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比穴位埋线与药物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自由基水平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5例绝经后女性随机分配至埋线组(33例)和药物组(32例)。埋线组以三阴交、肾俞、关元为主穴,辅以随证配穴,每2周埋线1次;药物组口服妇复春胶囊,每天1次,每次2粒。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观察疗程,均在疗程开始当天及疗程结束的当天,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及抽取患者肘静脉血做相关指标检测,同时,在1个疗程结束后对穴位埋线疗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另选择月经周期规则的正常育龄女性28例,仅做排卵期性激素检测。结果:①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药物组为96.9%(31/32),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钙素(BGP)、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KP)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②两组绝经妇女血清雌二醇(E2)含量均较正常育龄女性明显降低(均P0.001),经治疗后,两组E2含量皆有明显增加(P0.05,P0.01),埋线组该作用弱于药物组(P0.05),但埋线组较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③埋线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差异显著,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结论:穴位埋线能提高绝经后女性的低雌激素水平,安全性好,能调节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自由基水平,从而对绝经后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退化性疾病及延缓衰老的进程具有积极的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舌尖舌色的数据资料,探讨舌色光谱资料进行色度参数的计算与颜色空间的表述作用。方法:实验中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了120例研究对象的舌色资料,进行X、Y、Z的颜色匹配三刺激值的计算,将舌色反演于CIE 1931色品坐标,同时将三刺激值换算为RGB颜色空间模式进行舌色的表示。结果:可见反射光谱数据反演于CIE 1931色度图,有利于形象地比较不同研究对象舌色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三刺激值换算后,可以以RGB颜色空间模式进行舌色的表达;同时还发现,相同的舌色存在异谱现象。结论: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的舌色资料可以进行色度学参数的计算和颜色空间的转换,反演性与重复性强,有助于研究同色异谱现象,为中医舌色的定量度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是一种新兴的显微图像检测技术,能够进行光学切片、活体检测、三维重构等,并且能够获得较之普通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本文旨在讨论CLSM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大量调研文献,从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上详细阐述了CLSM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结果:相比传统光学显微镜,CLSM更适合在神经科学的细胞等层次上进行成像和活体观测试验。结论:CLSM作为一种精密的观察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为推动神经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新的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正常人群印堂与准头部位面色的可见反射光谱色度学数据,分析正常人群面色的色度学参数结果特性。方法:于广东省高校学生中筛选了516名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印堂与准头部面色的数据,进行CIE XYZ的颜色匹配三刺激值的计算,获得CIE 1964色度坐标、亮度、主波长、色纯度等色度学参数。结果: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数据反演于CIE 1964色度图,正常人群面色于印堂部的色度坐标x10为(0.3455±0.0071)、y10为(0.3483±0.0052);准头部的色度坐标x10为(0.3511±0.0065)、y10为(0.3518±0.0047);正常面色于印堂与准头部的亮度Y值分别为(30.28±4.80)、(29.60±3.80);正常面色于印堂与准头部的主波长值分别为(581.1±3.3)nm、(580.7±2.5)nm;正常面色于印堂与准头部的兴奋纯度值分别为(0.1377±0.0325)、(0.1634±0.0291)。结论: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对色诊资料采集可提供一种标准的测色方法,对正常人群的印堂与准头部面色的色坐标、主波长与色纯度数据的检测与归纳总结,可以为病理性面色的病证诊断提供基本参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体、动态分析穴位埋线后经穴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的规律,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er,LDF),获取右侧上巨虚(ST37)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足三里(ST36)、上巨虚(ST37)、下巨虚(ST39)的微循环血流灌注(PU),比较分析不同穴位之间及同一穴位埋线前后不同时间PU值的差别。结果:①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埋线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从埋线后即刻至第7天,ST37的PU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和ST39(P0.01);非埋线左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埋线穴位ST37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P0.01)。②右侧ST37埋线后不同时间点的PU值明显高于埋线前(P0.01);在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两侧ST37的PU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余时间点,右侧ST37的PU值显著高于左侧(P0.01)。③埋线后即刻至埋线后第6天,ST37右-左PU差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ST39的差值(P0.01)。结论:埋线能引起埋线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持续时间约7d,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从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来分析,埋线疗法对穴位的刺激效应约为7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体外抗氧化能力初步筛选复方枳葛橘对酒精性肝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最佳配伍比。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枳椇子、葛花和化橘红的不同配伍比,考察不同配伍比处方水提液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羟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和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O2-·)等的能力,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以抗氧化能力强者为复方枳葛橘的最佳配伍。 结果: 正交试验分析得到复方枳葛橘对酒精性肝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为枳椇子-葛花-化橘红(3:3:2),在此配伍比例下复方水提液的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在生药质量浓度1.0 g·L-1下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69.94%,32.47%,58.81%。 结论: 复方枳葛橘体外抗氧化最佳配伍比为枳椇子-葛花-化橘红(3:3:2),在此配伍比条件下其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激光针与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管性痴呆 (VD)是由于脑血管因素导致脑功能损害所致的痴呆综合征。该病患者有明显的记忆、计算、思维、定向、判断等能力障碍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于 VD的病因迄今尚未明确 ,临床上仍缺乏能从根本上阻止 VD发展进程的有效药物 [1] ,探索防治 VD的非药物疗法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2 ] 。1973年起 ,激光针灸疗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探讨激光针对 VD的作用 ,我们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以该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 VD患者 ,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诊断标准 :1…  相似文献   
18.
拉曼光谱研究丹参注射液对人红细胞膜作用及机制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活血化瘀传统中药,丹参具有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的显著临床作用,其对红细胞膜直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显微共聚焦拉曼技术,测量丹参注射液作用前后人红细胞的拉曼光谱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作用后红细胞膜部分谱线对应的基团构象发生微小变化,归属于磷脂分子脂酰基C-C骨架反式构象的1 064,1 126cm-1谱线强度明显减弱,归属于磷脂分子脂酰基C-C骨架扭曲构象的1 091 cm-1谱线强度明显增强,磷脂链内纵向有序性参数(Strans)明显变小,提示红细胞胞膜在丹参注射液作用下胞膜磷脂分子脂酰基C-C骨架的反式构象转变为扭曲构象,增强红细胞膜磷脂流动性,增强细胞膜的流动性,丹参注射液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可为其发挥活血化瘀的中药药理作用的可能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808nm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808nm激光穴位照射会阴、关元、肾俞等穴,对照组口服西药非那雄胺片。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L)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PSS症状评分、L和前列腺体积均有改善(P〈0.05);两组Ⅰ-PSS评分、L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未见异常。结论808nm激光穴位照射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阳虚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近十年国内核心期刊中有关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报道,从病机、治法、方剂、药物、疗程、疗效等方面给予总结,并对其中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今后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