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7 毫秒
31.
骨盆部软骨肉瘤不同影像学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部软骨肉瘤的CR/DR、CT、MRI及DSA图像,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盆软骨肉瘤的诊治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4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软骨肉瘤患者均行X平片及CT检查,9例行MRI检查,6例行术前DSA造影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栓塞后2~3 d内手术.结果:14例均为单发病灶,骶骨3例,髂骨4例,同时累及骶骨及髂骨6例,坐骨1例.X线平片显示14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其中11例伴软组织肿块,9例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斑点状、小片状不规则钙化.CT显示14例均有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12例见多发不定型钙化,另2例见少许钙化.9例行MRI检查者显示肿瘤组织信号不均,多有分隔,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MRI显示骨质侵犯范围明显大于CT.6例行DSA病例显示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至少有2支以上供血动脉,行明胶海绵栓塞后2~3 d内手术,术中瘤体肿胀明显,肿瘤部位出血显著减少.结论:骨盆软骨肉瘤多数具备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即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软骨样钙化,各种影像学方法各有优缺点,术前综合各种方法对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2.
兔子宫VX2肿瘤模型的制作及其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作兔子宫VX2肿瘤模型并动态观察其cT和MRI表现.材料与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宫腔内瘤块置入法建立肿瘤模型,分别于种植后2周和3周行CT和MRI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官腔内置入法种植子宫VX2肿瘤成功率达94%.17只大白兔cT和MRI 平扫表现为子官腔内占位.呈类嘲形或分叶状等密度、等信号肿块,增强呈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中心坏死组织未见明显强化.3周末肿瘤体积(5.84±1.00)cm3与2周末肿瘤体积(1.85±0.16)c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子宫VX2肿瘤模型制作简便、快速、成功率高;CT和MRI能对肿瘤模型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33.
颈外颌面部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各种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意义及作用已为许多作者所肯定[1,6] 。由于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颌面部血管栓塞治疗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如不谨慎处理 ,将产生严重的后果。近年来 ,我们在对 13例颌面部血管性病变栓塞治疗时 ,10例患者出现较明显的副反应及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999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对 13(男 10 ,女 3)例年龄 12~5 8岁的头颈部血管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颌面部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临床诊断 :海绵状及蔓状血管瘤 8例 (分别位于鼻翼部、右眉弓、左颧部、左颊部 ) ,舌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栓塞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拟行骨盆肿瘤切除术患者先行双侧髂总动脉造影,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术前栓塞,然后留置球囊导管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肾动脉开口远端,于24小时内行肿瘤切除术,术前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每次阻断40~60分钟,间隔10~15分钟。结果15例肿瘤患者切除术都顺利完成,术中失血量在600~1000mml之间,平均750ml,未出现异位栓塞和缺血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肿瘤栓塞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能更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明显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的疗效 ,并与静脉全身化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中晚期肺癌并肝转移的患者共 30例 ,其中研究组 15例联合行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对照组 15例行静脉全身化疗 ,比较两组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治疗疗效。结果 :复查胸片、B超或CT评估近期有效率 ,肺原发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6 0 %和 2 0 % ,经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 ,两组疗效差异显著 (P <0 .0 5 ) ,肝转移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5 3.3%和 13.3% (P <0 .0 5 )。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优于静脉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36.
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或转移,临床处理较为棘手.2004年至2007年我们采用动脉化疗栓塞方法(TACE)治疗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改良型大鼠肺鳞癌发展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肺鳞癌发生发展模型建立的方法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体重 15 0~ 2 2 0gWistar大鼠 ,依不同实验方法分为 3组 :实验Ⅰ组 (2 4 2只 )用 3 甲基胆蒽 (MCA)与罂粟子之碘化脂酸乙脂 (lipiodol)混悬液 ;实验Ⅱ组 (2 4 8只 )MCA +DEN(二乙基亚硝胺 )与普通碘油混悬液 ,基础麻醉用盐酸氯胺酮 2 0mg·kg- 1 ,注药前用乙醚吸入麻醉 ,采用改制的ZY型 12号腰穿针插入左下叶支气管。对照组 (Ⅲ组 ) 346只 ,使用传统方法。每只大鼠灌注含致癌质碘油悬液 0 .1ml,3组均用X线筛选除去肺内无碘油者 ,术前 2d至术后 5d ,每只大鼠肌注青霉素 2万U、链霉素 5 0mg。结果 :分别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 ,3组基本病理过程相同 ,灌药后第 3d出现支气管粘膜上皮过度增生 ,第 5 ,6d出现鳞状化生 ,第 7~ 9d出现不典型增生 ,第 10~ 16d出现早期浸润癌 ,第 2 2d后形成广泛浸润的高分化鳞癌。 4 0 ,80d诱癌率分别为 :Ⅰ组 92 .0 % ,96 .8% ,Ⅱ组 94 .4 % ,97.2 % ,两组差别无显著性 ,对照组 70 .2 % ,81.5 % ,与实验Ⅰ、Ⅱ组差别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改良型肺鳞癌动物模型诱癌成功率高 ,成本低 ,操作易掌握 ,诱癌时间短  相似文献   
38.
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或转移,临床处理较为棘手.2004年至2007年我们采用动脉化疗栓塞方法(TACE)治疗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认识梅克尔憩室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提高对胃肠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梅克尔憩室伴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男5例,女1例,以Seldinger技术插管行选择性肠系膜上的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后,带管急诊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结果:血管造影表现有:①对比剂外溢2例,对比剂直接外溢出血管至憩室内,显示出袋状憩室影像。②憩室染色2例。表现毛细血管期回盲部区域-局限性条状或片状浓度染色区。③肠卵黄动脉显影3例,显示-细长无分支血管(通常是肠系膜上动脉的回肠支即卵黄动脉)直达右下腹至显影之憩室。手术所见憩室内有出血点及炎性表现。结论:憩室染色和肠卵黄动脉 显示梅克尔憩室的主要血管造影表现;对比剂外溢至憩室内是梅克尔憩室伴出血的典型血管造影表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DSA表现及其介入性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B超、CT及临床证实15例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资料,着重分析其DSA表现,根据肿瘤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及门脉情况行肝动脉及肝外动脉肿瘤血管的化疗及栓塞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DSA显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12例,结节型3例;肝癌肿块多较大,直径5~15 cm不等;14例肿瘤明显外突于肝脏表面;15例肿瘤血管丰富,瘤内可见大小不等血窦,其中4例肿瘤包膜下边缘不光整,肿块内充盈缺损;7例肿瘤包膜下呈小斑点状或沿肝包膜下呈线状影;1例胆道和肠道显影;4例肝外动脉供血。15例经16次介入治疗后全部止血,其中3例于化疗栓塞后行部分肝切除,无住院死亡者。结论: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DSA表现有其自身特征,可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