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3篇 |
免费 | 143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34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88篇 |
口腔科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454篇 |
内科学 | 220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43篇 |
特种医学 | 119篇 |
外科学 | 128篇 |
综合类 | 669篇 |
预防医学 | 374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300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330篇 |
肿瘤学 | 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32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46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抗原递呈涉及多种机制及各种分子.细胞膜上的外来抗原被细胞表面的mIg或BCR摄取进入细胞内早/后期内涵体及溶酶体中.内质网中的新合成并结合于Ii链的HLAⅡ类分子进入内涵体/溶酶体中,Ii链降解成为CLIp片段,在DM/DO的联合作用下,结合于HLAⅡ类分子抗原结合槽内的CLIP脱落,同时抗原肽进入槽内形成HLAⅡ-抗原肽复合物,将抗原提呈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激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DM/DO对于这一复杂过程的准确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维生素D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和CDX2多态性与钙剂补充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VDR)起始密码子(Fok Ⅰ位点)和启动子区CDX2结合位点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钙剂补充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指标作用的关系。方法200名受试对象(均为上海市汉族无亲缘关系的绝经后妇女)分为两组:高钙组(日服元素钙1000mg和维生素D400IU)和低钙组(日服元素钙300mg和维生素D300IU)各100名,期限1年。检测治疗前后BMD和骨转换指标,以及VDR基因Fok Ⅰ位点和CDX2结合位点多态性。结果其中171名完成整个研究。研究人群础Ⅰ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Ff(48.0%)、FF(31.0%)和ff(21.0%);CDX2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AG(56.7%)、GG(25.7%)和AA(17.6%),上述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整个人群或2亚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无论在整个人群组、或是2亚组中,Fok Ⅰ或CDX2各基因型间各部位BMD和各骨转换指标的基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钙剂补充1年时,各部位BMD和骨转换指标的终点值和变化的百分数与Fok Ⅰ或CDX2多态性均无相关性。结论高钙或低钙的补充对上海市汉族绝经后妇女BMD或骨转换指标的影响与VDR基因Fok Ⅰ或CDX2多态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腹泻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研究中 ,我们将微生态制剂回春生应用于新生儿肠道菌群失调紊乱性腹泻 ,与乳酶生、鞣酸蛋白、B族维生素联合应用的患儿进行对照 ,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治疗组 50人 ,其中早产儿 1 0例 ,足月儿40例 ,体重 1 1 0 0~ 1 50 0 g 1 1例 ,1 60 0g以上 39例 ,男 2 9例 ,女 2 1例 ,原发病有新生儿肺炎 1 5例 ,败血症 1 6例 ,化脑 8例 ,脐炎 6例 ,其他感染 5例 ;对照组选因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而用乳酶生、鞣酸蛋白、B族维生素治疗的新生儿 50例 ,孕周、体重、性别及原发病基本同治疗… 相似文献
84.
文题释义:
冷疗:指用低温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将致冷物质作用于人体,使局部或全身温度一过性降低,从而达到治病和增强体质目的的方法。冷疗法与冷冻治疗不同,虽然两者都是利用致冷物使人体降温,但两者温度不同,人体组织的反应也不一样,临床应用的目的和适应证并不相同。冷疗法所用的温度一般高于0 ℃,降温缓慢,不会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冷冻治疗所用的温度明显低于0 ℃,降温急骤,使组织细胞产生冰晶而被破坏。
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其结构和功能是人体关节中最复杂者。膝退行性骨关节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严重膝骨关节病需要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膝关节置换可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并获得长期稳定。
背景:应用冷疗来促进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冷疗是否可以减少出血、减轻疼痛、促进早期活动度恢复依然存在争议。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冷疗在减少术后出血、减轻疼痛及促进活动度恢复等方面是否具备有效性。
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冷疗与其他康复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学分析,合并效应值。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包括1 070例患者,试验组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冷疗,对照组应用其他康复疗法;②Meta分析显示:与其他康复疗法比较,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冷疗可改善术后疼痛[MD=-0.75,95%CI(-1.29,-0.21),P=0.006]、减少血红蛋白降低[MD=-12.11,95%CI(-17.66,-6.56),P < 0.000 1],但不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MD=0.01,95%CI(-0.15,-0.16),P=0.92]、改善关节活动度[MD=6.58,95%CI(-0.54,13.70),P=0.07];③结果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冷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术后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但对于减少阿片类镇痛剂的应用及改善活动度无显著疗效。
ORCID: 0000-0003-4247-0513(刘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5.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率与年龄及多精受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妊娠率与年龄及多精受精的关系。方法收集1234个IVF-ET治疗周期,回顾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妊娠率及其与多精受精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IVF-ET周期的妊娠率和多精受精率均降低,并且同年龄组多精受精发生周期的妊娠率高于非多精受精组。结论女性的年龄与IVF-ET周期的妊娠率和多精受精的发生呈负相关,年龄与多精受精率都可作为预测IVF-ET结果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6.
背景:早期研制的脱细胞血管基质支架上预载CD34+抗体会促进其再内皮化,但同时会加重支架内血管内膜增生。国内外研究证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在体外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迁移,可减少血管损伤处内膜增生。
目的:进一步验证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CD34抗体修饰脱细胞血管支架体内移植后平滑肌细胞生长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获取新鲜兔颈动脉,应用光化学偶联法将CD34抗体固定到去细胞光氧化的血管支架上,构建抗体修饰的组织工程血管。将制备的血管分别移植于实验兔的颈动脉上,其中对照组予以移植单纯光氧化处理的脱细胞血管,CD34组予以CD34抗体预载的血管,罗格列酮组移植CD34抗体预载的血管并予喂养罗格列酮。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0 d:对照组移植血管内皮样细胞数量稀少,CD34组和罗格列酮组可见较多的内皮样细胞覆盖;CD34组血管内膜较罗格列酮组厚,α-SMA染色显示CD34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较后者为多,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移植后30 d:CD34组和罗格列酮组血管内皮样细胞基本覆盖管腔全层,对照组内皮样细胞数量仍较少;另外,CD34组血管内膜及管壁中可见大量的平滑肌样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沉积,而罗格列酮组血管结构中平滑肌样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内膜增生亦较轻。提示CD34修饰脱细胞血管支架可促进其内皮细胞的增生,罗格列酮可抑制血管支架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HSV-1在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及钙离子螯合剂对HSV-1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HSV-1感染Hela细胞后,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凋亡情况。用荧光探针标记细胞内游离Ca^2 ,在不同时间观察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的变化。结果:HSV-1感染Hela细胞后,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在HSV-1感染Hela细胞后12h达高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出现在HSV-1感染Hela细胞后24h。细胞内Ca^2 螯合剂能显著抑制HSV-1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结论:细胞内游离Ca^2 在HSV-1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实验结果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HCV—NS5A对PI3K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含有HCV全长开放阅读框的质粒中获得NS5A全长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NS5A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cDNA3.0(-)中,再利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结果: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V的NS5A基因在HepG2细胞中获得表达,而且在表达重组NS5A的转染HepG2细胞中,检测到PI3K蛋白的表达。结论:NS5A可在体外激活PI3K及其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为了明确胸廓内动脉远心端供血能力 ,以及胸廓内静脉远心端回流能力。方法 选择 2头小型猪 ,每头猪形成髂腰部皮瓣左右侧各 1个 ,共 4个 ,均为以旋髂深动静脉的直接皮动脉为蒂的岛状轴型皮瓣。测量蒂部的压力、流量 ,分别与胸廓内动脉远近心端的压力相比较 ,将皮瓣蒂部的动静脉与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行端端吻合的游离移植 ,测量吻合口于吻合后即刻、30、6 0min流量 ,测量皮瓣原位及吻合血管后皮瓣相应状态下包括术后 7d、14d的灌注值 (PU)。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压力为近心端压力的 6 1%~ 6 5 % ,单独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可使 15cm× 30cm× 2cm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虽然胸廓内动脉远心端的压力较低 ,但具有足够的供血能力 ,胸廓内静脉远心端具有足够的回流能力 ;以旋髂深动静脉的直接皮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是理想的轴型皮瓣动物模型 ;建立了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蒂的游离皮瓣与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直接吻合的动物模型 ,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血管再狭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管再狭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有关血管再狭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各种基因转移方法有一定的优点,亦有一定的缺点,但都不够理想。细胞毒素基因胸腺嘧啶核苷酸,抑癌基因突变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1、p27和p53,反义核酸c-myc和c-my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抑制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核因子κB,促进Gax和Fas配体表达等基因治疗可明显抑制血管再狭窄。结论构建一种更好的基因转移体系以及多基因、多环节的联合基因治疗血管再狭窄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