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naive T eel)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认为,DC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缺陷是造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缺乏有效的病毒特异性CD8+CTL应答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基因Asp327Asn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131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临床病理、血液DNA及预后生存资料,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及Asp327Asn位点多态性与HCC术后复发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各基因型的元复发生存时间,并对不同基因型元复发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结果全组病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7%、76%,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7%、1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结节数可能与术后复发有关,而Asp327Asn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术后复发无关。生存分析显示,在单一结节数的HCC患者中,虽然Asp/Ash+Asn/Asn、Asp/Asp基因型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但生存曲线后半段明显分离。结论SHBG基因Asp327Asn位点多态性可能与HCC术后复发无关,但是对于肝脏基本状况较好的HCC患者,该位点多态性可能对其术后远期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3.
目的:评价帕洛诺司琼的止吐疗效和毒性.方法:将56例接受大剂量顺铂化疗的患者随机分入帕洛诺司琼组(实验组,28例)和托烷司琼组(对照组,28例),比较2组急性呕吐和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和毒性反应.结果:实验组急性呕吐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7% vs 67.9%,P<0.05).实验组的延迟性呕吐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8.2%vs49.7%,P=0.03)2组的毒性反应发生率相似,未观察到3~4级毒性反应.结论:帕洛诺司琼预防大剂量顺铂化疗所致呕吐优于托烷司琼,毒性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构建1b型HCV-NS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并做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其影响肝癌细胞凋亡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CVNS3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准备了条件。方法采集1b型HCV感染患者血清,提取HCV RNA,PCR获得HCV-NS3编码片段,经T-A克隆,构建pcDNA3.1-myc-His(-)-NS3,用pcDNA3.1(-)及上述重组载体的转染级质粒瞬时转染HepG2细胞,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同时提取细胞总RNA,进行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测定。结果从1b型HCV感染患者血清RNA中扩增出的1893bp片段大小正确,双酶切凝胶电泳结果证明已将此片段克隆到pcDNA3.1-myc-His(-)-NS3内,经测序证明其碱基序列为编码目的基因的正确序列,转染HepG2细胞后蛋白免疫印迹证实;芯片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2个上调,3个下调。结论成功地构建了1b型HCV NS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NS3;HCV-NS3可能是通过对FAIM2、FADD、TNFRSF4、FASLG和TNF基因的调控影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5.
我们应用人未甲基化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1826)联合HBsAg刺激处于免疫耐受和免疫清除期的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检测其分泌的干扰素(IFN)Y和CD8+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表面CD107a和CD107b的表达情况,研究CpG 1826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细胞的刺激,为CpG 1826联合HBsAg应用于临床中慢性HBV感染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并发脂肪肝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及其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次就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93例CHC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伴有脂肪性肝病(FLD)将患者分为两组:FLD组(45例)和非FLD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HCV基因型、病毒载量等病毒学相关指标;肝脏酶学指标(ALT、AST);血糖[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TG、TC)以及网膜素水平等。结果 FLD组与非FLD组患者的BMI存在统计学差异。FLD组患者的TG水平明显高于非FLD组(P<0.05),而FLD组患者的ALT、AST、FINS、HOMA-IR以及血清网膜素水平明显低于非FLD组(P<0.05)。两组间病原学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网膜素水平与WHR、BMI、FINS、HOMA-IR、TG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OMA-IR是血清网膜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R2=0.889,P<0.01)。结论 CHC患者伴发FLD与血清网膜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而血清网膜素水平与病毒本身无明确相...  相似文献   
187.
嗜酸性粒细胞与组织免疫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性粒细胞(EO)的特殊球颗粒中含有主要碱性蛋白(MBP)、嗜酸性粒细胞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的神经毒素(EDN)、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O)等强碱性蛋白,脱颗粒引起上述物质的释放.EO通过强碱性蛋白和活性氧引起组织细胞损伤,EO还可以产生PAF,LTC_4,LTD_4等炎性介质而引起炎症反应,因而多种疾病可能与EO相关.  相似文献   
188.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在尚无临床心衰征象、静息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49例高血压病患者中,检测出伴有左室肥厚的28例病人在踏车极量运动时左心收缩功能的反应低于无左室肥厚组(21例)及年龄配对的血压正常对照组(23例)。提示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收缩期储备功能已受损。  相似文献   
189.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NK细胞和B细胞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s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发病进程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SARS病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NK细胞动态变化,使用的NK细胞表面标志为CD16^ 、CD56、B细胞表面标志为CD19。结果分析用BD公司的MultiSet自动分析软件。结果:随着病程的进展92%的SABS病人B细胞先降后升或持续升高,少部分病人B细胞无改变或下降。NK细胞显示不同的个体差异,73.7%的病人显示典型的抗病毒免疫现象,即发病初期NK细胞数升高,恢复期NK细胞数下降,也有部分病人NK细胞无变化(15.8%)或升高(10.5%)。结论:在SARS发病进程中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0.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IL-12P70、IL-1β、TNF-α、IL-6、IL-8)和抗炎因子(IL-10)在疾病进程中的反应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处于一系列年龄段的47个SARS患者分为2组治愈组(n=27),死亡组(n=20),另设正常对照组(n=10);用BD CBA(Cytometric bead array)的方法对上述6种细胞因子进行分析检测,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47名患者炎性因子(IL-12P70、IL-1β、TNF-α、IL-6、IL-8)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0.05);死亡组IL-12P70、IL-1β、TNF-α、IL-6、IL-8和IL-10较治愈组显著升高(P<0.05).对治愈组而言,IL-6在发病2~12 d(中位数7 d)达到峰值,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IL-8则在发病后8~19 d(中位数13 d)达到最高,之后显著下降(P<0.05);相应地,IL-6/IL-10在发病后2~12 d(中位数7 d)显著高于发病后8~19 d(中位数13 d)和恢复期比值.结论高浓度的血浆炎性因子(IL-12P70、IL-1β、TNF-α、IL-6、IL-8)和抗炎因子(IL-10)提示发生在SARS患者的严重炎性和抗炎反应;IL-6是早期炎性反应中的主要炎性因子,可能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