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 30例的疗效。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严重肺部感染、肝肾综合征及顽固性腹水各 1例。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3%、5 3.3%、40 %。随访中共死亡 1 7例 ,死亡原因 :肝癌复发 9例 ,肝功能衰竭 5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结论 :理性选择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 ,联合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和脾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增加向肝血流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解决门脉高压症向肝血流减少、肝代谢功能下降及侧支循环压力过高、静脉曲张等问题 ,应用搏动性门脉血泵 ,对丝线栓塞性门脉高压模型犬进行门脉外动力泵血的研究。观察入肝血量、肝代谢变化及侧支压力等一系列指标。方法 :对杂种犬进行门脉左右支丝线栓塞术制备门脉高压动物模型 ;应用高弹力硅胶球囊连接单流向硅胶瓣 T形管 ,制作搏动性门脉血泵 ;应用强磁场磁极片及低频振荡交流线圈体外提供动力。将血泵 T形管安置于门脉主干前壁侧支平面以上 ,测定血泵工作前后的入肝血流量、侧支静脉压力及吲哚氰绿排泄的变化。结果 :模型犬血泵平面以上的门脉压力在泵工作后由 3 0 .3± 4.2cm H2 O升至 49.0± 7.1 cm H2 O;入肝血流量由 2 70± 2 8ml/min升至 3 96± 2 5ml/min;血泵平面以下门脉压由 3 1 .4± 3 .1 cm H2 O降至 1 8.0± 4.3 cm H2 O;脾静脉压由 3 6.2± 4.0 cm H2 O降至 2 0 .5± 3 .4cm H2 O;胃底静脉压由 3 5.3± 3 .3 cm H2 O降至 1 9.3± 4.7cm H2 O;吲哚氰绿排泄率由 0 .0 92± 0 .0 0 9升至 0 .1 51± 0 .0 1 3 ;1 5min滞留率由 1 9.0 3± 8.50降至 9.0 4± 2 .50。结论 :搏动性门脉血泵对增加门脉入肝血流 ,改善肝代谢功能状态及降低侧支压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唾液中miRNA-144、miRNA-21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5例(病例组),均经病理活检与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32名(对照组),两组年龄均>60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前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SII)、乳酸脱氢酶(LDH)对非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839例, 均接受调强放疗(IMRT)为主的治疗。使用X-title软件确定SII和LDH预测鼻咽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最佳界值, 分析SII、LDH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为排除混杂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构建包含N分期、SII、LDH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 比较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患者的预后,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评估其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SII预测鼻咽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最佳界值为447.2×109/L, LDH的最佳界值为198.9 U/L。高SII组中T3~4期、Ⅲ~ⅣB期患者的比例高于低SII组(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N分期、SII和LDH均为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  相似文献   
15.
搏动性门静脉血泵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解决门静脉高压症向肝血流减少、肝代谢功能下降及侧支循环压力过高、静脉曲张等问题 ,我们研制了搏动性门静脉血泵 ,对丝线栓塞性门静脉高压模型犬进行门静脉外动力泵血的研究。观察入肝血量、肝代谢变化及侧支压力等一系列指标。方法 对杂种犬进行门静脉左右支丝线栓塞术制备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 ;应用高弹力硅胶球囊连接单流向硅胶瓣“T”型管 ,制作搏动性门静脉血泵 ;应用强磁场磁极片及低频振荡交流线圈体外提供动力。将血泵“T”管安置于门静脉主干前壁侧支平面以上 ,测定血泵工作前后的入肝血流量、侧支静脉压力及吲哚氰绿排泄的变化。结果 模型犬血泵平面以上的门静脉压力在泵工作后由 30 3± 4 2cmH2 O升至 49 0± 7 1cmH2 O ;入肝血流量由 2 70± 2 8ml/min升至 396± 2 5ml/min ;血泵平面以下门静脉压由 31 4± 3 1cmH2 O降至18 0± 4 3cmH2 O ;脾静脉压由 36 2± 4 0cmH2 O降至 2 0 5± 3 4cmH2 O ;胃底静脉压由 35 3± 3 3cmH2 O降至 19 3± 4 7cmH2 O ;吲哚氰绿排泄率由 0 0 92± 0 0 0 9升至 0 15 1± 0 0 13 ;15min滞留率由 19 0 3± 8 5 0降至 9 0 4± 2 5 0。结论 搏动性门静脉血泵对增加门静脉入肝血流 ,改善肝代谢功能状态及降低侧支压力具有显著作用。血泵结构  相似文献   
16.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微结构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肝海绵状血管瘤(CHL)超微结构探讨CHL组织起源,以及组织结构与临床特征关系.方法:对8例CHL切除标本进行电镜观察.1例按常规电镜样品制备,7例用弹力纤维特异染色的丹宁酸块染后,按常规电镜样品制备,经LKB-V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H-600,JEOL-100SX和扫描电镜KYKY-2000进行观察.结果:血窦腔由单层内皮细胞覆盖,血窦腔蜿蜒迂回,呈迷宫状结构组成.正常内皮细胞为扁平状,细胞器减少,有吞饮小泡和微丝,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桥粒连接.内皮细胞下有弹力纤维,中膜层可见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外膜层有丰富胶原纤维.此与微动脉结构相似.CHL内皮细胞多肿胀,核仁边移,突向血窦腔成柱状.随程度加重,粗面内质网囊泡样改变,直至内皮细胞由内膜层脱落,坏死.间质中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分割弹力纤维,并可由内皮细胞缺损处填充于血窦腔内,发生纤维化.瘤体中无正常肝细胞和肝窦结构.由于瘤内无肝小叶,所以瘤体无双重供血组织结构,CHL由动脉供血.蜿蜒迂回、迷宫样血窦腔,可以解释影像学特征(肝血管造影、CT增强).内皮细胞退行性变化和间质中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导致CHL纤维化,并自行萎缩.结论:CHL血窦腔结构类似微动脉,起源于肝脏微动脉血管畸形病变.CHL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也不易自发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年来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不寐证多例,疗效卓著,只要辨证准确,屡用屡效,兹介绍2例,供同道参考。 例1:患者,男,62岁,电业局干部,1989年9月2日初诊,家人代述两月前患脑梗塞,在地区医院治疗1个月,功能恢复期带中药方(补阳还五汤原方,其中黄芪用量120g)出院,服中药治疗,20天后,又添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诸证,自购安眠药多种内服罔效,昼夜辗转不安,不能入眠,痛苦至极,近两天来心烦意乱加重,自形容“似百爪挠心。且方龄六十有余阴茎勃起不衰,更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Ⅰ-Ⅱ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UADT—NKTCL)治疗后淋巴结失败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素。方法1988年4月至2012年12月40例Ⅰ-Ⅱ期UADT—NKTCL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随访中出现了淋巴结失败,对失败后的生存和预后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40例患者中,8例单纯区域淋巴结失败,26例单纯远处淋巴结失败,6例同时合并区域和远处淋巴结失败。57.1%(8/14)的患者区域淋巴结失败合并局部复发,71.9%(23/32)的患者远处淋巴结失败合并远处器官失败。全组患者淋巴结失败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7个月,2年总生存率29.8%。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失败时患者B症状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是预后因素。有B症状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6个月,而无B症状的患者为16.3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ECOG评分0~1分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ECOG评分1〉2分的患者,分别为31.6个月和4.1个月(P〈0.001)。综合治疗的预后显著优于单纯化疗,2年生存率分别为68.6%和15.0%(P〈0.001)。结论早期UADT-NKTCL治疗后出现淋巴结失败的患者总体预后差,挽救性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99例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期间收治的99例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所有病例经过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胃肠道原发32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共14例,其余部位53例.结果 结外DLBCL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高龄、男性略多见、全身症状少见、Ⅰ~Ⅱ期多见、一般状态较好、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多为中低分.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78.9%,原发胃肠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其他原发部位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5%、37.0%、74.6%.全组病例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PS评分、结外受侵>1个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对5年总生存率有影响.结论 结外DLBCL为一组异质性疾病,预后良好,但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部位的病例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3年收治 200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Ⅰ期 50例,Ⅱ期 125例,Ⅲ+Ⅳ期 25例。大部分患者接受 4~6周期CHOP或CHOP为主方案化疗以及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量 71例,全组 5年OS、PFS和LRC分别为78%、72%和87%。放化疗组的OS、PFS、LRC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86%∶70%、84%∶58%和97%∶66%(P=0.001、0.00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期、LDH和IPI是OS、PFS和LRC共同预后因素(P=0.000~0.036),PFS预后因素还包括ECOG评分(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是OS和LRC的预后因素(P=0.003~0.022),PFS的预后因素是年龄(P=000)。结论 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好的特点。早期患者加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OS、PFS和L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