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2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2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61.
162.
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 影像AI是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鉴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原检测率低等因素, 肺炎的精准诊疗面临巨大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胸部影像AI展示了其在新冠肺炎快速识别、病灶定量分析、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价值,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如研究样本量小, 模型缺乏多模式评估, 肺炎分类欠精细等。本文在此基础上, 对影像AI辅助肺炎诊断的今后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强调高质量数据集的采集、影像数据标注的标准化、技术创新、算法优化和AI模型的验证, 以及重视AI在其他类型肺炎中的研究, 期待影像AI为肺炎的临床决策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分析骨科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切口分泌物细菌鉴定结果以及耐药株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334例患者,收集性别、年龄、细菌生长情况、细菌鉴定结果、耐药分布情况等指标,剔除重复资料后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分泌物检出细菌,检出率为56.89%。共分离214株菌株:160株革兰阳性球菌(74.77%),52株革兰阴性杆菌(24.29%),2株革兰阳性杆菌(0.9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49.07%),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性高;革兰阴性杆菌多数为多重耐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为敏感。结论 骨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有较大可能发生切口细菌感染,细菌分布广泛,临床医生应当重视细菌的检出以及耐药情况,合理运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放射科实习生和住培医师检出肺结节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10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常规胸部CT检查的40例患者图像。招募在放射科轮转的实习生和住培医师作为阅片者,阅片者在不借助AI软件的情况下独立阅片对胸部CT进行判读,记录肺结节的数量、位置和阅片时间,随后经过两周洗脱期借助AI对所有患者的图像进行再次阅片。计算独立阅片和AI辅助阅片模式的肺结节检出率,比较两种阅片模式检出效能的差异性;比较独立阅片和AI辅助阅片模式的阅片时间的差异性。结果:实习生采用AI辅助阅片对肺结节的检出率89.22%高于独立阅片的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培医师采用AI辅助阅片对肺结节的检出率92.16%高于独立阅片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习生和住培医师采用AI辅助阅片模式的阅片时间均短于独立阅片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智能有助于提升实习生和住培医师肺结节检出效能,且显著缩短阅片时间。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从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角度,探讨Balb/C-nu小鼠游泳力竭法建立气虚模型的复制情况。方法 将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气虚组,其中气虚组采用连续15 d尾部固定5%体质量金属游泳至力竭(鼻尖浸水时间>5 s)的方法建立气虚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流动相选择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 min,5%~8%A;1~4 min,8%~8.5%A;4~5 min,8.5%~12%A;5~10 min,12%~40%A;10~12 min,40%~100%A;12~15 min,100%A),流速0.3 mL·min-1,进样量10 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范围为m/z 50~1 000。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和MSE采集的高碰撞能量离子碎片信息,以及串联质谱法(MS/MS)碎片离子信息等鉴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与MetaboAnalyst 5.0分析生物标志物的相应代谢通路及通路富集。结果 正常组和气虚组小鼠尿液内源性物质明显分离,并有24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通路有三羧酸循环、糖酵解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嘧啶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色氨酸代谢等。其中,与能量相关的代谢通路有三羧酸循环、糖酵解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嘧啶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结论 通过尿液代谢组学考察,结合体征外观,成功评价了Balb/C-nu小鼠游泳力竭法建立的气虚模型,同时验证了气虚与能量代谢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6.
<正>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性细菌,具有双相发育特点,由于其缺乏合成能量的ATP酶,需要完全依赖宿主细胞提供,但又不同于病毒,其内含有DNA、RNA两种核酸,以二分裂形式进行繁殖。目前共11属,21个种,其中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肺炎,以肺炎衣原体为主,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肺炎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误诊及漏诊[1]。本文旨在通过描述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7.
目的:初步研究我国优秀青少年女运动员三联征(FAT)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2007年版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和2014年FAT联盟专家共识标准,对8个运动项目163名13~18岁国家队青少年女运动员进行FAT三个组分[伴或不伴进食紊乱(DE)的可利用能量(EA)降低、月经失调(MD)和骨密度(BMD)降低]的检测:(1)EA=能量摄入(EI)-运动能量消耗(EEE)。EI采用3日饮食日记和称重法计算,EEE采用便携式能量代谢测定仪测定。采用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E-Q 16.0D版)调查是否存在DE。(2)采用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过去12个月内是否存在MD。(3)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骨密度(BMD),同时获得体成分指标(去脂体重和体脂率)。然后连续365天通过每日损伤报告表采集每天运动中发生的肌肉、关节、骨骼等损伤数据,包括损伤部位、类型和是否重大损伤(因伤停止运动≥7天)等。最终88人完成所有合格信息采集,观察期间运动中发生损伤者纳入受伤组,运动中未发生损伤者为未受伤组,比较两组FAT三组分,分析其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一年观察期中,共有34人(3... 相似文献
168.
169.
目的对3个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样表型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及系谱分析,初步探讨FH异质性的分子基础。方法对3个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心电图、心脏及大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结合扩增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apoB)、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结果与GenBank比对,并进行家系分析。结果先证者3例初诊时年龄均〈16岁,血浆胆固醇水平〉258mg/dL,出生时即有黄色瘤,之后多处出现黄色瘤并有角膜环,可确诊为纯合子型FH。1例出现早发冠心病,多次发生心绞痛。LDL-R基因发现313+1G→A纯合突变。检查3家系3代共86例,根据血脂和临床表现确诊17例杂合子FH患者,系谱分析家系1、2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家系3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结论证实3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样表型系谱,系谱分析可初步明确FH遗传方式,结合基因检测可对FH异质性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比较柠檬酸镁与乳糖用于建立SD大鼠慢性渗透性腹泻模型的可行性和实验适用性,为大鼠慢性渗透性腹泻模型的建立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5周龄SPF级SD大鼠3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柠檬酸镁腹泻(Mg)组以及乳糖腹泻(Lac)组。Lac组用高乳糖饲料喂养,自由饮水;Mg组用基础饲料喂养,自由饮用柠檬酸镁溶液(镁离子浓度为4.77 g/L),不另外给予普通饮用水;Con组用基础饲料喂养,自由饮水。每天观测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腹泻情况,腹泻14 d后测试肌力和自主活动度。随后处死全部大鼠,取结肠中段检测肠黏膜跨肠上皮电阻;取小肠下段和结肠中段,HE染色观察肠黏膜病理学变化。结果:两腹泻组大鼠均出现体重增长缓慢、毛发稀疏无光泽、乏力、活动减少等临床表现,腹泻率和腹泻指数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Lac组腹泻指数明显高于Mg组(P0.05),但Mg组小肠黏膜破坏程度较Lac组稍严重。结论:两种腹泻模型均能达到慢性腹泻的要求,但存在各自的优势,需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恰当的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