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两种非病毒载体介导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转染方式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CD34 脐血干/祖细胞,平均分为3组,即未转染EGFP组、阳离子聚合物转染EGFP组和电穿孔转染EGFP组,将各组脐血CD34 细胞接种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构建的二维培养体系中在无外源性细胞因子情况下进行体外培养,7 d后进行集落形成单位(CFU)实验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单位(HPP-CFU)实验.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EGFP的CD34 细胞集落形成,Wright-Giemsa 染色了解其分化情况.结果 阳离子聚合物转染和电穿孔转染都可减少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的数目,且集落的大小也较未转染组小(P<0.05).电穿孔转染组荧光集落形成的数目多于阳离子聚合物转染组,且所形成的荧光集落更大更亮(P<0.05).两种转染方式的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培养后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 这两种非病毒载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方式均可造成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不同程度的损害.但电穿孔转染方式对于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损害较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要小,且转染效率更高,转染基因表达更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考察注射用银杏内酯冻干粉安全性的基础上 ,探讨其毒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安全剂量范围。方法 :按照新药临床前毒理研究规范 ,通过不同的动物实验 ,在不同剂量下先后进行注射用银杏内酯冻干粉的安全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结果 :注射用银杏内酯冻干粉的制剂安全 ,符合注射剂型标准 ;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出LD5 0 ,最大耐受量>12 0 0mg/kg ,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 72 3倍 ;长期毒性实验的最大剂量为 10 0mg/kg ,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 12 0倍 ,实验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活动、正常生长发育、内脏组织结构等多项指标均无明显的影响 ,给药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安全性实验和毒理学研究表明 ,银杏内酯冻干粉作为注射剂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总的完全缓解率已经达到60%~90%.但长期生存率却不令人满意,疾病的复发成为治疗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附4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霆  张福建  时林 《淮海医药》2009,27(1):52-5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6月收治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药物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疗15例(31.3%),显效31例(64.6%),有效2例(3.2%),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简便,疗效满意,关键是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症(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granular lymphocytes,LDGL)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占T/NK细胞性恶性疾病的2%~5%[1].其特征为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LGL)持续性的升高.该病由Loughran于1985年首次报道[2],迄今为止仅报道400余例.  相似文献   
17.
造血干细胞(HSC)体外培养是研究HSC生物特性的重要实验平台,也是今后实现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用于干细胞移植的必经之路.如同生物体体内其他细胞一样,HSC所生存的微环境具有三维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总的完全缓解率已经达到60%~90%.但长期生存率却不令人满意,疾病的复发成为治疗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腹膜纤维化的关键介质之一,在此前的实验中已经制备了靶向TGF-β1的shRNA表达质粒。本研究使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非病毒载体-磷酸钙纳米颗粒(CPNP),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显示其直径23.5~34.5nm,表面电荷为+16.8mV。在本研究中探讨使用CPNP介导转染shRNA质粒,研究其对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表达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shRNA表达质粒或作为对照的空白质粒在磷酸钙纳米颗粒介导下转染体外培育的HPMC,转染后的细胞被高浓度D-glucose(50mmol/L)刺激48h,然后监测TGF-β1和FN的表达。结果HPMC被高浓度葡萄糖刺激48h后其TGF-β1和FN的表达均上调,而使用磷酸钙纳米颗粒介导转染shRNA表达质粒则可明显抑制高糖对TGF-β1和FN的诱导效应。结论鉴于shRNA表达质粒对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有效抑制和CPNP的载体作用,我们认为联合shRNA表达质粒和CPNP可能成为腹膜纤维化基因治疗极具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洪兵  刘霆 《华西医学》2007,22(4):933-935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是造血系统的一种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其病程差异很大,可以从数月到数十年,一些患者从不需任何治疗,一部分则病情快速进展。因此对于初诊为CLL的患者,首要问题不是选择治疗方案,而是考虑何时开始治疗。临床医师需要面对问题是:那些早期患者需要治疗?那些患者应该接受更为积极的治疗?那些患者应该进行骨髓移植?要回答这些问题,有赖于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准确的预后估计。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Rai和Binet分期来估计患者的预后。然而根据Rai和Binet分期,在新诊断的CLL中,近90%的患者属于低危和中危组,但它们的预后和对治疗的反应却不一样[1]。即使分期属于高危组的患者,也有一部分在很长时间里并不需要治疗,表现出一个“惰性”的病程。因此临床分期系统不能很好地预测CLL患者在诊断时的临床病程。长期以来,“观察和等待”一直是早期CLL患者的标准治疗策略。随着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特别是免疫化疗和骨髓移植的广泛应用,早期积极的治疗可能使临床进展迅速、预后差的早期CLL获益。这就需要把能够很好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纳入临床实践。近年来,在筛选能够预测CLL患者疾病进展趋势的分子和细胞标记方面取得了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