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对并管检验项目中未处理的申请信息进行管理。方法利用LIS数据库表中的业务类库表REPORT_MASTER和采集表UT_CHECK_COLLECTION,编制模块并嵌人~ULIS中。结果通过标本和检验信息对应关系的程序管理及数据库表的运用,实现了并管项目中未处理申请信息的实时显示和动态更新。结论该模块的使用使检测过程规范有序,避免了手工管理查找并管项目造成的项目漏检、收费和检验报告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室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显微镜下病理反应程度与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接受术前放疗的上颌窦鳞状细胞癌36例, 男26例, 女10例, 中位年龄为57.5岁。临床分期: Ⅱ期2例, Ⅲ期12例, Ⅳ期22例, 受侵上颌窦区中位放疗剂量为60Gy, 中位休息23d后行上颌窦癌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标本连续切片并HE染色, 显微镜下评价肿瘤组织放疗反应程度并分析其与肿瘤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依据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病理反应分度标准, Ⅰ度放疗反应为33.3%, Ⅱ度为16.7%, Ⅲ度为50.0%。治疗后中位随诊51个月, 随诊期间复发14例, 占38.9%, 其中局部复发13例。全组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为70.9%, 5年无病生存率为60.5%。肿瘤组织Ⅰ、Ⅱ、Ⅲ度放疗反应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但Ⅱ、Ⅲ度放疗反应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将Ⅱ、Ⅲ度合并为重度反应组, Ⅰ度定为轻度反应组, 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5%和83.3%(P < 0.001)。重度反应组与轻度反应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7.1%和91.3%与8.3%和30.0%, P值均 < 0.001。综合性别、年龄、病理分化、放疗剂量、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临床分期以及肿瘤放疗反应程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组织反应程度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放疗后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反应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 ⅠE~ⅡE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UADT-NKTCL)经治疗后远处淋巴结转移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1979—2012年共收治 468例ⅠE~ⅡE期UADT-NKTCL患者,其中 170例接受单纯放疗、19例单纯化疗、278例综合治疗、1例抗炎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远处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中位随访35个月,32例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绝对转移率为6.8%(32/468),占总失败病例数的19.8%(32/162),2年远处淋巴结累积转移率为6.4%。71.9%(23/32)合并远处器官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腹腔淋巴结。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原发于鼻腔外上呼吸消化道、ⅡE期、首程治疗疗效未达CR者是远处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 ⅡE期和首程治疗疗效未达CR是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分别为2.82(1.37~5.82,P=0.005)和3.01(1.16~7.78,P=0.023)。ⅡE期综合治疗组的远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单纯化疗组,2年远处淋巴结累积转移率分别为12.5%、35.1%、50.0%(P=0.011)。结论 早期UADT-NKTCL治疗后远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但对于 ⅡE期和首程疗效未达CR者转移率仍较高。ⅡE期患者建议采用综合治疗以降低远处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5例≥70岁拟行放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GA。4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7岁,男28例,女17例。CGA状态良好组31例,不良组14例;俯卧位放疗35例,仰卧位放疗10例。放疗期间通过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  相似文献   
45.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可全程监控等特点,应用广泛.奥林巴斯AU640的反应曲线是该仪器的一大亮点,该文介绍了反应曲线的解析和常见应用.  相似文献   
46.
消化内镜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发展极其迅速。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有时由于占位性病变较小、小肠肿瘤或出血术前难以明确等原因,加上腹腔镜手术中术者不能有效地进行触、摸等探查手段。往往需要消化内镜的探查及辅助定位。本次研究共实施消化内镜辅助下腹腔镜胃肠道手术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中高危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高危老年(≥65岁)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MRT)的意义.方法 收集874例改良根治术后中高危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接受PMRT的情况和PMRT的作用,其中T3~T4和(或)N2~N3为高危组,T1~T2N1为中危组.结果 ≥65岁的患者108例,占12.4%.与<65岁的患者相比,≥65岁的患者中,病理学分级为Ⅲ级、N3、高危和化疗患者所占的比例低,而合并其他疾病和有恶性肿瘤史者所占的比例高.≥65岁的患者中,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接受放疗的比例分别为15.3%和52.2%;<65岁的患者中,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接受放疗的比例分别为18.1%和82.7%.≥65岁的患者中,中危组放疗和未放疗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0和14.2%(P=0.24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5.2%(P=0.159);高危组放疗和未放疗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0和14.1%(P=0.06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6%和77.4%(P=0.597).<65岁的患者中.中危组放疗和未放疗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0和9.9%(P=0.03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2.1%(P=0.739);高危组放疗和未放疗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2%和26.1%(P=0.0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和57.7%(P=0.000).结论 不同年龄的中危组患者实施PMRT的比例相仿,但对于高危组患者,接受PMRT的比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高危老年乳腺癌患者实施PMRT可能可以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应支持放疗.  相似文献   
48.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cute toxicities between two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 phase Ⅱ trials on 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 of capecitabine with or without oxaliplatin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and Ⅲ rectal cancer. Methods From March 2005 to November 2007,based on two fulfilled phase Ⅰ studies,two phase Ⅱ trials were launched respectively to further observe the tolerance and toxicity. In one tria1,118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apecitabine and radiotherapy (Cap-CRT trial), with radio-therapy of DT50 Gy/25 F/5 wks to the pelvis, and capecitabine at a dose of 1600 mg/m2/d(d1-d14,3 weeks per cycle). In the other trial, 90 patients received concurrent oxaliplatin, capecitabine and radiothera-py(Cap-Oxa-CRT trial), with the same radiotherapy schedule, while oxaliplatin at a dose of 70 mg/m2(d1, d8) and capecitabine of 1300 mg/m2/d(d1-d14,3 weeks per cycl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lay of radiotherapy (10.2% vs 6.7%, X2=0.80, P=0.460) or chemotherapy (9.3% vs 19.1%, X2=4.80,P=0.090) between Cap-CRT and Cap-Oxa-CRT trials. Grade 1-4 leukopenia,diar-rhea and nausea were the most common acute side-effects in the both trials, accounting for 70.2%, 65.9% and 42.3%,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ing with Cap-CRT trial, Cap-Oxa-CRT trial had significantly more grade 1-4 non-hemotological toxicities, mainly in Gl,including nausea (68.9% vs 22.0%, X2=46.90, P= 0.000), diarrbea(76.7% vs 57.6%, X2=13.50, P=0.009), fatigne(47.8% vs 13.7%, X2=18.90,P= 0.000), hand-foot syndrome (14.4% vs 4.2%, X2=7.10, P=0.029), and inappetence (50.0% vs. 27.9%, X2 = 25.70, P=0.000), but not in hematological toxities of leukopenia, anemia or thrombocytope-nia. Of all the patients,grade 3 and grade 4 toxicities were diarrhea(24.0% and 1.0%),leukopenia(4.3% and 0.0%),radiation-induced dermatitis(3.8% and 0.0%),cramping abdominal pain(1.0% and 0.0%) and fatigue(0.5% and 0.0%). Only grade 3 and 4 diarrhea was significantly more in Cap-Oxa-CRT trial than in Cap-CBT trial(33.0% vs 18.6%, X2=5.90,P=0.023).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and Ⅲ rectal cancer,both the postoperative concurrent radiochemotherapy regimens are tolerable,though Cap-Oxa-CRT trial has more grade 3 and 4 diarrhea.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对40例形态学难以诊断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与单独用形态学诊断的结果比对,对两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有差异的与流式细胞仪分型对照.结果 骨髓涂片免疫组化的结果和FCM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免疫表型分析的结果为临床诊断和预后提供了更有力的帮助,对M0和MAL的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较形态学诊断的结果更好.结论 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形态学难以诊断的急性白血病分型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能更好地进一步分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从烧伤创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剂.方法 采用K-B法对121株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抗菌剂敏感实验,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0年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同时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烧伤创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临床常见抗菌剂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其次是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010年增加了多黏菌素B的药敏实验,敏感率92.5%,其他抗菌剂敏感率均低于50.0%,检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11例,占9.1%,从药敏谱和患者分布情况分析,存在较严重的交叉感染现象.结论 烧伤科患者创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呈逐年增加现象,应继续加强对该菌的监测与控制,并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严防耐药菌株在烧伤科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