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 ,治疗较为困难。尤其是那些波及关节面的骨折 ,治疗观点分歧较大。对 1992年以来 87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 ,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去石膏后积极功能锻炼 ,72例获长期随访临床评价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7例 ,获得随访 72例 ,随访率82 7%。男性 5 4例 ,女性 18例 ,平均年龄 39 4岁 ,左侧34例 ,右侧 32例 ,双侧 6例。随访时间 13个月~ 7年 ,平均 4 2年。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 6 2例 ,挤伤 4例 ,扭伤 3例 ,车祸伤 3例。 3例高处坠落伤者合并腰椎压缩骨折。1 2 骨折分型 将跟骨骨折分为三大类 :①Ⅰ…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对骨折后发生后关节面压缩愈合的跟骨在步态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 在正常跟骨有限元模型后关节面下楔形切除一块以模拟骨折后距下关节面塌陷。利用后关节面压缩愈合的跟骨与距骨有限元模型模拟其在步态过程中 3个位相 (落地相、中立相、起步相 )时的受力状况 ,进行有限元计算 ,并与正常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后关节面压缩愈合的跟骨与距骨在 3个位相时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增高区与正常状况时明显不同。结论 计算结果显示了跟骨几何形状修复的重要性 ,同时有助于笔者对跟骨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143.
跟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刘立峰  蔡锦方 《中国骨伤》2004,17(8):510-512
本文着重对跟骨骨折的分型、治疗方面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对后关节面压缩的跟骨与距骨在步态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在跟骨有限元模型上切割部分后关节面,模拟跟骨骨折后的后关节面压缩畸形。利用模拟畸形愈合的跟、距骨有限元模型模拟跟距骨在步态过程中三个位相(落地相、中立相、起步相)时的受力状况,进行有限元计算,并与正常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了模拟畸形愈合的跟、距骨在三个位相时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增高区,与正常状况时明显不同。结论 模拟畸形愈合的跟、距骨的应力分布变化对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可对许多临床病理现象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5.
跟腱再断裂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 ,由于感染、修复、或功能康复方法不当易导致跟腱再次断裂。二次修复由于常伴有感染、皮肤或跟腱缺损 ,其修复较为困难。我院于 1992年~ 2 0 0 0年共收治此类患者 17例 ,均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 1~ 7年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年龄 19~ 5 6岁。左侧 7例 ,右侧 10例。第一次修复术至二次手术时间 :2周以内 5例 ,2~ 6周 9例 ,6周以上 3例。再断裂原因 :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导致的跟腱液化断裂 7例 ,修复方法欠牢固 3例 ,术后跌倒致断裂 4例 ,去石膏后功能锻炼不当断裂 3例 ;跟腱缺损…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PVT1对卵巢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Real-timePCR检测PVT1在卵巢癌组织样本中表达情况及PVT1在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PVT1对卵巢癌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用于研究过表达PVT1对自噬相关蛋白ATG7表达的影响;利用共转染实验验证PVT1通过上调ATG7从而影响自噬水平。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卵巢癌组织中PVT1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各卵巢癌细胞系(ES2、OVCAR3、A2780)中PVT1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细胞系(HOSEpiC)。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PVT1能增加自噬标志蛋白LC3II/LC3I比例,能够显著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自噬并通过上调ATG7的表达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结论 lncRNA PVT1能够上调ATG7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自噬的发生,有望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7.
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不少见,修复方法较多.但是与成人相比,如何选取合适皮瓣转移修复,也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我院自2000-2011年收治足踝部骨或肌腱外露或感染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5例,根据受区及周围组织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皮瓣转移修复覆盖创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8.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布氏杆菌为细胞内寄生菌,可在单核巨噬细胞内长期生存,造成机体多脏器损伤,导致疾病的慢性化。布氏杆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在血液系统方面,除常见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肿大外,还可有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表现。2005年以来,我们接触到一些在血液科初诊的患者,其中有12例进行了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细胞形态学的观察,我们发现该病在骨髓细胞学方面有一些较为特征性的变化,对该病的辅助诊断和血液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架四维相矫治在足踝部畸形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足踝部畸形患者42例,分为2组,A组(20例)使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B组(22例)使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并按1 mm/d的速度逐步矫形.[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出现神经损伤者2例、切口不愈合者3例,皮肤坏死溃疡形成者2例;B组未发现类似并发症,且临床疗效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可以有效治疗足踝部畸形.  相似文献   
150.
实验观察地塞米松及Gi蛋白抑制剂百日咳毒素,转录抑制剂放线杆菌素干扰后肺源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一氧化氮含量变化。 发现高剂量地塞米松(13 mg/kg)和地塞米松联合放线菌干预肺源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肺含水量降低,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增高,肺含水量降低,肺泡间质内炎细胞浸润减少,脑膜血管充血明显减轻,浸润的胶质细胞较少。结果说明,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提高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在肺源性脑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