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自噬基因Beclin 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过表达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及成骨细胞hFOB1.19中Beclin 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构建表达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Beclin 1,并用脂质体转染人骨肉瘤细胞MG63.用MTT法分析外源性Beclin 1过表达对MG63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结果 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中Beclin 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人成骨细胞hFOB1.19(0.17±0.06与0.43±0.11,t=29.493,P<0.01;0.13±0.05与0.25±0.08,t=6.325,P<0.01).pEGFP/Beclinl转染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后使其mRNA水平表达升高(5.34±0.50)倍,转染成功.正常培养的MG63细胞及空质粒转染的MG63细胞内,凋亡细胞很少,均为(0.10±0.05)%;而转染Beclin 1编码序列后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为(4.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2,P<0.05).结论 Beclin1在骨肉瘤细胞中表达下降,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过表达可抑制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52.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外科治疗的脊柱骨巨细胞瘤(GCT)患者的临床信息,找出其中与肿瘤复发相关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156例脊柱GCT病例。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节段、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Jaffe病理学分级、既往有无复发史、手术方式(囊内刮除、扩大刮除、全脊椎整块切除和分块切除)等7项临床指标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影响复发的多变量相关分析采用逻辑回归方法。结果 156例患者中外院手术复发后来我院就诊25例,首次来我院就诊131例;男71例,女85例,年龄16~68岁,首次发病平均年龄为31岁;肿瘤部位在颈椎34例(21.8%),胸椎52例(33.4%),腰椎31例(19.8%),骶尾椎39例(25.0%),累及2个以上椎节者11例。采取病灶囊内刮除39例,扩大刮除64例,全脊椎切除53例。随访时间18~165个月,平均59个月,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满意。术后复发45例,其中再手术34例,3次手术3例,4次手术2例;31例患者首次复发在术后2年之内。病灶囊内刮除、广泛刮除、全脊椎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6.15%、26.56%、18.87%。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与脊柱GCT复发具有相关性,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脊柱GCT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手术方式是影响脊柱GCT复发的重要因素。全脊椎切除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手术后2年内密切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中选择不同的肠造口方法,以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对行直肠癌Miles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8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对照组8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内、隆起型造口术.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癌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 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
颈椎椎间融合器翻修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颈椎椎间融合器(以下简称Cage)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颈椎Cage翻修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方法 颈椎Cage翻修术27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脊髓型颈椎病21例;单节段Cage 8例,双节段15例,三节段4例。就诊时距原手术时间2~25个月.平均10.3个月。患者表现为颈肩部不适22例,颈肩部疼痛9例,脊髓压迫症状19例,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翻修术前颈椎曲度较原手术术后当时平均丢失7.1mm、椎间高度平均丢失3.9mm,24例出现颈椎后凸畸形.多节段者均出现两个Cage交错咬合现象,植骨不愈合6例.动态X线片显示颈椎不稳9例,CT或MRI显示减压节段仍存在压迫19例。对23例(29个Cage)行前路Cage取出、减压植骨、钢板固定,其中16例加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植骨融合术;4例(9个Cage)行后路椎板减压、矫形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4~26个月.平均11.7个月,较翻修术前颈肩部症状改善率为81%.脊髓压迫症状改善率为58%.术后JOA评分平均14.2分.前路翻修中17例植骨块于术后3个月时愈合,6例延迟愈合。颈椎后凸畸形消失,椎间高度平均增加3mm.未出现神经损伤和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 Cage手术失败原因包括减压不够彻底、Cage沉陷产生颈椎曲度的丢失和植骨不愈合,翻修的适应证为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出现颈椎不稳、畸形者、翻修时尽量采用前入路,取出Cage,彻底减压,植骨固定。注意保留原有的骨质和颈椎的活动节段.长节段融合时应加后路固定.  相似文献   
55.
胸腰椎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原因分析及其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椎内同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 对我院9年来行胸腰椎内固定术的9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术后并发脊髓硬膜外血肿,并通过再次行血肿清除减压术得到证实。针对初次手术、术后阶段、再次血肿清除术以及继发的神经症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初次手术后出现的首发症状均是神经症状的加重,只有1例表现为术后的剧烈疼痛。术后神经症状加重至行血肿清除术的时间平均28.8h。从最初的临床表现异常到血肿清除术的时间为2~14h,平均6h。5例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尽管胸腰椎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相对少见,但其后果严重。一旦发现神经症状较术后加再,应及早手术。凝血功能障碍、多节段手术、脊柱翻修术后局部瘢痕化严重是产生血肿的重要危险因素,术者应在手术中彻底止血,并详尽了解所用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56.
继发性腰椎间盘炎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继发性腰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7例术后腰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沉、C反应蛋白、影像学特点和细菌学培养结果。结果术后严重的疼痛、白细胞增加、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是继发性椎间盘炎的主要临床特点。MRI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论一旦患者术后再次出现剧烈的疼痛并伴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增加就应当考虑术后椎间盘炎的可能,MRI检查能够提供最重要早期诊断椎间盘炎的证据。手术,尤其是内固定术,能够快速地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7.
2006年9月~2007年5月期间,笔者对40例骨科患者使用石膏绷带、聚氨酯绷带、聚氨酯泡沫夹板3种外固定材料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9~65岁,平均34岁。髌骨粉碎性骨折4例,髌骨裂缝骨折4例,胫骨干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术后6例  相似文献   
58.
骨肉瘤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由于恶性程度高,转移发生早,骨肉瘤的治疗效果至今仍不理想,研究骨肉瘤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分子机制并探索高效的治疗方式,已成为国内外对骨肉瘤研究的热点。lncRNA(long non-coding RNA)是一类长链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控,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近年来,lncRNA在骨肉瘤中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lncRNA通过与蛋白质、mRNA、miRNA等相互作用,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本文结合近年报道,对lncRNA在骨肉瘤分子机制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运用抗体靶向技术联合siRNA形成双特异性复合物scFv-9R-siRNA的高效递送系统,该系统通过抗OMgp的scFv把MAG,OMgp和Nogo A的特异性siRNA特异性运输至受损神经细胞,从而抑制这三种轴突抑制物的表达,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局部微环境,阻断这些髓磷脂相关抑制物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为后续的大鼠模型试验奠定基础.方法 (1)根据基因重组技术,利用制备好的高效抗OMgp单克隆抗体构建单链抗体scFv(OMgp),并在此基础上非共价合成针对MAG,OMgp,NogoA基因的scFv (OMgp)-9R-siRNA复合物;(2)体外鉴定scFv (OMgp)-9R-siRNA复合物效果:鉴定MAG,OMgp,NogoA三种抑制物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与非神经细胞对比,研究引入scFv后所产生的靶细胞特异性.结果 (1)成功制备抗大鼠OMgp单克隆抗体E811,并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对已制备的抗大鼠OMgp单克隆抗体E811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鉴定,在此基础上成功获得scFv (OMgp)-9R-siRNA复合物;(2)体外实验证实:scFv (OMgp)-9R-siRNA复合物同时特异性下调MAG,OMgp和Nogo A基因表达.结论 单链抗体技术(scFv)解决了siRNA的特异性导入受损神经元问题,为体内应用siRNA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钛网重建椎体治疗严重下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2例严重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22~63岁,平均43.8岁。L3 11例,L4 8例,L5 3例。行I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切除减压钛网重建,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伤椎高度、伤椎矢状位指数(SI)、腰椎前凸角等影像学指标变化,采用下腰痛疗效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4.2 h,平均3.6 h;出血量900~1 500 ml,平均1 300 ml;矢状位指数术前(57.5±7.6)%,术后(93.5±8.1)%;腰椎前凸角术前(34.3±7.3)°,术后(38.5±9.8)°。22例患者随访10个月~3年,平均2.6年,无内固定失败者,钛网重建节段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15例神经损伤患者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E级10例,D级4例,C级1例;依据下腰痛评分结果分级,优20例,良1例,可1例。结论:Ⅰ期经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椎体切除联合钛网植骨融合重建椎体手术创伤小,可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和神经根减压;同时可以选择长度合适的钛网,恢复腰椎前凸,可有效重建下腰椎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迟发性神经损害、腰椎后凸畸形及慢性腰痛,可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