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中cath K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h K)mRNA在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中的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探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改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d、5d、7d、10d和14d处死动物各16只,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改建的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cath K mRNA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cath K mRNA表达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加力后的第7天开始下降。这与牙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以及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目的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在生物机械力的诱导下,cathK参与了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有机基质的降解,cath K mRNA随正畸加力时间的增加出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2.
成人牙周病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矫治前后牙槽骨的高度,比较其变化,探讨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特点,为成人牙周病的正畸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病患者12例,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前后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上下颌中切牙至第一磨牙远中各个牙槽骨的高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各牙间牙槽骨高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除上下前牙间牙槽骨高度增高之外,矫治后较矫治前各牙间牙槽骨的高度均有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牙周病患者在矫治中定期做牙周检查及牙周治疗,严格控制菌斑。同时严格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在统一正确的刷牙方法下进行矫治。正畸矫治中遵循细丝轻力的原则,使有垂直骨吸收的牙槽骨高度有所恢复,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矫治采用TOMY0.018固定矫正器,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遵循细丝轻力的原则,在同一正畸医师指导下操作完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及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大黄组均以5%牛磺胆酸钠经胰管内逆行注射复制SAP模型,大黄组则在制模关腹后胃管注入大黄液大黄20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按10ml/kg注入,以后按上述剂量每6小时注入1次共4次。模型组和对照组同期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在术后24小时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用RT—PCR法检测肺iNOS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中NO和ET含量显著高于大黄组及对照组(P〈0.01)。模型组和大黄组肺组织中iNOSmRNA的表达均增高,模型组显著高于大黄组(P〈0.01)。大黄组肺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大黄治疗能降低ET的产生,抑制肺组织的iNOSmRNA的过度表达,降低NO的产生,对肺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t=22.127,对照组:t=10.992,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25,P0.05)。两组治疗后内皮素(ET)-1水平均明显降低而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19.071、14.326,对照组:t=8.237、7.947,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9.573、7.682,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t=16.708、18.751、15.076,对照组:t=8.967、10.105、7.866,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0、9.225、7.025,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黏度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t=17.129、12.963、12.452,对照组:t=7.027、6.544、5.628,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2.241、6.708、7.385,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且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UA)、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法测定血UA,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研究组血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T和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6、IL-17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血UA水平升高及炎症反应参与其发病。  相似文献   
106.
中药分散片及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主要综述了分散片特点、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工艺设计、几种中药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特点、质量评价、几种中药分散片的制备方法等。分散片具有携带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便于老人、幼儿和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等特点,是目前药品开发口服片剂的首选剂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7.5%高渗盐水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再次内毒素打击时肺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SD清洁级大鼠62只,随机分为NC组(正常对照组),RS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HTS组(7.5%高渗盐水复苏组)三组,NC组18只,其余两组各22只。RS和HTS先采用通过颈动脉插管放血的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然后两组用相应液体进行复苏,复苏成功后30min腹腔注入内毒素,NC组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内毒素和生理盐水后24h,48h随机取各组大鼠8只处死并采集血液和肺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量、定量测定肺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结果HTS组各时间点ICAM—1mRNA表达量、MPO和肺组织W/D均低于RS组,差异有统0.01)。HTS组CEC数量低于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7.5%高渗盐水复苏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再次内毒素打击时肺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8.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病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急性脑卒中、心脏骤停,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脑缺血缺氧,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因。这种损伤的发生机制近年展开的研究较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的因素,寻求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分析91例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肺脑复苏成功与否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心肺或心肺脑复苏成功者共37例;B组为心肺复苏未成功者54例。结果:两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分别为2.39±5.5 min和7.3±3.54 min;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分别为2.69±2.71 min和8.12±3.7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年龄及原发病等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意义。结论:心脏骤停是最危重急症,及时的诊断,先进的抢救设备,高素质的急救人员,系统正规的急救技术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对部分心脏骤停者,通过适当延长心肺复苏时间即超长心肺复苏,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0.
研究证实 ,人血小板功能存在着与年龄相关的增龄性变化 ,这可能构成老年人易患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 ,但这种变化的机制并不清楚。我们于 1 995~ 1 996年观察了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的变化 ,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就血小板发生增龄性变化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 2~ 84岁的健康志愿者 98人 ,分为 3组 :中青年组 4 0人 ,2 0~ 4 4岁 ,平均 3 3岁 ;老年前期组 2 3人 ,4 5~59岁 ,平均 51岁 ;老年组 3 5人 ,≥ 60岁 ,平均 67岁。受试前体检均无心脑血管疾病 ,无肝、肾、血液及内分泌疾病。 1周内无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