14)是急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而年龄≥75岁、男性、发生心力衰竭和合并CTO病变均不是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对行PPCI的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而合并CTO病变的患者PPCI术后IRA血流恢复差,发生MACE的风险增大,且短期预后不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急性STEMI患者合并CTO病变是确定高危患者的有力标志。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AECG)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定位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12导联同步AECG检查明确诊断有频发单源室性早搏的患者90例,分析12导联AECG及该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室性早搏QRS波群形态的差异,对其起源部位分别进行初步定位,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室共65例,其中起源于右室流出道55例(占61.11%)、右室心底部5例(占5.56%)、右束支2例(占2.22%)、其他3例(占3.33%),起源于左室流出道20例(占22.22%)、左室心底部3例(占3.33%)、左束支2例(占2.22%)。结论根据12导联同步AECG的室性早搏QRS波群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其起源部位,指导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7.
脑出血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脑出血死亡和致残率高于缺血性卒中(脑梗死)[1],是对人类生命和生活能力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卒中.我国是脑出血高发国家,脑出血的疾病负担更为严重.长期以来,脑出血的研究相对于脑梗死较为滞后.近年来国际上已给予极大重视,发表的脑出血研究报道显著增加.对脑出血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分型,有助于脑出血临床观察性研究和临床试验纳入标准的规范化,有利于各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和交流.  相似文献   
28.
脑出血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二十年来,脑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不降,治疗方法无明显突破[1].大量的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表明,快速地诊断脑出血有望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而探索病因和部位的关系,有助于根据出血部位快速作出病因诊断,尽快分流管理脑出血患者,选择适当地治疗措施,从而提高预后及预防脑出血的再发.故本文就脑出血病因与部位的关系简要综述如下. 一、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险因素,其常损害小的穿支动脉或皮层下小动脉,多为基底动脉(或大脑前、中和后动脉的分叉处或其附近)起源的小穿支动脉.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但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病.  相似文献   
29.
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1例典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循证治疗经过,总结评价治疗aSAH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所提出的如何预防并发症及处理破裂动脉瘤的问题,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4期)、OVID ACP Journal Club(1991~2006)、OVID MEDLINE (1966~2006)、美国国家指南交换中心(1998~2006)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6),获取并评价相关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证据及治疗指南。结果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3篇RCT、1篇CCT和5篇临床指南。当前证据表明,口服尼莫地平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相关的不良结局,而替拉扎特对分级较好的女性患者无效,其他预防措施效果尚不明确;是否应用抗纤溶剂预防再出血,各证据间存在异议;破裂动脉瘤若同时适合手术夹闭或介入治疗,选择后者临床结局更佳。参照证据和指南,并结合患者情况和意愿,我们对该例患者实施尼莫地平和抗纤溶剂治疗,并对动脉瘤行早期介入栓塞。住院期间患者未发生脑血管痉挛缺血和早期再出血,短期随访示临床转归良好,介入治疗的远期效益尚待后续随访证实。结论为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应基于最佳临床证据和指南对aSAH患者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30.
刘鸣 《临床医学》2016,(4):31-32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襄城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心功能分级情况分为Ⅱ级组(40例)和Ⅲ~Ⅳ级组(21例),另选择60例心功能为Ⅰ级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各组的心率变异性进行检测和比较发现,Ⅱ、Ⅲ~Ⅳ级组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会出现下降,并与心功能分级相关,可作为病情和预后分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