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索生物降解性的阿霉素聚乳酸微球 (ADR -PLA -MS)对兔眼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灰免 3 0只 ,随机分组 ,对照组 2 0只眼内注入 1%空白微球悬液或磷酸缓冲液 (PBS) ;阿霉素微球组 (含阿霉素 0 0 5mg/ml或 0 1mg/ml ,2组各 2 0只眼 )。各组均 2次行气体压迫玻璃体手术。所有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入成纤维细胞悬液 2× 10 5/0 1ml后 ,再分别注入空白微球 ,PBS或载药微球悬液 0 1ml,连续四周以间接检眼镜观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 ,阿霉素微球 0 0 5mg/ml组和 0 1mg/ml组在 4周末时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 85 % ;65 %和 2 5 % ,阿霉素微球 (0 1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而阿霉素微球 (0 0 5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一次性注入含 10ug阿霉素的生物降解性微球能够有效地减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2.
杨晨  范翔  刘瑜玲 《眼科研究》2010,28(7):676-677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视疲劳出现的现象日趋增多,其中以屈光不正性视疲劳多见。目前已证实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电脑终端视疲劳安全有效,而国内尚未见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的报道。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39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年于2006年来我院就诊.既往史、家族史均无特殊.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左眼0.05,右眼0.5.双眼眼前节和眼压检查均正常,未触及搏动性眼球突出.直接及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显示,左眼后极部可见纡曲扩张的粗大血管团.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估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时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与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玻璃体腔注射1.25mg (0.05ml) 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59例(59只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根据OCT图像有无SRD,将患者分为SRD(+)组与SRD(-)组.结果 SRD(+)组22例(37.29%,22/59)患者,平均年龄低于S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黄斑中心区厚度(central subfield macularthickness,CSMT)明显>S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1、3个月,SRD(+)组CSMT的改善幅度明显>S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3个月,SRD(+)组BCVA的提高幅度亦大于S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合并SRD的患者CSMT及BCVA改善幅度更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5.
目的:报道特发性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IJFT)伴新生血管膜(NVM)患者的视力结果。方法:我们对16例(26只眼)双眼IJFT伴NVM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无对照分析(Gass分类为2A组)。将眼分为2组:WO组(n=11)IJFT而不伴NVM;W组(n=15)则指入选时诊断为IJFT伴NVM。对WO组,观察了最初视力和从最初检查到诊断NVM的时间。回顾了2组患者特征性的眼底改变,包括脉络膜视网膜吻合存在与否,视网膜内的色素斑块,结晶样沉着以及最终的视力结果。结果:最初视力WO组为20/20-20/70(平均:20/30),W组为20/20-4/200(平均:20/70)。从最初诊断IJFT到NVM产生的平均时间为73个月(5-142个月)。也对WO组NVM产生之前脉络膜视网膜吻合和同时发生的血管旁视网膜色素上皮过度增生进行了观察。所有眼的最终视力为20/40-2/200(平均20/200)。81%的眼(21/26)最终视力≤20/200。结论:对IJFT伴NVM患者而言,通常最终的视力较差,其中80%眼最终视力(120/200。IJFT伴有脉络膜视网膜吻合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斑通常将加速NVM的产生。  相似文献   
4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湿性AMD的特征性病变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多种因素参与CNV形成的调控,包括各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升高、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降低、炎症导致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已有多种针对CNV形成中各种参与因子及各步骤的药物,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研究成为焦点,其中包括阻断VEGF或其受体生成的药物,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的药物,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信号传导的药物。其他药物还有非特异性抗炎药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针对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药物等。作用于新生血管形成不同阶段药物的联合治疗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7.
研究生物降解性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放及其对视网膜的毒性。方法:采用溶媒挥发法制备生物降解性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荧光分光光度法观测其体外释放情况;28只兔用于间接检眼镜、ERG、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以评价药物的视网膜毒性。结果: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7.9μm,其中阿霉素载药量为2.85%;体外释放速率缓慢,第42天时阿霉素的释放率仅达66.44%;观察表明,游离阿霉素 剂量超过5μg或阿霉素聚乳酸微球超过15μg时,视网膜出现毒性反应。结论:阿霉素聚乳酸微球较游离阿霉素毒性小,具有缓释长效的特点,提示该制剂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眼内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38岁,肯尼亚人。因双眼视力下降2d,于2003年2月9日就诊。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0.12,均不能矫正。双眼底可见少许出血,其余未见异常。双眼眼压正常。视网膜电图正常,视觉诱发电位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初步诊断:双眼视神经病变。2003年2月11日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彩色眼底像示右眼颞侧距视盘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筛选经济、简便、有效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法.方法 分别采用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美国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小组确立的散瞳30度眼底七方位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对164例(308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由有经验的眼底医生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类法对图片进行分析给出分期,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一致性一般(k=0.488),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有比较好的一致性(k=0.873).结论 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指导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而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的可靠性一般.  相似文献   
50.
视网膜光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光损伤及其损伤防御机制和药物性防治的研究一直是数十年来眼科领域一个基础结合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视网膜光损伤的研究历史,从致伤光源的性能,光损伤的影响因素,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在视网膜光化学损伤过程中,存在着我种因素的调控与影响,其损伤机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光损伤机制研究中的普遍应用,光损伤确切的分子致病机制可在不久的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