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而只有存活心肌经血运重建后心功能得到改善,患者才能从中获益。因此,选择一种有效、准确的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对选择治疗方案,决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PET和SPECT是评价心肌存活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应用也不断扩展,特别是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扫描显像的应用可从坏死组织中区分周围的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42.
<正>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全新的、反映组织间磁敏感差异对比的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特点。脑肿瘤内常有微血管形成及微量出血,并可有钙化,对这些细节的识别对肿瘤的定性有重要的作用,并可用于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而SWI对于静脉结构、出血代谢物、矿物质  相似文献   
43.
<正>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并不罕见。从1777年Maxillian,de、Stoll首次报告以来,文献中相继有所报道。由于本病常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存,术前常致误诊。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外部分有关文献,就临床有关问题综述如下。发病率:Keill及其他学者的文献报告,  相似文献   
44.
<正>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常规血管造影相结合的新的检查方法,在1981年布鲁塞尔国际放射年会上得到一致公认和推崇。近年来,该项检查技术已陆续用于临床各系统病变的诊断。我科已检查诊断各系统病变130例。本文仅就动脉数字减影(IA—DSA)对颅内病变的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46.
<正> 本文对我院1983年以来由临床检查发现为腹块,经超声与X线检查,并有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54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 54例腹部肿块患者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15~71岁。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者44例,未手术者10例,包括1例胰头癌、1例总胆管管癌,1例  相似文献   
47.
<正>原发扩张型心肌病(IDCM)以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准确非损伤地评价左心室功能和容积对评估和治疗IDCM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有多种评价方法,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48.
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全部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其中 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2例行CT检查 ,2例行DSA检查。结果  7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为等、低信号 ,6例在T2WI呈均匀明显高信号 ,1例呈混杂信号。病灶形态呈哑铃形或卵圆形 ,边界清楚。注射造影剂后肿瘤显著强化 6例 ,不均匀强化 1例。 2例CT检查表现为均匀较高密度影 ;2例DSA缺乏明显的肿瘤染色。结论 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在MR图像上有其特异性 ,综合分析临床点及MRI、CT和DSA等影像表现 ,有利于正确诊断 ,确定手术入路 ,指导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49.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