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制图目的运用计算公式得出纠正酸中毒所需补碱量的方法,复杂费时。为此,我们根据常用公式绘成简图(图1),从而能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补碱量。二、使用方法1.图中Y轴为患者的体重(公斤),X轴为患者所需补碱量,斜线部分为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和碱剩余(BE)的临床测得值。  相似文献   
32.
患者男,42岁。以左上肢肿块逐渐增大30余年、突然疼痛、上肢迅速增粗,于1988年4月5日入院。患者左上肢自幼即发生肿块,质软,无压痛,以后肿块增多增大,肢体变粗。曾于20年前作左上肢多个肿块切除术,术后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之后,肿块发展遍及左上肢,前臂更粗,肿块更多。肿块局部呈软团状,与基底无粘连。入院当时,左上肢突然疼痛,更肿更粗,最粗处直径为21厘米,张力大,有两处皮肤突出、菲薄,穿刺抽出不凝固的暗红色血液。局部皮温正常、桡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33.
Co^60γ辐照对裸鼠血像及造血微环境功能影响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供移植实验使用的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分别用3.5、5.0、6.5、8.0Gy4个Co^60γ辐照裸鼠,检测经过辐照后各组裸鼠1、3、5、7、14、21d血像变化,检测辐照后1、7、14、21d裸鼠骨髓基质CFU-F形成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辐照后1、7、14、21d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8.0Gy辐照剂量裸鼠死亡率100%;3.5、5.0、6.5Gy辐照剂量组裸鼠的造血损伤均能在辐照后21d之内自我恢复;6.5Gy组骨髓CFU—F于移植7(22.00±6.00)、14d(33.00±6.00)后较3.5、5.0Gy组均显著降低(P〈0.01),VCAM-1表达于7(21.67±7.45)、14(22.33±9.07)、21d(23.33±4.5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较3.5G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d(23.33±4.51)较5.0Gy组(34.00±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5Gy是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适宜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白血病早期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科共对14例allo-HSCT后复发的患者给予IL-2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3名患者随访13~24月(中位时间18月),未出现本病全面复发,无病生存率为92.85%。GVHD的表现均为Ⅰ度,发生率为35.7%。结论 IL-2是治疗allo-HSCT后早期复发的有效且重要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治疗后GVHD的发生率低、表现较轻。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东城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点,探讨学校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的科学方法.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出现的10起传染病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研究,对接报处置以及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分析现行的疫情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在10起疫情中,5起检出腺病毒,平均罹患率为34.1%,罹患率范围在21.3%~53.1%之间;4起检出流感病毒,平均罹患率19.4%,罹患率在8.3%~53.5%之间;1起检出诺如病毒,罹患率16.48%.结论 秋冬季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共同威胁着学生健康.在校学生人数多、办学规模大的学校,尤其小学是学校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6.
白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因牙槽脓肿静滴10%葡萄糖500ml加白霉素0.6g,用药约5min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紫绀、四肢抽搐、意识丧失,血压为0。既往未用过白霉素。诊断:过敏性休克。停满白霉素,立即吸氧,并予地塞米松10mg静推和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滴。继之再次给地塞米松1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滴,30min后神志清晰,呼吸平稳,血压逐渐回升;1h后血压12.4/9.0kPa,休克纠正。2讨论白霉素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过敏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药物热、药疹和尊麻疹等,致过敏性休克者…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基于流动小室的构架,建立一种用以研究细菌在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的体外模型.方法 以2 mg/mL牛胶原蛋白预包被流动小室后,接种1 × 105个HBE细胞,含20% 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37 ℃,5 %CO2孵箱培养24 h铺满底部后用于实验;以流动小室中细胞数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设计考察流速、流动时长和流动相成分对细胞模型的影响,筛选最优实验条件;以正交实验结果 为条件,细菌黏附量为指标,与常规用于细菌细胞黏附的培养板方法 相比较,分别于2 × 108、108、5 ×107、2.5 × 107CFU/mL接种浓度下与细胞进行黏附实验,判定流动小室是否为细菌细胞黏附研究的可靠模型;以SYTO9荧光标记细菌的方法 表征黏附于细胞的细菌量.结果 优化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影响因素主次为流速> 流动时长> 流动相组成,方差分析结果 显示,流速和流动时长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P< 0.05) ,流动相组成无显著差异(P> 0.05) .荧光染色后,该模型可实现细菌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黏附的荧光实时观察;细菌黏附的定量结果 显示,随着感染复数增大,流动小室模型与常规培养板方法均检测出黏附细菌的增多,且呈线性关系;但同一感染复数下常规培养板方法 所检测出的黏附菌量与流动小室模型相比显著增多(P< 0.05) .结论 在适宜的流速、流动时长下,该模型可用于研究细菌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黏附,并且较常规培养板方法 具有更贴近体内环境、准确度高、可实时观察等优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高流量给氧和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高流量给氧组40例,纳洛酮治疗组40例;观察三组颅内压、脑水肿、髓鞘碱性蛋白、伤后6个月GOS评分变化。结果纳洛酮治疗组颅内压增高幅度和脑水肿程度较高流量给氧、对照组明显减轻;纳洛酮治疗组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纳洛酮治疗组6个月后死亡率、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高流量给氧组。结论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增高的幅度、减轻脑水肿、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而高流量给氧治疗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iori,Hp)是许多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重要致病因子,Hp感染可能与胃肠外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有关,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氧化应激、免疫交叉反应调节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而参与NAFLD发生发展.本文对HP感染与NAFLD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认识Hp感染与NAFLD易感因素的关系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全肺再切除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行全肺再切除术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术前抗结核治疗、结核菌耐药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1例术后痰结核菌均转阴,3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2例后期痰菌转阳,余9例随访至今痰菌阴性。结论全肺再切除术对于部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