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5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7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11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P16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胶质瘤致瘤机理的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人P16基因功体(pcDNA3-P16),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P16cDNA转染到存在P16基因纯合缺失的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结果:PCR证实含P16cDNA质粒DNA已转入SHG-44细胞,Western blot显示有P16蛋白表达。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转杂P16基因的SHG-44细胞(SHG-44-P16)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基抑制率达84.27%。在软琼脂上克隆形成能力下降约6倍。细胞周期分析表明,处在G1期细胞由30.70%提高到66.21%。结论:野生型P16基因导入P16基因功能缺失的肿瘤细胞,能恢复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2.
113.
本文分析了术后生存五年以上的脑胶质瘤52例。认为影响预后因素除肿瘤本身的病理性质外,主要强调在保证生命和不引起严重残废的前提下,尽量在肿瘤周围水肿带的外围分离切除肿瘤,达到肿瘤的全切除,以及去骨瓣减压。术后联合放疗、化疗,对改善脑胶质瘤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影响垂体腺瘤手术疗效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976年6月~1988年6月在我科手术的11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并进行随访,对影响手术疗效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62例,女56例。年龄为15~63岁,平均36.4岁。其中25~55岁患者占总数的94%。 临床表现 病程3个月~8年,平均2.2年。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108例,包括双目失明7例。头痛104例,其中10例病程中有剧烈头痛、阵发性昏迷、视力急剧下 相似文献
115.
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目的是了解大网膜移植到缺血脑皮层后,侧支循环建立的时间,方式,从而估价网膜颅内移植的效果。实验采用家兔30只。首先探讨制备兔脑缺血的各种实验模型,发现电凝闭塞大脑中动脉分支操作方便,缺血效果可靠,确认为制备脑缺血的标准实验方法。 实验分甲,乙两组进行。甲组观察带蒂大网膜移植于缺血脑皮层后侧支循环建立的时间;乙组了解网膜和脑皮层之间的联接方式。结果证实,网膜移植到缺血兔脑皮层后3天,发生了肯定的血管吻合,网膜和脑皮层之间有一层增厚的纤维层相隔,网膜和脑组织不仅通过该纤维层发生联系,而且网膜组织本身和网膜内的血管可以穿过该纤维层和脑组织发生直接的连接。 相似文献
116.
报告直接切除脊髓髓内肿瘤26例,除3例高颈段肿瘤术后死亡外,23例均获治愈或好转出院,15例存活至今,有4/5恢复活动能力。主张一期手术切除肿瘤。认为争取全切除,注重保护脊髓、减压骨窗够大、应用显微技术及术后应用脱水剂和激素是提高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7.
118.
江苏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于1984年10月11日~13日在连云港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3人,列席代表25人,收到论文74篇,其中实验性研究的论文较以前明显增多。苏州医学院报告的脑胶质瘤细胞裸小鼠移植实验研究,三年来已传代移植22代,移植成功率稳定在100%,并且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征。南通医学院报告的脑缺血状态下大网膜移植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在大网膜移植于缺血脑皮层后3天,就能建立 相似文献
119.
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胶质瘤细胞中存在着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本实验旨在观察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在体外能否引起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从而为研究胶质瘤细胞中存在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打下基础;并进一步分离、纯化该物质。方法:分别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以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做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结果;将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分别浓缩,并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其结果;转膜,测序,初步测定这种能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信号物质。结果:(1)C6胶质瘤细胞的培养上清引起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上清和新鲜无血清培养基(P<0.05)。(2)将无血清培养的等浓度的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上清浓缩蛋白进行SDS-PAGE,可见二者蛋白条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可以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2)C6胶质瘤细胞无血清培养的上清中存在着能够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0.
1984~1993年我科共进行各类颅脑手术3011例,术后再手术(指术后一个月内因某种原因再行手术)76例(占2.52%)。本文对其再手术的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6例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7~75岁。首次开颅手术中,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清除33例,颅内肿瘤切除术33例,其中脑胶质瘤17例,脑膜瘤7例,神经鞘瘤3例,垂体瘤、血管母细胞瘤各2例,畸股瘤、转移癌各1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5例,以上病例中尚有部分病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4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例。开颅术后致再手术的原因中,各种类型的颅内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