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经皮腘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的基础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提高静脉穿刺插管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方法 :对 3例尸体标本、35例 (支 )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片、5例膝部CT/MRI片及 8例经皮静脉穿刺插管病例等基础、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观察窝局部解剖结构、静脉与动脉及神经毗邻关系、静脉血管管径、走行路径、与膝关节的关系等。结果 :窝呈菱形 ,浅层结构有皮肤及浅筋膜 ,深层有深筋膜 (筋膜 )。静脉与动脉伴行 ,共同包于一个血管鞘中 ,静脉居动脉与胫神经之间。动脉位于静脉前方 (3例 )或前内侧 (2例 ) ,二者部分重叠。静脉直径 9~ 15mm ,于膝关节两髁间垂直上升 5 0~ 70mm后向内上斜行 ,侧位见与股骨后缘贴近上行 ,距皮肤深度 4 0~ 70mm。上述表现均随性别、年龄及疾病等而有所不同。静脉穿刺点位于窝正中线与皮肤皱褶交点外侧 5~ 10mm处。结论 :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减少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经皮静脉插管在静脉系统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管超选介入方式的肝癌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合并中央型动静脉瘘(HAPFs)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肝癌合并中央型HAPFs患者(传统组)先封堵瘘口,再行TACE;28例肝癌合并中央型HAPFs(改进组)先越过瘘口后对肝段或肝亚段动脉行化疗栓塞,再封堵瘘口,再行TACE。术后1~2个月CT扫描评价碘油沉积情况。结果传统组碘油沉积良好12例,改进组沉积良好20例,改进组中央型HAPFs较传统组碘油沉积面积提高(2χ=4.098,P〈0.05)。结论采用血管超选介入方式治疗中央型HAPFs可增加碘油沉积面积。  相似文献   
53.
颌面部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颌面部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用明胶海绵、弹簧圈及线段选择性栓塞血管瘤的供血管,瘤体内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结果 4例栓塞加局部注射后,供血动脉完全闭塞,瘤体异常血管团消失。局部肿块明显缩小、硬化或消失。结论 颈外动脉栓塞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联合运用是安全、可靠,具有根治作用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之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及瘘的临床疗效,探讨食管内支架放置成功的操作技术要点。方法 在X线电视导向下对38例食管良恶性狭窄及瘘患者放置了42根内支架,根据是否进行球囊预扩张及内支架两端超过病变的长度分为A组和B组。结果 38根内支架一次置入成功,4根内支架二次置入成功。随访1~8个月,两组患者放置内支架后吞咽困难症状平均由治疗前2.8级降到治疗后1级,瘘口完全封堵,6例上胸段患者有持续胸痛不适(A组,B组.5/1),2例食物嵌顿(A组,B组:1/1),5例有黑便1~2次(A组,B组:4/1),1例死于呕血(A组),1例死于呼吸衰竭(B组),3例死于食管癌复发或转移(A组/B组:2/1)。3例内支架移位(A组)。结论 食管内支架放置成功的技术关键是术前正确定位。同时,不进行预扩张或应用直径为1.0cm球囊预扩张和内支架两端超过病变2~3cm能进一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5.
56.
肝癌合并肝动脉-肝门静脉瘘介入治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介入方式的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同类型的肝癌合并HAPF患者(A组)在瘘El处用明胶海绵或(和)无水乙醇封堵瘘口,再行TACE;对43例不同类型肝癌合并HAPF(B组)利用改进的介入方法治疗,即越过瘘口后对肝段或肝亚段动脉行碘油化疗乳剂栓寒,再行与A组相同治疗.术后1~3个月内复查CT评价碘油沉积情况.结果 A组中央型HAPF(11例)碘油沉积良好5例(45.5%),周围型(27例)沉积良好19例(70.4%);B组中央型(14例)沉积良好10例(71.4%),周围型(29例)沉积良好21例(72.4%).B组中央型HAPF较A组碘油沉积率明显提高(P=0.041,P<0.05);B组周围型与A组碘油沉积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642,P>0.05).结论 采用改进法介入方式治疗中央型HAPF可有效增加碘油沉积率,对于周围型在增加碘油沉积率方面效果不明显,且越过瘘口的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   方法  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行MDCT多期增强扫描,分析MD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54例PC患者MDCT增强扫描检测出356个病灶,在1 ~13分区中每例患者检测出病灶平均数为(6.5 ± 3.4)个。常见转移部位是大网膜、左半膈、脾包膜、盆腔、右半膈、胃周韧带等。转移病灶密度以实性为主,病灶直径为0.5~13 cm。总体敏感度为78.1%(356/456),特异度为92.3%(277/300);病灶≥0.5 cm时,敏感度为90.0%(307/341),病灶 < 0.5 cm时,敏感度为42.6%(49/115)。C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与术中PCI的吻合度为0.384 ~ 0.640(P < 0.05)。   结论  MDCT增强扫描加MPR技术可较准确评估CT-PCI,与术中PCI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价兔VX2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瘤块置入法建立25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2周后行第1次CT灌注扫描,并采用改良的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法行介入治疗,治疗后1,3 d行第2,3次CT灌注扫描。所得CT灌注图像输入GEAW4.2工作站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图和灌注参数: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第1次灌注扫描后处死2只肿瘤兔,第3次扫描后处死所有肿瘤兔,取肝癌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结果:种植2周后CT扫描25只兔肝内均可见肿瘤生长;23只肿瘤兔中20只成功行介入治疗;肿瘤边缘HBV、HBF、PS、HAF及MTT与肿瘤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介入治疗后1 d和3 d肿瘤边缘HBF、HBV、PS、HAF及MTT与介入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显示介入治疗后VX2肝癌坏死区较介入治疗前明显增多。结论:CT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价兔VX2肝癌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互动式造影剂追踪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患者进行双侧或单侧互动式造影剂追踪下肢动脉造影,远端血管显示不佳的行超选择造影。结果27名患者共进行造影35例次,清晰显示病变29例次,良1例次,差5例次。结论互动式造影剂追踪技术能一次大范围显示下肢动脉形态、结构,缩短检查与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影响盆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各项技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盆腔动脉DSA.重点探讨体住设计、各项造影技术参数的选择应用。结果:32例患者,子宫肌瘤13例、恶性肿瘤7例、肿瘤出血3例、产后大出血5例、不明原因出血4例,共行DSA175例次,157例次清晰显示病变,18例次造影失败。31例患者成功进行介入治疗.1例产后大出血栓塞不全。结论:盆腔动脉DSA技术因素的正确运用有助于病变的显示、诊断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